第三章 成就霸业的第一步(第2/4页)

说得更清楚一点,这是个力量就是一切,恶行无人惩罚的时代。中国文化过去给了这样的时代一个名字,那就是“乱世”。而这样的时代,也正是藐视文化、推崇力量的秦人将会如鱼得水的时代。

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阳。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 六人。

各位请注意这段,传统史书为何要把“初以人从死”这一件事大书特书,连殉葬人数都写得一清二楚呢?因为中国文化认为“人命关天”。

秦国因战争而死的人,绝对比六十六人多,但战争是不得已,难道殉葬也是吗?拿活人来为自己殉葬,是儒家思想非常不能接受的一件事。连孔子这样的人都忍不住大骂“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他连像人的陶俑都不能接受,何况是活人!他这么好脾气的人,居然开口就咒人断子绝孙,可见其愤怒。

从秦武公“初以人从死”开始,后来的秦国代代殉葬不绝,但《史记•秦本纪》这里特地记载这件事,并不只是为了谴责,而是这样的做法后来影响了整个秦国的命运,后面我会再谈。

(武公)有子一人,名曰白。白不立,……立其弟德公。

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郑宫。……生子三人……长子宣公立。

……

……宣公卒。生子九人,莫立,立其弟成公。

……

成公立四年卒,子七人,莫立,立其弟缪公(史书或写作穆公)。

接下来秦国从武公、德公、宣公到成公一连四位,除了德公能让自己的儿子顺利继位外,其他全都不行。他们并不是没有儿子,武公有一个儿子,宣公有九个儿子,成公有七个儿子,但都无法继位。究竟是何缘故?

史书没写原因,很难下一定论。但人之常情大多爱子胜于爱弟,如果可能的话,怎么会不想自己的儿子继位?偶尔一位愿意传弟不传子或许还有可能,但一连三位如此,实在大违常情。因此最大的可能性是,此时国君恐怕已经没有权力决定自己的继位者是谁了。

还有一件值得一提的大事,在秦德公时,他决定将国都迁到雍城(位于今天陕西省西部)。此后秦在雍城定都近三百年,成为秦国时间最长的都城。

秦国虽然经历了几代变乱,但各位不用担心。因为事在人为,一位横空出世的霸主即将在秦国诞生,他就是后来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

秦穆公的大名叫任好,各位猜猜,这样的人物在即位的第一年会先做什么事?

缪公任好元年,自将伐茅津,胜之。

他自己亲任军事统帅,对外主动进攻茅津这个地方,并且获得胜利。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穆公颇有乃祖之风,他是一个勇猛而具备军事才能的人。

四年,迎妇于晋,晋太子申生姊也。

但作为一个国君,光有军事才能还是不够的。秦国要在乱世中生存,必须还要处理好外交关系。在当时影响秦国命运最重要的国家,就是秦旁边的超级强国晋国。因此穆公立刻从晋国迎娶了国君的女儿,也就是晋太子申生的姐姐,作为他的夫人。这么说来,穆公的外交政策,应该就是打算走结好晋国的路线吧?

事实上,没有那么简单。秦国和晋国是邻居,但在春秋时代的关系极为复杂,可以说是既联合又斗争。联合的时候,代代联姻,好得如胶似漆,所以后世才有“秦晋之好”的成语;但是只要有一方露出破绽,另一方就会立刻扑上去狠狠地咬一口,前面所说穆公元年进攻的茅津,就在晋国。

五年,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奚,以璧马赂于虞故也。

穆公五年,晋献公灭了虞国和虢国,怎么灭的呢?简单地说,虞国和虢国在战略形势上本为一体,两国唇齿相依,如果团结一致,他国就很难进攻。于是晋献公想了个好办法,他送了虞国珍贵的玉璧和宝马,要求借道攻打虢国。

晋强虞弱,礼物已经送来了。如果你不答应,就得先面对晋国的进攻。但如果你答应,兄弟之邦的虢国就会灭亡。请问你答应还是不答应?

虞国大夫劝国君不可答应,认为晋国灭掉虢国后,虞国也保不住。虞国国君听见这话,他怎么回答呢?他因为舍不得晋国的宝物,于是说:“晋国和我国都是姬姓之国,有同姓之亲,不会攻打我们的。”决定答应借道。结果晋国灭了虢国后,立刻顺路把虞国也灭了,后世“唇亡齿寒”的典故就从这里来的。

我每次读到这里,就感觉极其可笑和悲哀。你姓姬,问题是虢国也姓姬啊!晋国能灭虢国,他为什么就会放过你呢?过去晋国的公族们为了争位,不要说同姓,就连同族间也彼此攻伐残杀,毫不留情。你居然会相信晋国,想仰赖他们的善意来保全自己?这位虞国国君生在乱世,竟然会有这么幼稚的想法,活该要亡国!

历史告诉我们,其实人会被骗,往往不是因为他笨,而是因为他贪。所以太史公要特别写虞国的灭亡,不过是“以璧马赂于虞故也”,简单地说就是“欲令智昏”罢了。

这两个小国的灭亡,本来不关秦国的事,为何《史记•秦本纪》要特别记载呢?因为虞国大夫中,有一个未来对秦国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叫百里。

既虏百里奚,以为秦缪公夫人媵于秦。百里奚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缪公闻百里奚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羊皮赎之……”楚人遂许与之。

百里奚是谁?百里奚本来是虞国的大夫,是一个极为贤能的人。虞国灭亡后,百里奚成了俘虏,晋献公把百里奚当成是秦穆公夫人陪嫁的奴隶,把他送到秦国去。百里奚不愿当奴隶,于是他就从秦国逃亡,跑到楚国宛城去,结果被楚国的老百姓给抓起来了。

秦穆公听说百里奚极为贤能,知道这件事后就急着要用重金把他赎回来。但后来转念一想,我拿这么多的财物要去赎百里奚,楚国人不就知道他价值非凡了吗?万一因此不愿送回百里奚,想借此漫天喊价,那怎么办呢?

于是穆公派人去跟楚国人说:“我夫人陪嫁的奴隶百里奚在你们那里,我就拿五张黑羊皮来赎他吧!”五张黑羊皮是很低廉的价钱,楚国人就以为百里奚这个人无关紧要,于是就轻易把百里奚卖回给秦穆公。

《庄子》中有个故事,宋国有个人家传一种防止冻裂的不龟手之药,靠着这个秘方,世代以漂洗丝絮为业,冬天从不怕手冻裂。后来有人听说此事,愿以百金求购。这个宋国人就想,我家靠着这种药漂洗丝絮不过赚得数金,如今一口气可得百金,当然要卖!结果买到秘方的人,转头就把秘方卖给吴王,让吴国的军队从此不怕冬天渡河,于是战胜了越国。吴王为了酬谢他的大功,不惜分封土地给他。所以,同样是不龟手之药,有人只能用来漂洗丝絮,有人就能用来得到大富贵,这就是智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