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书札卷十三(第3/10页)

致黄南坡 咸丰十年九月十四日

弟自到皖南,日望新军之至。接防未及半月,而宁国、徽州相继沦陷,进兵无路,筹饷无地,殊深焦灼。但望左军速到,不至阑入江西腹地,则后事尚可徐图耳。东征饷局,承于万难着手之中,施此九曲穿珠之技,高谊鸿才,感荷曷极!弟不欲独享其利,而必分之于南北两岸。公之于六七君子,盖亦反复筹思,冀溥洪河之润,共饱仁人之赐。意城以为拉扯太多,人心易冷,不知军事有利钝,人情有爱憎,推广言之,更觉落落大方,事虽出于良朋见惠之私,名当托于梓里共济之公,阁下以为然否?

复邓寅皆 咸丰十年九月十四日

前奉惠示,猥以弟近日行事心迹载日记中者,远荷褒许,弥增惭悚。弟自八年夏间再出视师,痛改前此客气用事之弊,以一勤字自勖,仰希仲山甫夙夜匪懈、陶桓公分阴是惜之风,来信所引先劳之训,盖尝有志焉而未逮。自督办皖南军务,接防未及两旬,而徽、宁两郡先后沦陷,焦灼难名。明年敬求仍旧设帐敝居,俾儿辈少有成就,弟无内顾之忧,感荷何已。

复左季高 咸丰十年九月十六日

贼已破淳安,则不由婺源窜饶,亦恐不由严州窜浙,或当由开化以窜德兴。一入德兴,则贵溪、弋阳、广信、抚建,处处可虑。现令屈道、钟守守广信,养素守抚州,而腹地空虚,应请阁下驻扎乐平,深沟高垒,以观贼之变态而徐应之。万一贼果窜江境,入德兴,弟当飞饬凯章回援,与阁下会合,始能痛剿巨股也。

致左季高 咸丰十年九月十七日

安庆寄到伪文,附呈尊览。此间调度,另用公牍,咨达冰案。南北两岸同时吃紧,鄙意南岸处处主守,仅留贵军驻乐平,为游击拨应之师,犹北岸之有希庵一军也。但须以凯章合为一路,庶可纵横如意。否则麾下新军,未知果能使兵不负将否?观此伪文二件,贼之全局已经了然共白。弟所布置是否有当?乞迅赐详示为荷。

复杨厚庵 咸丰十年九月十八日

惠缄,以徽郡不守,祁门戒严,远劳厘系,至以为感。自鲍回渔亭、张回黟县,与祁门相犄角,老营已稳。希庵千里来援,备尝难苦,归途风雨交加,山行尤难,不知过江时平安否?徽郡之贼分大半赴浙,闻淳安失守,严州失守,江西处处吃紧,防不胜防;而国藩又以夷氛不靖,凭陵郊甸,疏请带兵入援,一经派出,则抽拨北兵,南岸更形空虚,日夜焦思,殊乏良策。南陵陈镇军深得军民之心,坚守半年,深可佩服,闻其与民死守,不肯冲出。阁下若能解银一万两或五千,以济其危,敝处当即日解还;若不能解银,则请设法寄信,令其自行拔出,先来祁一晤,另行统带一军进剿滨江各城。此等将材实属难得,不得不护惜之也。

复左季高 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一日

接惠书,知尊意与弟约略相同。此间官绅及张、鲍各将士之意,皆欲进攻休宁、徽州二城,不肯遽然退兵。回援江境,盖缘近日徽贼分起下窜,浙江二城存贼无多,有云仅数千人者。张、鲍之意,欲俟天晴进克两城;绅民之意,因避地无所,欲俟克复速返故居;幕府及地方官之意,以为克复休、歙,则自绩溪以至祁门,五县之北,共一大岭,扼岭而守,不过四千人,可守五县六百里之广,较以防婺源、防祁门、防乐平、德兴等县,二万人尚嫌不足,守岭则四千人已觉有余。弟亦深知守岭之妙,特克复休宁、歙县,尚无十分把握,且待天晴进攻,从众人之公议。其应否如是,尚求卓裁酌夺。

复李希庵 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三日

青草塥各营进援六安州,闻州城解围后,此举业已停止,不知确否?胡中丞于久经谋定之局,每至临事而变其初计,如去年七月初破石牌之时,即议定守石牌、围太湖矣;十一月援贼将到,忽变为进御小池驿之计。本年三、四月初进安庆之时,即议定远攻桐、怀,近守英、霍矣;今九月援贼将到,忽变为分救六安之计。大抵宫保德性之坚定,远胜于往年,而主意之不甚坚定,犹不免往年游移之见。左季翁谓其多谋少断,良为不诬。阁下当力持初议,以“坚定”二字辅宫保之不逮,国藩亦当从容讽劝,勿为人言所动。

此次救援六安,闻出自伍茨生之策谓往返不过二十日,实则天下无此神速之兵也。历口王、彭二营,已札饬速回北岸,次青已回祁门,季高扎乐平未动。安庆贼气已衰,只要桐城、青草塥两军坚定不摇,安庆必可速克。此阴阳交争之几,南北两岸士气赖之一振。长围必不可撤,亦乞阁下审几而力图之。

复胡宫保 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三日

接大咨,逸亭带大队救援六安,往返以二十日为度,窃恐军事不能如此计算。古称陈汤算五日而得吉语,司马懿算五月而破高丽,皆史官事后铺张之词,不足深信。鄙意希军扎青草塥极为扼要,贼之全力必在桐城,希军救援桐城,极近而易,即由舒城小路中梅河以至潜山,希军亦恰好御之。此皆侍所谓第二路最难者也。至第三路贼来,必先破六安、霍山;第四路贼来,必先破固始。待城破后,希军徐起而应之,尚不为迟,切不可令希军入山太早,致大股来扑桐城,回援不及也。

致张凯章 咸丰十年九月二十四日

顷春霆来此,定于明日进兵。贵军自可同进,如何约会之法,请阁下与春霆商之。敝处添亲兵,须在贵军及各处挑选,意欲于打仗时联络一气,如用陈玉恒为旗长或为帮带官,再于贵军挑一哨入队,则敝亲兵与贵部呼吸相通矣。所挑之勇亦不必尽取老手、好手,但得半生半熟者,于贵部无大损而于敝处有裨益,即系两全之事。将来成军之后,当令陈玉恒带至尊处,请阁下率之试打一二仗。总之,使敝亲兵与朱、唐三千人合之左军,贵军,共熔成一家耳。

致毓右坪中丞 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七日

顷由胡宫保处寄到恩秋舫观察京信一件,欣悉京城尚属安稳,夷氛已退,圣驾不日可还,不胜忭慰。自徽州失守,京信危急,弟实忧惶竟日,在室中徘徊私恸,几不能办一事。兹幸北事危而复安,吾辈仍可努力同心补救,万一如奉朱批,仍命弟带兵北上,弟即留左京堂于南,合同阁下办理皖南、江西交界军务,弟仅带数千人北行;若朱批并不准弟进京,则弟仍与阁下会筹,力保江西以规皖南。其前次密咨二十万,仍恳阁下预为筹出,至祷。恩观察信钞呈。其各处系念京畿最切者,请尊处速抄转寄,稍纾薄海臣民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