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阙斋读书录卷二(第2/6页)

《昭十二年》:“则固有著矣。”注:“著,位次也。”《十六年》:“已有著位。”

《昭十八年》:“弗良及也。”

犹今谚云不得好好看见。

《昭二十五年》:“生宋元夫人。”注:“宋元夫人,平子之外姊。”

外姊,犹今俗云表姊也。《成十一年》:“有外弟外妹。”谓同母异父者也。汉高祖有外妇,谓私通者也。

“昭伯问家故焉,尽对”。注:“故,事也。”

按:《文王世子》有“国故”,《儒林传》有“掌故”。

《昭二十六年》:“将亢子。”

下文曰:“毋乃亢诸。”又曰;“何敢亢之。”此亢字与御字同,与抗字相近。

《昭二十九年》:“官宿其业。”注:“宿,犹安也。”

宿,犹久也。

《定八年》“桓子咋谓林楚曰。”注:“咋,暂也。”

咋,犹乍也。

《定十二年》:“与其素厉,宁为无勇。”注:“素,空也。厉,猛也。”

谓无实而空猛也。犹无功而爵曰素封,无能而禄曰素餐,此素字与干字、白字同意。

《哀元年》:“如子西之素。”

此素字犹云计画素定也。《宣十一年》:“不愆于素。”

《哀九年》:“吴子使来儆师。”

此儆字犹《礼经》戒宾之戒。

《哀十七年》:“太子又使之。”

此字犹今京师谚语轧也,谮诉也。《诗》“夭夭是,昏靡共”,亦有倾轧之意。

国语

《鲁语上》:“越哉!臧孙之为政也。”韦注:“越,迂也。言其迂阔不知政要也。”

按:越,过也。言臧孙祀爰居过乎礼法之外也。

《吴语》“天王岂辱裁之?”韦注:“岂能辱意裁制之。”

按:岂字语意犹云傥也。《汉书·丙吉传》:“岂宜尊显。”亦犹傥也。

谷梁传

《文十八年》:“侄娣者,不孤子之意也。一人有子,三人缓带。”疏云:“有子则喜乐之情均,贵贱之意等。缓带,优游之意也。”

按:国君取女九人,欲以广嗣也。故夫人之于侄娣媵妾,皆谊属一体。“一人有子,三人缓带”云者,言众人皆欢畅而优游,不独生子者一人私喜也。宣公但知奉其所生之母敬嬴而不知奉夫人姜氏,使姜氏大归,则与三人缓带之义相悖。故《春秋》讥之。缓带二字,犹云开襟欢畅云尔,陶渊明《杂诗》云:“缓带尽欢娱。”正得其解。《三国志·诸葛亮传》云:“遂解带写诚,深相结纳。”示开襟欢畅之意。推此以观,凡言襟抱欢畅,皆可称曰缓带。而方望溪氏文集有曰“夫人急缓带之思”,若以缓带专为夫人望妾媵生子之称,如隐语然,亦为误也。方氏于修词号为洁净,而此等犹为未谛,斯亦好藻饰者之过也。

尔雅

《释诂》:“掔,固也。”

下又云:“掔,厚也。”国藩按:掔者,坚持安重之意。坚持即固也,安重即厚也。《庄子·徐无鬼》:“掔好恶。”谓坚持其好恶,使不妄发也。《说文》引《诗》曰:“赤舄掔,掔。”谓安重也。

“屈,聚也。”

注引《诗》云:“屈此群丑。”《释文》引《韩诗》云:“屈,收也。收敛得此聚众。”国藩按:《法言》“汉绌群才,群才绌群力”。绌字亦与此屈字同义,谓收聚人之才力而为我用也。

“痡,病也。”

邵晋涵曰:“《汉书》注引《韩诗》云:‘熏胥以痡。痡,病也,通作铺。’《大雅·江汉》云:‘淮夷来铺。’《毛传》:‘铺,病也。’”国藩谓“淮夷来铺”之铺训病,《毛传》本不甚谛,此引以为痡通作铺,亦未当也。

“戮,病也。”

邵晋涵云:“戮,以耻辱为病。郑注《秋官·掌戮》云:‘戮,犹辱也。’《左传·文十年》传云:‘国君不可戮也。’”国藩按:《庄子》:“山木栗林,虞人以吾为戮,吾所以不庭也。”戮亦辱也。

“恙,忧也。”

邵晋涵云:“《楚辞·九辨》云:‘还及君之无恙。’”国藩按:《公孙宏传》亦云:“何恙不已。”

“税,舍也”。

《左传·成九年》:“钟仪南冠而絷,晋侯使税之。”杜注:“税,解也。”

即舍也之意。郭引“召伯所税”,国藩疑其与舍字微有不合。

“历,傅也”。注:“傅,近。”

按:此历字当读如“离,丽也”之丽,凡人所经历之迹,犹附丽也,犹傅着也。凡物附着者谓之傅,如傅药于肤,傅毒于矢之类。《左传》“毛将安傅”,谓毛当附着于皮也。兵薄予城下曰傅,亦谓军士附着于城身也。《左传·隐十一年》“傅于许”,《僖二十五年》“昏而傅焉”,《宣十二年》“遂傅于萧”,《襄六年》“傅于堞”皆是也。郭氏训近得之,邵氏微有不合。《襄九年》“闻师将傅”,闻师将近城也。

“在,存也。”

邵晋涵引左氏僖九年传云:“其在乱乎。”杜注:“在,存也。”国藩按:《左传·襄二十六年》;“吾子独不在寡人。”杜注:“在存问也。”

《释言》:“惄,饥也。”

惄以思为正训。“惄如朝饥”,苦思而如饥也。“惄焉如捣”,苦思而如也。此等恐非本经,后人羼乱者与?

《释宫》:“柣谓之阈。”

《匡谬正俗》曰:“问曰:‘俗谓门限为门蒨,何也?’答曰:‘按《尔雅》柣谓之阈。郭景纯注:门限也。音切。今言门蒨是柣声之转耳,字宜为柣而作切音。’”国藩按:《汉书·外戚传》:“切皆铜沓。”冒注:“切,门限也。”切当是柣之假借字。

“枢达北方,谓之落时。”注:“门持枢者或达北,以为固也。”

按:门持枢之木,持上枢者即梁,持下枢者即阈也。若达于北,则极长矣。今上枢之梁长或如此。

“谓之坫,在堂隅”。

按:坫有二,明堂位崇坫康圭,《论语》有反坫,此坫皆筑土为小方台以庋物也。若堂角之坫,则初无上台,但有其名耳。

“镘,谓之杇。”

《说方》:“镘,铁杇也。或作槾。”秦谓之杇,关东谓之槾。《孟子》:“毁瓦画墁。”王肃注:“《论语》:‘杇,墁也。’”国藩按:镘本涂墙之器,而涂之亦曰镘。有用铁者,有用木者,故或从金,或从木,或从土,异同字也。

“樴在墙者谓之”。

《内则》疏云:“植曰,横曰箷。”国藩按:植非立于地也,但着于墙壁耳。吾乡俗曰“钉子”,可以挂衣。

“植谓之传。”注:“户持植也。”

按:键,门持之木,有横键者,有直键者。此曰植,盖直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