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昆仑关(1939年11月~1940年2月) 围点打援(第2/5页)

12月18日凌晨一点,两颗夺目的红色信号弹悠然飞向夜空,中国军队反攻开始了!

第5军集中了军部直属的重炮和各个师的火炮对日军阵地进行猛烈轰击,一时间山石崩裂,震耳欲聋,浓浓的黑烟升腾于群山之上,融入更黑的夜空。日军炮兵在仓惶中虽进行了还击,但这一次他们完全被中国这边的炮火压制住了,打了一会儿就蔫了。

在战场上,进攻前的摧毁性炮击后,火炮开始延伸射击,步兵随之发起冲锋。在步兵距离敌人阵地200米左右时,炮兵停止炮击。但第5军的重炮兵大约太过兴奋了,想把所有炮弹都砸在日军阵地上,所以当第200师和荣誉第1师的步兵冲到敌前200米时,后面的重炮依旧轰鸣。

杜聿明率第5军军部已进驻昆仑关北,军部设在一座高山临近山顶的洞窟里,山下是南宁至后方宾阳县的公路。徐庭瑶的集团军司令部设在宾阳。洞窟里外架设了电话线。山顶上,架设了炮兵用的远程观测镜。黎明时分,对前面的地形和中日部队各自的行动,看得一清二楚。

杜聿明发现重炮团轰击延时后,打电话痛斥部队长。

趁着漆黑的夜色,最先冲上来的是荣誉第1师吴啸亚第1团。

日军的炮兵老实了,第1团也大意了。夺取昆仑关西面高地仙女山时,摸黑夜袭的吴啸亚和他的士兵,骤然遭到隐蔽部日军轻重机枪极其猛烈的火力阻击,一些士兵还没反应过来就已倒在成为尸体的战友身上了。

吴啸亚如梦初醒后,组织部队进行火力压制。

这一打,就从凌晨打到天亮,第1团伤亡四百多人后,才拿下关口东北的仙女山高地。

在另一翼,第2团在团长汪波率领下,同样付出巨大伤亡,才艰难攻取了关口西北的罗塘高地。

从仙女山到罗塘,都貌似日军外围据点,但打起来了,感觉却像日军主阵地,其火力隐蔽而猛烈。这叫郑洞国心里咯噔了一下。

同样咯噔的,还有南宁的今村均。

12月18日下午,今村感到事态严重,派三木吉之助带着第21联队的两个大队火速奔赴昆仑关。

由于负责打援的邱清泉新编第22师这时候还没全部到位,故而三木带着一个大队侥幸冲了过去,在九塘跟松本总三郎会合。剩下那个大队,随后被邱清泉的部队拦住,再想过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三木统一指挥昆仑关的日军,在当夜即安排逆袭,派一个中队去反攻罗塘,因为这个高地海拔高于昆仑关,控制了这里,就有了炮击昆仑关的据点。

带队去的是个叫田村能康的中队长,他带着一百来人消失在夜幕下的丛林中。

月上中天,田村中队击退山下的中国士兵。就在快攻到山顶时,这名中队长发现三道铁丝网阻挡在面前;几乎同时,密集的子弹射了过来,他身边的几名日军栽倒在地。随后,日军亡命冲锋,中国士兵拼死阻击。日军通常不打夜战,并非说打夜战时就不堪一击,而只是说夜战不易发挥其重武器的优势。当中日两军士兵在暗夜贴身肉搏时,也不能说中国士兵就一定占优势。

争夺中,田村中队最终得手,重新占领这个高地。

在另一个方向,高地争夺战更趋激烈。公路上开来二十多辆中国战车,猛击600、653两高地(分别在昆仑关东南和东北)。

高地上的日军想打战车,但发现居高临下打装甲战车这件事很成问题。由于角度,轻重机枪子弹打到装甲上容易发生弹跳,不能很好地给与其创伤,跟平射效果有巨大差异。就在鬼子百爪挠心时,中国战车部队的后面,第200师第598团士兵在团长高吉人(黄埔军校4期,陕西靖边人)的率领下,已经发起了冲锋。

此时,荣誉第1师第1团攻占的441高地(昆仑关西南)亦被日军逆袭夺回。

12月19日黎明,600高地被中国军队拿下。

高吉人团继续猛攻653高地。这个高地,日军堡垒极其坚固,机枪射界广阔,又组成交叉火力,高团举步维艰,倒下一百多人后,才将之占领。

就在这时候,600高地又被日军逆袭夺回。

一时间,中日两军陷入激烈的拉锯战,由于是正面攻坚,残酷性一下子就超过了第一次长沙会战。

就在这时候,第200师第599团的战士,由团长柳树人(黄埔军校5期,贵州安顺人)率领,在战车掩护下,沿公路直插昆仑关!按杜聿明的想法,在昆仑关周边的高地争夺战陷入胶着的情况下,不妨黑虎掏心般直打昆仑关(后来证明这是个错误)。

第5军的战车冲到昆仑关下。

很多人说,此战中,昆仑关曾先后三次被中国军队夺取。其实,前两次所谓夺取,只不过是战车一度冲到关下,大量步兵并没有跟进控制关口。如果将之称为克复关口,就有点问题了。

接下来的事实是:由于步兵没能及时跟进,昆仑关下的战车很快被日军打了回来。

昆仑关一战,作为机械部队的第5军自然会动用看家的战车,但桂南的山地条件并不适合战车作战。在战前,杜聿明跟战车团团长胡献群(黄埔军校6期,江西南昌人)通话,特别提醒胡在选择攻击位置时,一定注意标出跟步兵协同作战的记号。淞沪会战战车团的失败给他的教训太深了。

可在协同作战时还是出了问题。

比如说,在胡团长指挥下,战车已开到昆仑关下,步兵却没跟上来,于是战车在日军炮口下等着步兵,最长等了三个多小时,不见步兵的身影,叫胡献群直骂娘。由此看,单就战车战术来说,第5军的训练很难说已达精到之境。

纵观八年抗战,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在使用战车时,成功范例少之又少,基本上都很糟糕,不能发挥其应有威力。

昆仑关正面攻坚并不理想,或者说是出乎杜聿明的意料。无论杜聿明还是郑洞国、戴安澜,都认为很快就会拔掉昆仑关这个钉子,进而围攻南宁,但打起来后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别说昆仑关,只说关口四周的高地据点,攻克起来就难之又难,士兵遭受了重大伤亡。

相比之下,邱清泉那边捷报频传。

12月19日的晚些时候,他的部队切断从南宁到昆仑关的补给线。

为孤立昆仑关的敌人,邱清泉率新编第22师西行绕过关口,一举插入五塘,随后分兵击六塘。邱清泉派部队炸毁了五塘通往后方的大桥,又临河阻击日军,使鬼子的弹药粮秣迟迟不能运往昆仑关。

后日军反扑,重占五塘。

邱部刘建章(黄埔军校6期,湖南邵阳人)团死扼六塘,日军不能下。邱清泉掉过头来,分兵再打五塘,控制了五塘至六塘间的两侧高地,随时侧击驰援日军。第200师副师长彭璧生,则率一部攻击七塘和八塘,控制了八塘南高地。六塘和八塘间的七塘貌似是清平地带,但由于两边的中国军队都对其保持着警戒,所以七塘实际上处于邱清泉和彭璧生的夹击中。后来,驰援的中村正雄在这里吃尽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