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过招(第2/4页)

呵呵,诸葛亮要的就是这最后一句话——被人请上门去,而不是自己求上门去。的确,两种上门的价值大不相同,前者是尊贵的,有价值的,可以待价而沽的;后者则是卑微的,不可以讨价还价的。

当然,为了把戏做足,诸葛亮继续忸怩作态,说:“刘使君与孙将军自来无旧,恐虚费词说。且别无心腹之人可使。”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表明因为刘备与孙权不熟,所以没有强烈的投靠意识,而“使君与苍梧太守吴臣有旧,将往投之。”表达的是熟人好办事的意思,诸葛亮似乎是向鲁肃透露,去孙权处目前不是刘备的首选行动;二是真去江东的话没有心腹之人可使。这里面又有两层意思,其一还是不熟,不好办事;二是老兄你看着办吧,如果你真需要我们去,这个穿针引线的人还是要解决的……

鲁肃听出了诸葛亮的意思。为了把事情做成,他立刻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穿针引线的人好说,一是先生之兄诸葛瑾,现在是江东参谋,每天都盼望着与先生相见呢。另外就是我鲁肃,愿与公同见孙将军,共议大事,共议大事啊。

诸葛亮至此长嘘一口气,觉得自己可以有尊严地上门了。

刘备却不让诸葛亮走。他的表情是依依不舍、肝肠寸断的。起码在鲁肃看来是这样。刘备对鲁肃说,诸葛亮是我老师,顷刻不可相离,怎么可以去江东呢?我可不希望他成为第二个徐庶!

刘备的话让鲁肃愈发觉出诸葛亮的珍贵。这样的珍贵在他看来就是孙刘联盟的珍贵。所以接下来,鲁肃的重要任务就是做刘备的思想政治工作,说服后者放诸葛亮去江东。

诸葛亮心里暗叫一声好,刘备刘大哥这戏演得,妙。一个不放,一个力争,他诸葛亮的价值就被烘云托月了。鲁肃如果回江东将诸葛亮得来不易的情形一汇报,那刘备在联盟中的位置就不是可有可无,而是缺一不可的了。

刘备也果然知戏、入戏,对鲁肃的再三请求只是不理不睬。鲁肃一脸焦灼,无可奈何。这个老实人到此时要哭的心都有了。诸葛亮看戏演得差不多了,再演就过了,就对刘备如是说道:“事急矣,请奉命一行。”刘备这才老大不情愿地放行,让诸葛亮跟着鲁肃去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面见孙权,见机完成孙刘结盟共抗曹操之大计。

猎手与猎物

鸦雀无声。鸦雀无声的不仅是空气,还有人心。

因为每一个人的心都很沉重。这是沉重的柴桑。这是沉重的会议。没有人说话——孙权和他的百官们。

原因是出现了一封信。一封改变历史进程的信,此刻拿在了孙权手上。

是曹操来信。信是这样写的:“孤近承帝命,奉词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幸勿观望,速赐回音。”

这信写得软硬兼施,透着阴气与杀气。特别是最后一句——幸勿观望,速赐回音。很有最后通谍的意思。

当然,诱惑也是存在的。曹操来信说的“同分土地,永结盟好”,这似乎看上去很美,不过孙权以为,那是可望不可即。孙权现在唯一能感受到的,是曹操的杀心——“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老天!都雄兵百万,上将千员了,还需拉我这个垫背的去共伐刘备吗?所以孙权觉得,“会猎于江夏”五个字,意味深长。谁是猎手谁是猎物?大可玩味。

有人咳嗽。是张昭。张昭是老同志了,身体不大好,主要是气管不好,一年四季常咳嗽。有时候是纯生理的咳嗽,有时候是半生理半心理的咳嗽,所谓半生理半心理是指张昭同志咳嗽之后,是要发言的。

这一次,他就发言了。张昭说:“曹操拥百万之众,借天子之名,以征四方,拒之不顺。且主公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既得荆州,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势不可敌。以愚之计,不如纳降,为万安之策。”

老同志发言到底是有分量的,哪怕是纳降两个字,说出来也底气十足、理由充分,处处有为国家利益考虑的意思。一帮谋士见张昭替他们说出了心里话,纷纷叫好,表示支持。

孙权不置可否。张昭和周瑜是他哥孙策生前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国之瑰宝。虽然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才问周瑜,可周瑜不在身边,张昭就不能过问外事吗?张昭过问外事的意见难道不应该引起重视吗?孙权觉得自己不好下论断。他还要听听更多的意见。比如鲁肃的。

鲁肃没有发表意见。在闭目养神。不过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闭目养神并不代表毫无意见。恰恰相反,他只是在掩饰自己的意见,不敢当众发表罢了。孙权决定给鲁肃一个机会,他站起来去上厕所。孙权希望鲁肃明白,这是个含义丰富的如厕行为。可进可退,可攻可守,可长可短,可黑可白。

鲁肃明白了。他也站起来跟了过去。

在臭哄哄的厕所里,孙权和鲁肃就江东的未来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交谈。鲁肃说,江东人人可降,唯将军不可降曹。就拿我鲁肃为例吧,我若降曹,还可以做一州郡的长官。有什么损失吗?没有啊!可将军你就不一样了。将军降操,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随从不过数人,还能南面称孤吗?!所以说众人之意,都是各自为己,不可听,不可听啊……

孙权恍然大悟:真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一个个口号喊得震天响,什么如降操,则东吴民安,江南六郡可保……放屁!那是他们自己的荣华富贵可保。所谓百姓的利益高于一切,都只不过是挡箭牌罢了……唉,还是鲁肃心系家国,可歌可泣啊!

但是,孙权的感叹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一个现实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曹操的强大是不是到了无坚不摧的地步?曹操新得袁绍之众,又得荆州之兵,恐怕势大难以抵挡啊,孙权为此忧心忡忡。

至此,鲁肃觉得,可以让诸葛亮粉墨登场了。在一切已成僵局,人心惶惶的江东,诸葛亮现在是这样一种力量——唯有他站出来才能打破平衡。他倒向哪一方,都可以影响江东未来的走向。而这,正是诸葛亮求之不得的,因为诸葛亮也需要这样一个机会来证明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我很重要。

舌头的力量

张昭睥睨诸葛亮。

不仅是张昭,顾雍等江东精英二十余人,都睥睨诸葛亮。他们峨冠博带,整衣端坐,看上去是神,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