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人生如梦(第2/4页)

袁术并且指明吕布要亲自把女儿送过来成亲后再出兵。做不到这一点,其他一概免谈。

毫无疑问,对吕布来说,袁术的如此要求是在报复。

甚至是侮辱他吕布。

吕布准备接受这样的侮辱。

他把这,看做是大丈夫能屈能伸。

事实上不屈也不行了。谁都知道,袁术是他最后的那根稻草。

严氏也原则上同意老公送女出嫁。她甚至为袁术此时还不退婚的义举感激涕零。能做皇帝的人,心胸就是不一样啊。

严氏把女儿里一层外一层地裹在吕布背上,然后扶吕布上了赤兔马。

吕布坐在马上,背上是女儿的重量,马下是严氏的期盼,不远处是貂蝉幽怨的目光,一时间万丈豪情涌上心头,三个女人的人生压于他一身啊……

他决定突围。

无论如何也要突出重围。

最柔软的东西最锋利

却突不出去。

下邳城外,关羽、张飞、徐晃、许褚将他四面围住。

当然,最重的重压来自于吕布自身。

来自于背上的女儿。

如果不是女儿压身,吕布想自己万丈豪情,鬼挡杀鬼,佛挡杀佛,慢说眼前这四个人,就是天下所有英雄都围定他,他也能突出重围。

大不了鱼死网破。

可现如今,背上的女儿……唉,很多时候对一个人来说,最大的压力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来自身边最亲近的人。吕布一声长啸,黯然回城。

从此再不能出城,直至身首异处。

曹操却萌生了退意。

因为僵持的时间太久了。从吕布一声长啸,黯然回城后,曹操攻城,两月不下。

双方僵持住了。

僵持其实也是一种力量。

因为看不到未来。

一个人可以什么都没有,却不能没有未来。这样的道理对曹操来说也成立。

所以他想退兵。

当然,从现实的层面上说,曹操退兵还基于这样的一种担忧:北有袁绍之忧,东有表、绣之患,下邳久围不克,危险大大地。不回去,许都可能不保。

荀攸却认为曹操不智。

不错,退兵可以是一种选择,却不是当下的选择。

因为吕布已是强弩之末。现在需要的,就是给吕布心口再捅上一刀,以尽快让他死。如果此时瞻前顾后、半途而废,那以后想再让吕布死,就要从头再来了。

曹操笑了。

笑荀攸把问题看得很透。

只是很快曹操又不笑了。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给吕布心口捅上一刀。吕布闭门不出,他奶奶的百毒不侵啊。

郭嘉抬起了头。

郭嘉在想到一个好主意的时候总是抬头。

这一次,他就想到了一个好主意。针对吕布的好主意。

他看到了两条河,沂水和泗水。

在常人眼里,这两条河以天险的形式保卫着下邳城。但郭嘉不是常人,他看到的不是保卫,而是伤害。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水是这样一种东西,既柔软又锋利。

一般人看到的是水的柔软,郭嘉看到的是水的锋利。所以曹操不知道该如何给吕布心口捅上一刀,郭嘉知道。

他要水淹下邳。

曹操闭上眼睛,为郭嘉的计谋而激动,也为一个新发现而激动:原来最柔软的东西是最锋利的。

下邳成了水城,除了东门无水外,其余各门,都被水淹了。

吕布看上去却不慌张。

他看到的不是被淹的其他三门,而是没被淹的东门。这样的时刻,他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乐观主义者最重要的特征是永远只看到希望,看到有利于自己的一面。

所以在吕布眼里,下邳无水。

即便有水,他也不怕——还有赤兔马呢。

因此在被水淹的日子里,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和他的大老婆、小老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直到有一天,这样的生活彻底结束。

其实,吕布也知道这样的生活有一天会彻底结束的,只是他没有料到结束这种生活的人不是曹操,而是自己最信任的手下宋宪、魏续等诸将。

人生就是这样,最信任的人最陌生。

当某个醉意朦胧的早晨,吕布被宋宪、魏续等诸将绑在白门楼上的柱子上时,他才突然惊觉这个人生真谛。

只是为时已晚。因为宋宪在城上把吕布的画戟掷下去,同时大开城门,让曹兵一拥而入。

在多情与绝情之间

曹操站在了吕布面前。

刘备也站在了吕布面前,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

吕布狼狈不堪,他甚至狼狈不堪到向曹操乞求,希望将绑他的绳子稍微松一松,因为绑得实在太紧了,他难受得要命。

曹操没有下令松绑。他只送此人六个字:“缚虎不得不急。”

吕布怒了。但他此时的愤怒是苍白的愤怒,没有人理会他。吕布只得迁怒于侯成、魏续、宋宪等人,因为这些人此刻正站在曹操身边,一副汗马功臣的样子。吕布责问他们,说我待你们不薄,你们为什么要背叛我?!

很快,吕布就发现自己的责问是自讨没趣。因为侯成、魏续、宋宪等人反问了他。

“听妻妾言,不听将计,何谓不薄?”

反问是有力的。吕布默然。

当然,人生有很多时刻是默然的时刻,只是没有人知道默然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一切尽在默然中。

陈宫也默然。

这样的时刻对他来说除了默然不能有别的什么作为了。所有的计谋都已献尽,只是人定不能胜天,甚至人不能胜人。陈宫别说胜曹操,就是胜吕布也不能啊。

吕布是被女人打败的。在某种意义上说,陈宫也是被女人打败的。

似水柔情打败了铁血计谋,陈宫无话可说。

曹操却有话说。

曹操站在一脸冷漠的陈宫面前,心情复杂地说了这么一句话:“公台别来无恙?”事实上曹操有很多话想和陈宫说,但是要说的话互相矛盾,恩怨交加,曹操不知道该如何说。

所以他只能说一句不痛不痒的话,别来无恙?

这是一句不用回答的话。陈宫知道,曹操关心的不是他有病没病,而是他的头颅。

在杀与不杀之间,曹操似乎很犹豫。

不错,曹操是在犹豫。因为陈宫的身份很特殊,既是他的恩人,也是他的敌人。在恩怨交集之间,曹操需要一个取舍。

但是陈宫知道,曹操其实不需要取舍。一个以天下人为敌的人,杀人是不需要理由的。否则他会被所谓的理由活活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