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加尼沙里协同作战的步兵部队(第4/7页)

马尔托罗/阿尔玛托罗

马尔托罗是第一支为奥斯曼帝国效力的基督教军事团体。其前身很可能是希腊的“阿尔玛托罗”。阿尔玛托罗又叫“阿尔玛托里斯莫斯”,是拜占庭的一支非正规部队。这一名词出现在拜占庭时代的希腊,原指的是一种封建制度(奥斯曼人常用的“义务换土地”制度就与该制度类似,或者可以肯定地说,这个制度后来被奥斯曼人学了过去):即加入军队或地方警备队,换取一块土地的所有权。

提到阿尔玛托罗,就不能不提到“阿尔玛托里基”,它是希腊的一种行政区。这种行政区有两个特点:一是设在地形艰险崎岖,外人几乎无法进入的地区,比如色萨利的阿古拉法山脉;二是该地盘踞着一种名叫“克雷夫特”的盗贼团伙。克雷夫特类似于北宋末年的红巾军,由希腊爱国者组成,他们啸聚深山密林,时不时下来打家劫舍一番,对抗奥斯曼的统治。

奥斯曼人于15世纪起逐渐征服了希腊全境,但惯于骑射的他们对于希腊中、西部和北部那高耸、陡峭的群山峻岭大为头痛。有些地势太过糟糕的地区,就连总督的权威也无法进入。更遑论对付那些熟悉当地地形,勇悍善战的绿林好汉了。于是他们与阿尔玛托罗组织达成了协议:后者获得了“尼扎姆”(意为“合格的士兵”)的称号,将继续充当地方警察的角色——这实际上是将该地的统治权大部交给了他们。从苏丹穆拉德二世统治时期起,这一制度在希腊逐渐传播开来,并最终扩展到了除伯罗奔尼撒外——因为该地拥有类似于阿尔玛托罗的军事团体“卡波伊”和“曼泰尼德斯”——的整个希腊。

从18世纪希腊阿尔玛托里基行政区的分布情况来看,阿尔玛托罗部队多驻扎于色萨利和中希腊的东部地区,其余则分布在伊庇鲁斯、阿卡纳尼亚、埃托利亚和马其顿。

阿尔玛托罗部队的指挥官叫卡佩特诺斯,其军阶相当于今天的“上尉”,这名上尉多为得到奥斯曼帕夏赦免,并享有一定特权的前克雷夫特的成员。因而阿尔玛托罗部队的组织结构与克雷夫特极为相似。一名卡佩特诺斯配有一名副官作为助手,后者通常是前者的亲戚。这种裙带关系,再加上中希腊那拒外人于千里之外的地势,使得卡佩特诺斯们成了名副其实的土皇帝。他们对待自己驻守的阿尔玛托里基就像对待自己的私人领地一样,横行霸道,肆无忌惮。当地农民被课以重税,甚至遭受奴隶一样的折磨是当时的常态。

卡佩特诺斯手下除了副官外,还有次级的小军官“普洛托帕里卡拉”(相当于今天的分队长),再往下就是“帕里卡利亚”(普通士兵)了。也有希腊高级宗教人士以特殊身份加入这一组织中,他们日常的基本任务除了剿匪、维持治安外,就是训练。其装备有滑膛枪、手铳、剑和匕首等。

克雷夫特剽悍骁勇,但阿尔玛托罗士兵素质也很高。他们大多有着一手好枪法——这甚至成了他们的身份标识,因此也更擅长伏击和机动作战。他们的耐力很强,能忍饥挨饿,也能迅速克服受伤所带来的困扰。

阿尔玛托罗和克雷夫特都喜欢打游击战,但前者往往据守在临时构筑的要塞之中,以抵御克雷夫特“游击队”的侵袭。此外,阿尔玛托罗还喜欢发动夜袭,他们多趁克雷夫特离开其巢穴的时候使用这一战术,称之为“冲出去把大蜘蛛打死”。在进攻战中,他们更擅长一边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一边挥舞着长剑作战。

在16世纪末,随着希腊人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奥斯曼人发现他们越来越无法将阿尔玛托罗和克雷夫特区分开来了。这2个团体开始在“为了希腊民族而战”的大旗下携起手来,将矛头对准了奥斯曼侵略者。1585年,奥斯曼帝国与威尼斯爆发了战争,阿尔玛托罗成员普里奥斯·德拉库斯和玛拉莫斯乘机与克雷夫特成员特奥多罗斯·布阿·格里瓦斯一道,在阿卡纳尼亚和伊庇鲁斯地区煽起了一场暴动。尽管如此,奥斯曼政府仍对阿尔玛托罗抱有极大的信任,直到1684年这一组织彻底成为希腊民族主义思想的传播者为止。17世纪之后,松米拉斯、曼泰尼斯、利维尼斯、科马斯、巴劳里特斯等阿尔玛托罗成员不断发动反对奥斯曼帝国统治的起义,这些起义虽均被镇压了下去,但这些革命先行者的事迹却如一颗颗在黑暗的夜空中升起的启明星一样,激励着后来者效仿,奋进。而希腊人也在富有军事经验的阿尔玛托罗和克雷夫特的组织、训练下,逐渐成长为更优秀的战士。终于,在1821年,希腊爆发了大规模的独立战争。阿尔玛托罗和克雷夫特都成了希腊起义军的核心力量,为独立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希腊爱国将领雅尼斯·马基里亚尼斯称他们为“自由的酵母”。

◎ 阿尔玛托罗军官。

其实平心而论,马尔托罗和阿尔玛托罗并不能完全对等。因为“马尔托罗”原指代的是奥斯曼军队中的基督徒。后来变成了一种描述各式各样的基督教军事团体和个体的通用术语。这一名词的定义被无限扩展开来,成了所有基督教间谍、密探、使者、多瑙河上的船夫及要塞守备队队员甚至为阿金基部队而战的基督教叛教者,由基督教徒组成的地方警备队——特别是那些长期驻扎于如蒙特内格罗(卡拉达戈)和摩里亚等匪患横行地区的警备队的代名词。如果以这一标准来看,则马尔托罗的驻扎地远不止希腊中部和西、北部,在16世纪时期,他们成了横跨塞尔维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乃至匈牙利守备部队的主力。

沃伊尼克

“沃伊尼克”一词源于南斯拉夫语“沃贾尼克”,意为“士兵”。“沃贾尼克”一词诞生于中世纪,原指当时的巴尔干贵族阶层成员,这些人在14世纪时期投靠了奥斯曼人。在帝国扩张时代的前期,奥斯曼人为了更轻松地完成新的征服计划,经常将被征服地原有的军事组织并入他们的军事体系,这其中就包括沃贾尼克。这些贵族们得以保有自己的封地,作为交换,他们组织辅军部队,协助奥斯曼军队作战,这些辅军部队就被称为沃伊尼克。后来这一名词成了帝国所有履行军事义务并享有免税权的非穆斯林公民的代称。成员多来自于塞尔维亚南部、马其顿、色萨利、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也有少部分的波斯尼亚人和多瑙河的萨瓦河流域的居民。信奉基督教的瓦拉几亚牧民很乐意以驻边境的沃伊尼克的身份为奥斯曼帝国效力,以换取政策上的优待。16世纪时期,独立的罗马尼亚公国摩尔达维亚也向帝国提供沃伊尼克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