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时代的弃儿(第3/3页)

所以没人的时候,众将走光的时候,刘备会泪流满面地抱着自己的心肝宝贝阿斗,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但他又不敢光明正大地哭,只能很压抑地哭,就像这个乱世中的人心,呜咽,千回百转。

张飞的长坂桥

张飞在长坂桥上已经很寂寞了。当赵云的忠诚被通过之后,张飞现在要呈现给世人的是勇敢。还有他的计谋。

这是张飞一生中最闪亮的一次出演。没有人知道会不会演砸,但是张飞知道,一出戏要演好,仅有自己的努力是不够的,还要对手的配合。

对手戏对手戏,有一半戏其实是对手的,张飞现在就等着对手的到来。他们来了。

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人。他们站在在长坂桥上,看见了一个经典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很有“世界,我来了”的意思。

与此同时,作为背景,曹仁等人看到了桥东树林之后,尘土铺天盖地,这是有伏兵的征兆啊!

有,还是没有?有没有你不知道哇?!张飞一声怒喝,吓得曹仁等人不敢前进。

于是最后的裁判曹操被请出来了。曹操一生多疑。多疑之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怀疑一切。有,他怀疑;没有,他也怀疑。长坂桥上,对手戏被演僵了。张飞势头十足,对手们却犹犹豫豫,不敢往下演。

张飞只得一声怒喝,打破僵局:“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张飞的嗓音是超高八度,当世第一超级男声。这一声怒喝,那叫一个声如巨雷,吓得曹军一个个大腿发抖,进入尿失禁的临界状态。

曹操更加多疑了:一个人,要有怎样的自信,才能如此中气十足?他吩咐手下,不可轻敌。

张飞继续上演,又发巨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

还是一个超高八度。此次巨吼的一个重要效果是,曹军阵脚乱了。张飞发现,这支部队隐隐有后退迹象。

张飞决定趁热打铁。于是,燕人张飞一生中最具威力的断喝出现了:“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张飞的一声断喝最直接的杀伤力是导致了一个人的死亡。夏侯杰。

当时的夏侯杰正在曹操身边,已进入鸭听天雷的状态。张飞的晴天霹雳惊得他肝胆碎裂,立马倒撞于马下。这让曹操感同身受。曹操回马就走。于是跟随曹操的众将士也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往回跑,那场面如退潮一般,相当的壮观。

张飞笑了,笑得像第一男主角。笑完之后,张飞做了如下这些举动:让树林中来回奔骑的二十几个随从解去马尾树枝,停止“扫地”工作;将长坂桥桥梁拆断,以绝曹操追兵,然后回马去见刘备。

刘备一声叹息,为张飞的功败垂成。唉,张飞还是不懂——人世间的有些事情其实是不需要收尾的。它们没有结束。不结束的状态就是结束。现如今,张飞将长坂桥桥梁拆断,只能给曹操这样一个信号——张飞示弱,此处无伏兵,可以追击。

张飞却不承认自己的失策。张飞以为,长坂桥桥梁拆断,正可以绝曹操追兵,怕他个鸟。刘备又一声叹息,为张飞的目光短浅。

不错,长坂桥桥梁拆断,是可以断绝交通的,但曹军“有百万之众,虽涉江汉,可填而过,岂惧一桥之断耶?”刘备对曹军的反攻能力做如是估计,由此他又做出了战略撤退的决定——还得走,下一个目的地是汉津。

曹操果然见微知著。一个多疑的人有很多缺点,但也有很多优点。比如谨慎。比如好奇。比如见微知著。

好奇使得曹操重返现场去一观究竟,见微知著则是曹操在现场的所见所得。他看见桥断了,人没了,他看见张飞式的阴谋正在清晰呈现。曹操传令派一万士兵,速搭三座浮桥,当夜就要过桥。

李典则比曹操更谨慎。他不仅想到了张飞,更想到了诸葛亮。李典说:丞相啊,这怕是诸葛亮之诈谋,不可轻进啊。

曹操此番却斩钉截铁,认定只是张飞玩弄的小聪明——他传下号令,火速进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