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沪上的秋天(1937年8月~11月) 鹰击长空(第6/7页)

关于提防汉奸这件事,不得不说一下。上海战期间,日军利用汉奸搜集情报的工作时常奏效:

蒋夫人宋美龄的专车也遭到日机的轰炸,当时宋美龄去上海前线慰问部队(8月22日),在苏州附近被日机跟踪攻击,在生死时速中汽车翻了,宋美龄摔得骨折。如果说这个事件只是因为日机见车就炸,那么蒋介石几遭不测就别有原因了。

蒋介石赴南翔,为安全起见,想乘英国驻华大使的车去,在出发前蒋联想到多个重要情报都曾走漏消息,就变了主意,换车前行。结果是:英国大使的车刚出南京,就遭日机跟踪,尽管车上盖了英国国旗,但仍遭日机轰炸,结果车翻人伤。由此,蒋断定,南京出了巨奸(后来果然把黄家父子揪了出来)。

第18军罗店浴血时,又有两支中央军精锐奔罗店而去:俞济时第58师、王耀武第51师。随后两支部队合并为第74军,俞出任军长(仍兼该师师长,后第88师副师长冯圣法接任第58师师长),这支抗战期间最富传奇色彩、参与对日作战最多且战绩最佳的部队由此诞生。

说起王耀武这个人,从行军打仗,到军政人际,再到经商做买卖,无一不通,而且都干得很好,所谓全才说的就是他这样的人吧。王耀武和他的部队也是在罗店一举成名的,淞沪会战后,正面战场上几乎所有重要战役:从南京保卫战到武汉会战;从万家岭战役、南昌会战,到上高会战、多次长沙会战;从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到常德会战、长衡会战,再到1945年正面战场对日最后一战湘西雪峰山之战,王耀武一个都没落下过,带部队全程参加,他的第74军被称为“抗日铁军”和“辉煌部队”。

王耀武带部队到上海前做了一件事:把张灵甫(黄埔军校4期,陕西西安人)要了过来。张灵甫20岁时就考上北京大学,但最终还是弃笔从戎,跑到了黄埔军校,后成为胡宗南的部下,在第1军干到了团长。1935年,因杀妻案陷于狱中(关于杀妻原因,各种说法已是八卦,还是不谈为好)。抗战开始后,蹲监狱的官兵们都被释放,到前线戴罪立功,张灵甫也出来了,但胡宗南不要他了。还是王耀武慧眼识人,用为第51师主任参谋(淞沪之战末转任第305团团长),这对黄金搭档由此开始了在第74军的携手生涯。

再陷罗店的是日军第11师团第44联队,联队长就是那个和知鹰二。占领罗店后,和知采取了跟前面部队不同的战法。别的部队,都是在罗店各个据点放重兵,联队长自己带少量人在后面。和知这小子呢,自己手里抓着联队主力,在各个据点放了少量兵力,一旦中国军来攻,自己就带着主力扑过去,有点钓鱼的意思。

王耀武不吃这一套。他把部队拉到上海后,发现了一点:中日在上海陈兵百万,这个弹丸之地没有战略纵深,对中国军队尤其不利,因为日军拿着制空权,又容易形成优势炮火,很容易给拥挤在狭小地带的中国军队造成重大伤亡。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夜战(后王耀武带部队在罗店左翼阵地施相公庙跟日军对垒时,每日都发动夜袭,叫日本人十分头疼。这个经验后来在上海用开,最高潮由彭松龄第16师制造,在陈家行顿悟寺争夺战中,这个师曾一夜反攻10次)。但并不是只利用夜战就可以了,王耀武多聪明,他认为打夜战的前提是:在白天派侦察员把日军阵地上的火力点的位置摸清楚。

所以8月29日,率先抵达罗店的第51师第306团,在摸清日军火力点后,当夜就对日军阵地发动了袭击,一下子就打掉500多名日军。等和知鹰二带人过来时,又被王耀武的主力打了个埋伏,第74军以漂亮的序幕揭开了自己的抗日激战史。

首战罗店的第306团团长,是邱维达(黄埔军校4期,湖南平江人)。第74军培养了很多抗日名将,王耀武和张灵甫之外,还可以拉出很长的一个单子(如施中诚、余程万、周志道、李天霞、邱维达、蔡仁杰、陈嘘云、卢醒),作为悍将之一,邱维达深得王耀武器重。三个多月后,南京陷落前夜,过江后的王耀武,遍寻邱维达不得,危急下,专门派船又返回对岸去接。抗战后期,王升任方面军司令官,点名要邱维达做他的参谋长。而在国共内战中,整编第74师(即第74军)师长张灵甫战死孟良崮后,蒋介石单独接见邱维达,叫他接班出任这支部队的第5任部队长(俞济时、王耀武、施中诚、张灵甫、邱维达)。

到9月初,罗店又失。南京的蒋介石,绕过陈诚,直接给罗卓英打电话,为了上海战之全局,要他一日之内恢复罗店阵地。罗卓英没办法,只好从月浦把霍揆彰(黄埔军校1期,湖南酃县人)第14师一部拉过来,跟第11师、第67师、第51师、第58师一起,继续围攻罗店,当日入夜后再克罗店。

就这样,从8月下旬打到10月初,中日七八万军队在只有3平方公里大的罗店展开了反复争夺,惨烈到什么程度?中国这边,一个营,几百号人,最快10分钟就打完了。但第18军和第74军的名气,也是这样从血肉中一点点打出来的。通常是这样:白天日军把罗店打下来,晚上中国军队再夺回来,你来我往,在那拉锯。每拉一下,就倒下一片人,仅此一地,日军伤亡就超过8000人,和知鹰二的联队基本上被打残,日军损失如此,中国军队的代价就可以想象了。

在罗店陷入浴血争夺时,日军第3师团第6联队狂攻上海保安队镇守的吴淞炮台。

日军步兵在阵地进攻时,有个特点:冲锋时完全看部队长的手势,而不靠冲锋号和说话指挥,更不喊什么“冲啊”“杀啊”之类的口号,而是像哑巴一样缄默冲锋。因为有这个特点,所以日军冲锋时,最大的独立作战单位中队的队长,一般都跑在最前面。

第6联队长是仓永辰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3期,佐贺县人)大佐,由于上海保安队防守极为顽强,所以日军的几个冲锋下来,伤亡了很多人,吴淞炮台岿然不动。仓永辰治的第6联队是第3师团的主力,而且是第一个在上海登陆的,所以他有点沉不住气了,一冲动,戴上钢盔,手挥战刀,出了指挥所,亲自带士兵冲。

上海保安队的一名轻机枪手,发现了在前面像跳大神一样又蹦又跳的老鬼子,一看军衔就不小,锁定目标后,一个扫射,仓永胸部多处中弹,丧了老命。就这样,仓永成了中日开战后第一个在战场上被击毙的日军高级指挥官,这也是中国保安部队击毙的最高军阶的鬼子。

而上海最高军阶的鬼子,待在马鞍群岛附近军舰上的松井石根,目光划拉来划拉去,最后锁定在吴淞和川沙口、狮子林之间的宝山。如果日军想把登陆地点连成一片,为后续部队创造有利局面,必须占领横在中间的宝山。就这样,一道令下,第3师团主力和第11师团一部开始左右夹击宝山,此时镇守宝山的是后来赶到上海的周岩(保定陆军军官学校3期,浙江嵊州人)第6师。一个来回下来,第6师力不能支,溃退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