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时代的弃儿(第2/3页)

刘琮确实不懂曹操的心。他只知道这个跟他父亲同辈的人在占领了荆州之后又将他驱逐了。所谓“永为荆州之主”的承诺云云,只是一句哄小孩的话语,当不得真的。便上路。无奈地上路。

陪伴刘琮一起上路的是他的母亲蔡夫人。还有故将王威。王威本来可以不去青州的,就像其他官员一样,将刘琮人等送至江口就可返回。王威没有返回。他想看一看这个人的结局。还有自己的结局。

他们都是这个时代的弃儿。弃儿的命运是不是一定很惨?刘琮和王威希望上苍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却是肯定。当于禁奉曹操之命将手中宝剑捅入他们的后背时,刘琮这才知道,自己曾经错过一次挽救自己性命的机会。尽管那样的挽救是有风险的,没有绝对的胜算,却是唯一一次有可能改变命运走向的机会——很可惜,他没有把握住,而是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他人去裁决……

刘琮临死前看一眼同时中剑的王威,发现这个老实人一脸悲愤却又无可奈何,就像一只被叉子叉住的青蛙,虽然四肢乱动,败局却已注定。

就像他,就像他身后的荆州,都已是曹操自由裁量的对象。

蔡瑁的命运要好得多。若干个日子之后,已经当上镇南侯、曹操水军大都督的蔡瑁在总结自己的成功之道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识时务者为俊杰。

不错,人生的很多道理都在老生常谈中。老生为什么常谈?就因为这些道理都是一句顶一万句的人生总结。是用血写成的。比如王威的血。

王威就是不相信“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个真理所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蔡瑁以为,王威起码在两点上铸成了大错,一是出什么馊主意伏击曹操。笑话!曹操是可以伏击的吗?有些人的命天生就很硬,一辈子只让别人人头落地,自己的人头永不落地,就像曹操。退一万步讲,曹操的人头真的不小心落地了,以刘琮之才能,就可以扭转荆州败局吗?告诉你,世界,我不相信!大错之二是王威跟着刘琮上路了。蔡瑁以为,王威这是在找死。在这个世界上,举什么旗,跟什么人,走什么路是最重要的事情,因为他决定着一个人的死生荣辱。正是在这个问题上,王威犯了致命的错误,所谓自作孽不可活,怨不得别人的。

相比之下,蔡瑁在这方面就游刃有余了。不仅在第一时间粉碎了王威的蠢蠢欲动,而且成功取得了曹操的信任,再次行走在权力之巅。蔡瑁以为,这是他人生的成功,很少有人可以做到他那样,游刃有余。但是,在曹操看来,没有人可以成功,除了他自己。曹操以为,世上的人分两种,一种是摆布他人的,一种是受人摆布的。

他是第一种。所以,蔡瑁是注定受他摆布的。不错,今天的蔡瑁是镇南侯、他的水军大都督,但明天会是吗?曹操后来这样对心存疑惑的荀攸解释说,蔡瑁是不可重用的,我只是利用他而已。我们这些兵都是北方来的,不习水战,所以暂且用此二人。

乱世中,有人不知下落

刘备继续在路上。继续着日行十余里的漫漫长征。

曹操开始追赶,他令部下精选五千铁骑,星夜前进,限一日一夜,赶上刘备。

结果是可以想见的:刘备的人马被打得七零八落。他的身边只有百余骑;百姓、老小还有糜竺、糜芳、简雍、赵云等一干人等,都不知下落。

刘备只能又嚎啕大哭。刘备总是这样,在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嚎啕大哭,边哭还边自虐地说:“十数万生灵,皆因恋我,遭此大难;诸将及老小,皆不知存亡:虽土木之人,宁不悲乎!”

这样的自责当然是无济于事的,只能减轻刘备的道德负罪感。在此之前,诸葛亮继续尽人事知天命,跟随关羽往江夏去搬救兵,但如此亡羊补牢式的解救行动事实上只是一针安慰剂,不起什么作用。一是曹军闪电出击,江夏刘琦部队能不能及时回救是个大问题;二是即便及时回救了,能不能救成功也是个大问题。曹军浩浩荡荡,江夏刘琦部队则如杯水车薪,除了无济于事还是无济于事。

所以刘备只能收拾残局。无可奈何地收拾残局。更要命的一个消息突然出现在眼前:糜芳飞报——赵子龙反投曹操去了!

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刘备的第一反应是不信。他相信赵子龙的忠诚。刘备以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忠诚是需要磨难来证明的;而另一些忠诚是不需要磨难来证明的,否则就是对此类忠诚的侮辱。

刘备相信,赵子龙对他的忠诚属于后者。所以他看上去安之若素。

张飞却不安之若素。他引着二十余骑,出现在长坂桥上。他要目睹那个叫赵子龙的人以何面目出现在他面前。

赵子龙其实面临着这样一个难题——回不去了。

不是他身负重伤、身陷重围,而是他受托照顾的刘备家小包括甘、糜二夫人与刘备的儿子阿斗都在行军中失散,赵云无脸去见刘备。

所以接下来,他的一个使命是找到他们,一个都不能少。但是,不可能了。这样的乱世,不可能一个都不能少。乱世当中,注定有很多人不知下落,不管他们的身份是高贵还是低贱。

赵云只保得了阿斗归。他所付出的代价是,身负重伤。

刘备怒了。在接过阿斗的那一瞬间发怒了,紧接着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举动:将还在糨褓中的小儿子阿斗狠狠地扔在地上,然后怒发冲冠地指着阿斗说,为了你这个畜生,几乎折损我一员大将!你还活在这个世上干嘛?!

刘备的惊人之举取得了极其良好的戏剧效果——赵云哭了,发自肺腑地哭了。因为他突然明白了自己在刘备心中的分量:大于阿斗。这是什么分量?!这是值得死生相报的分量啊!赵云立刻从地上抱起阿斗,向刘备表忠心,表示今后即使肝脑涂地,也不能回报大恩大德于万一……

刘备也哭了,心情复杂地哭了。因为他无法解释自己刚才的所作所为。是做秀吗?不可能,谁敢拿自己儿子的性命来做秀?!是发自肺腑的吗?好像也不可能,因为怒掷亲子之举不符合他一贯的仁慈形象——一个连自己的亲儿子都不爱都要致其余死地的人,怎么可以爱他人,爱世人呢?所以只能说是权宜之举。

在这个世界上,处处充满了权宜之举。权宜之举是爱恨交加,是趋利避害,是在利害之间找一个平衡点。是做给别人看,也做给自己看,是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但是说到底,它是经不起拷问的,一拷问就破绽百出,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