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烽火南浔路(1938年6月~1938年10月) 三条攻击线(第4/4页)

参谋总长载仁亲王希望他所欣赏的下村定入掌第11军。一向低调沉默的参谋次长多田骏这次居然公开反对这位亲王。他是不喜欢下村的,在下村做他的部下时,他显得特别心高气傲,说下村没实战经验,希望陆军大学校长塚田攻出任该职。就在争执不下时,新任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提出他在陆军士官学校的同学冈村宁次出任第11军司令官。板垣的理由倒也充分:冈村在中国待过多年,曾任军阀孙传芳的军事顾问,对华中地理非常熟悉,而且实战经验丰富。

就这样,鹬蚌相争,冈村得利。

从指挥角度来说,冈村也确实是当时日本军中难得的人物。中日开战后,当板垣等人亲率师团转战时,冈村带着仙台第2师团窝在黑龙江。由冈村出任首任司令官的第11军,后来一直转战中南地区,成为日军在中国大陆唯一一支机动野战军,也是作战实力最强大的兵团。武汉会战后,在正面战场,几乎所有最残酷的大战,都是跟第11军打的。

7月12日,冈村宁次带着司令部在上海登陆,华中派遣军参谋长河边正三前来迎接。在此之前宫崎周一已先期到达。

畑俊六对冈村说:“武汉会战的首要任务是攻占武汉,至于歼灭中国军队则放在第二位。以沿大别山进攻的第2军为助攻部队,以在长江两岸西进的第11军为主攻部队,重点进攻放在长江北岸,南岸部队的主要任务是用作迂回切断粤汉线。”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东京对武汉的政治作用太过看重了。

冈村则向畑俊六提了一个条件,由于攻略武汉主要走长江水路,陆军和海军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协作联系,所以必须跟海军签订一系列协议,防止海军和陆军互相不买账的情况发生。

畑俊六说:“这是必然的。”

在协同作战时,海陆军互签协议,是日军的一个传统。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纠纷也是经常出现,主要是一贯自视甚高的海军不买陆军的账。自开战以来这样的情况发生过多次了,攻占青岛和连云港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海军的独断专行叫陆军十分看不惯,但最后又没办法。

就这样,华中派遣军、第11军跟海军的中国方面舰队以及具体参战的第3舰队(司令官及川古志郎)、第11战队(司令官近藤英次郎)、陆军航空部队(司令官德川好敏)等走马灯似的签了一系列协议。

由于安庆已被攻下,冈村召集幕僚制定新的作战计划,也就是攻占江西九江和湖北黄梅的计划。华中派遣军主任参谋公平匡武和高级参谋池谷半二郎都参加了,后者留在第11军协助冈村。此时归属第11军战斗序列的,有第6、第101、第106师团和波田支队(后来第9、第27等师团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