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三战长沙(1941年12月~1942年1月) 雪在烧(第3/5页)

参谋长木下勇则说了具体的事:“现我第23军第38师团已开始香港攻略,根据拿到的情报,薛岳第9战区的一些部队如第4军已从长沙向广东转进,第5、6、66军似乎也在向云南集结[8],在湘桂边境休整的王牌第74军的动向也值得注意。”

在会后转天,木下勇给驻广州第23军去电报,询问欧震第4军南移对香港攻略的影响。但第23军没有及时回复。这种情况下,木下在一个小时内决定对长沙发起新一轮进攻。计划立即被阿南批准。阿南之所以如此积极,除了上面讲到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隐秘的因素:11月底的时候,阿南被畑俊六召到南京开军司令官会议,在那里听到派遣军司令部流传着一种说法:“打长沙这件事,在很多时候反而给予敌人以反宣传的机会,对日本军很不利啊。”

这叫阿南很生气,他决定再打一次长沙,叫派遣军的那些人看看到底是不是像他们说的那样。此外,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东京从军部到媒体,都在看着山下奉文(负责攻打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今村均(负责攻打印度尼西亚)、本间雅晴(负责攻打菲律宾)等指挥东南亚作战的将领,甚至连攻略马来亚半岛的第25军作战主任参谋辻政信都上了东京报纸的头条。这种突然的落差叫阿南心有戚戚,结合在南京听到的冷嘲热讽,他决定以牵制薛岳部队南下为由,在他任内再打一次长沙会战。

由于时间仓促,木下勇拟定的第三次长沙攻略计划简单到家:先用第6、第40师团击溃新墙河南岸杨森第27集团军主力,随后将从鄂北应山赶来的第3师团配置在第6师团右翼,渡过汨罗江,击溃南岸陈沛第37军,随后就收兵。

阿南思忖:“真的这样吗?难道不进攻长沙城?”

就在这时候,南下的第3师团路经武汉,师团长丰岛房太郎说了一句话:“愿取长沙。”

阿南确定12月24日平安夜发起攻势。虽有攻打长沙之意,但此时并没正式下达命令。也就是说,日军在开始行动后,仍没有明确到底要不要攻打长沙城。这种仓促叫他们先输了一着。

日军发动攻势前的一个多月,也就是1941年11月17日,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主持召开过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主要是总结第二次长沙会战。该会战跟第一次长沙会战都是按1939年春的作战指导部署的,这个指导后来被证明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在逐次抵抗、断敌退路以及选择决战区域上都比较模糊。薛岳在会上说:“通过两次会战可以发现,鉴于地形使然,日寇攻长沙,兵力重点必保持于其左翼,也就是东面。在这种情况下,我军怎么使用右翼兵力就成为一个关键。”

薛岳在会上正式提出“天炉战法”。

薛岳说:“什么叫天炉战法?就是说,在敌进攻前,正面坚持破路清野,于新墙河、汨罗江之间构成纵深网形据点式阵地。重点保持在右翼,以伏击、侧击、截击、尾击、堵击为手段,既不叫日寇捕捉到主力,又逐次消耗其战力与锐气。当敌人进抵浏阳河、捞刀河之间,战力消耗到一定程度、补给也出现问题且兵力更加分散时,集中长沙以南、东部山区和西部湘江沿岸的优势部队,断然实施反包围。此战法的关键在于长沙的守军能不能死死顶住。如果这个炉底漏了,就功败垂成!”

薛岳特别提到年初上高会战的例子说,罗卓英之所以打赢了,是因为王耀武第74军死守日军攻到纵深后的正面;王耀武之所以打赢了,则是因为余程万第57师守住了上高。会后,薛岳将印刷成册的新应战方略发给军以上高级指挥官,其中包括敌情判断、作战方针、指导要领、军队部署、兵站补给、交通通信、设施破坏等。

也就是说,阿南惟几再次发动长沙会战时,第9战区这边的部队长都是有准备的。

比如,薛岳对杨森第27集团军的要求是:第20军应守备江南桥方面现阵地,敌以全力或主力由湘北进犯时,应先利用现阵地拒止敌人,继应一面逐次抵抗,一面向梅仙、平江外线转移,尔后待命向西进攻,扼守汨罗江北岸,断敌归路,或依据情况派一部向蹿至长寿街地区之敌攻击。再如,当日军向汨罗江进攻时,要求孙渡第58军、陈沛第37军主力向相公市、沙市街以东外线转移,以一部潜伏于汨罗江、捞刀河之间的偏僻地区,等日军大部队通过后,潜伏部队进行攻袭,并阻断其退路,等总反攻时,主力再向捞刀河以北攻击。

长沙军事会议后的一个来月,各部队都在执行新方略,一直处于备战的状态。

整个战区的兵力配置如下:

王陵基第30集团军,辖主力韩全朴第72军、夏首勋(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期,四川江津人)第78军,控制在赣北澧溪,一部在修水、上高,湘鄂赣边区挺进军以九宫山、大湖山为根据地,并在幕阜山一带活动;罗卓英第19集团军,辖杨宏光(保定陆军军官学校8期,云南绥江人)新编第3军,主力控制在赣东高安、奉新(孙渡第58军隶属该集团军,但一直在杨森那边作战);萧之楚第26军在浏阳、洞阳一线;杨森第27集团军,辖杨汉域第20军,在新墙河南岸江南桥占领阵地,一部在平江以北;孙渡第58军主力亦控制在河南岸;陈沛第37军由战区直辖,主力控制在汨罗江南岸,在北岸长乐街、伍公市、新市设置前进据点,主力位于南岸瓮江、栗山巷一线。战区直辖的部队,欧震第4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调往广东,准备策应香港的英军;傅仲芳第99军依旧控制在汨罗江口、营田、湘阴、临资口一线,警备洞庭湖沿岸;第10军守备长沙,军长暂有李玉堂代理,因第二次长沙会战大败,李被撤职留用,新军长还没下来。

12月18日,日军对香港发动进攻。

同一天,第11军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神田正种第6师团、青木成一第40师团在岳阳集结完毕,丰岛房太郎第3师团则正往这边赶。

薛岳这边的情报很准确。

当日军在岳阳刚伸懒腰,结合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大势,薛岳即用最快的速度破除疑惑(毕竟离上次会战只有两个多月),断定日军又将进攻长沙,下令各部队按既定的新方略应战。

对湘北日军的异动,重庆军委会也非常关注。

日军于岳阳一集中,重庆即令由军委会直辖的王甲本(已接替夏楚中)第79军由衡阳推进到渌口、株洲一线;第6战区的彭位仁第73军亦由湘西北澧县转进到益阳、宁乡待命;军委会直辖的另一支部队王耀武第74军则由广西柳州做好开拔北上的准备(第二次长沙会战后,王耀武率部到江西萍乡补充,随后转至广西柳州休整和训练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