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书札卷十七(第3/8页)

此间一切如常,闻青阳贼已退遁,不知确否。严州之贼由徽州境内犯,闻已窜入屯溪,有窥伺婺源、景镇之意,殊深焦灼。

复左季高太常 咸丰十一年十月二十九日

羊栈岭之贼仍是刘、古、赖诸逆之党,一击即退,非大股悍徒也。张军驻婺之三营既已回徽,贵部四营移驻华埠,似尚可兼保婺源。惟景德镇实系要区,屡为该逆盘踞,想至今垂涎不忘。虽东北有张军在徽州,雄师在华埠;西北有鲍军出青阳,朱镇出石埭;正北有江良臣祁门防兵,似可无虞内犯,然中段究太空虚。现已会同咨奏,将饶、信防务概归麾下综理。若能少筹数营久驻景镇,更为无隙可乘。

赵振祚多抽茶厘之案,弟子咨复尊处时即将斥革一节一并咨部,刻当到京矣。乐平钱漕之案,已会同中丞咨请尊处就近严办。其广信七属丁漕概归尊处提清欠饷,中丞亦已咨复无异辞。

浙事似日不支,萧山于二十六日失守,绍兴于二十九日失守。宁、绍向出银米,为省城所资以生。今萧山西兴江为贼所占,粮路已断,杭城有坐困之势。雄师纵能星速往救,已为严州、兰溪等贼所隔,况又万不能速耶!庆制军奏请麾下入浙会剿。俟奉寄谕时,弟当代奏,陈明兵单饷绌,能往而不能速之故。阁下亦宜将入浙固江规吴之本计,自行奏明。进退迟速皆须阁下自作主张,不可因人牵率,致挠大计。朝廷亦决不以进兵稍迟而挠公以从闽也。

《祭润帅文》愈读愈妙。哀婉之情,雄深之气,而达之以诙诡之趣,几欲与韩昌黎、曾文节鼎足而三。弟亦具一疏,略达年来敬爱润帅之忱,想邀鉴照。

复李希庵中丞 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初三日

寿州之陷本在意中,陷后情形却出意外。苗沛霖狼子野心,行路皆知。翁中丞昔年屡疏保其忠良,致养痈而诒患;今春屡疏表其叛逆,请声罪而致讨;逮围六、七月之久,又屡疏请饷请援;不谓城破之后不能殉节,反具疏力陈苗逆之非叛。颠倒反复,令人百思不解。不知朝廷俯如所请,姑羁縻之乎,抑急于诛灭之乎?若论其始终本末,较之粤匪、捻匪更为可恶。古人称汤武心事不过曰为匹夫匹妇复仇耳!我朝廷仁义之师,恐终当为孙、蒙诸家一复此仇。

润帅家葬事,寿山、作梅诸君常有信来否?奠金概作书院之需,计所缺必不甚多。此外,胡氏宗族另有点缀否?似须于奠金之内筹画此层。盖缘书院条约中有不许胡氏经管一节,不可不别谋慰抚之也。鄙怀屡筹询及此,均未得确实信息,尚祈详示。尊恙近大愈否?方药难于恰当,若非有明医真知灼见,总以不轻服药为是。

复毛寄云中丞 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初八日

惠书并疏稿二件。前件已于邸报中读过;后件弹击承嗣,尤足摧落豪强,维持纲纪,令人肃然起敬。

今年春夏,胡润帅两次贻书,责弟嫉恶不严,渐趋圆熟之风,无复刚方之气。今睹阁下侃侃正言,毫无顾忌,使弟弥惭对润帅于地下矣。近日封疆中如刘鉴泉不遵旨即赴滇督之任,而擅自北上,迟迟吾行;翁药房往年屡疏保苗沛霖之忠良,今春屡疏劾苗沛霖之叛迹,逮寿州被围六、七个月,又屡疏请援请饷,乃寿城陷后,不能殉节,反具疏力陈苗逆之非叛,谓曲在寿团,而不在苗党云云。此等行径,鄙人颇思抗疏严劾。则又以愚陋如仆,忝窃高位,又窃虚名,方自攻其恶之不暇,不欲更翘人短以炫己长,以是徘徊未决。祈阁下代为詹尹之卜,何去何从,早惠南针。弟于身家恩怨无所顾惜。所疑者,虚名太盛,又管闲事,恐识者斥为高兴耳。

湘省官吏之贤否,弟不深知,辱承垂询拳拳,后此苟有所闻,必以密达左右。敝处用人行政倘有不当,贱兄弟居家在外,倘有愆尤,亦望随时切实指示。千万之祷!

此间军事诸叨平安。北岸西梁山等处之贼来窥犯运漕、东关者,均经击退。三河之贼闻于十一月六日不攻自溃。大约庐州郡城,贼亦无志坚守。南岸鲍军进攻青阳,朱云岩进攻石埭,均于日内前往。惟绍兴失后,杭垣危于累卵,弥月苦无确耗耳。

复多都护 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十一日

前初七日接收复三河之信,即批令现驻庐江之振字、开字两营往守三河,而分调吴道团防两营替守庐江。顷接惠书,称三河贼弃垒遁窜,势必聚集大股另有诡谋。阁下向来料敌如神,自当确有所见。闻初九日,贼尚踞聚中派河一带,不知两日内复来三河否?振字、开字二营已往三河设守否?尚未吃亏否?弟深为廑系,特此飞函奉恳阁下就近作主。

如贼复来三河,或窜扑庐江,务求雄师迅速援救。吴道团防二营,十三日自安庆开差前往庐江,过桐城时,已嘱其禀谒台端,请示一切。以后三河、庐江两处防守事宜,即求阁下就近调度,另具公牍咨达冰案。至无为州、运漕、东关三处,不知阁下能兼顾否?如能兼顾,亦即备咨请阁下调度。有劳荩虑,尚祈先赐复示。

复左季高太常 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景镇厘金少旺,稍以为慰。浙事近日何如?实深忧灼。昨奉廷寄谕旨,谬以鄙人兼办浙江军务。位太高,权太重,虚望太隆,才智太短,殆无不颠蹶之理。即日当具折谨辞,而推阁下督办浙江军务。朝廷恐国藩不兼辖浙之名,则必留贵部雄师以自固,而不复谋及浙事,其用心亦良苦。实则阁下久以援浙为己任,即鄙人稍具天良,亦岂敢置渐事于度外?所最苦者,江西民力已竭,兵力太弱,贵部救援浙江,仍不能不兼顾江西。以大局言之,江西有事则必波累两湖;以私情言之,江西被扰则弟与兄之饷源立竭。此时阁下虽实授浙抚,犹不能不保江西;亦若希庵授皖抚,不能不保湖北也。而尊处兵勇只有此数,援浙保江,二者不可得兼。日夜焦思,殊乏善策。阁下智略远过于弟,敬求卓裁,迅示一切。一面建纛遄发,救杭城倒悬之急;一面另筹劲旅,固江西东北之防。至恳至祷!

凯章一军,奏明归阁下调度,惟目下不可调动。盖徽、祁万山之中,我守之,则可以通敝处与尊处之气,可以固景镇与湖口之防;贼得之,则隔我三面之气,阻我进兵之路,利害甚巨。凯章未到之前,求阁下无轻调徽兵,无遽撤婺防也。

此间近状平安。三河复后,闻庐州贼亦有遁意,想系弃江北而全吞苏、浙。春霆因雨尚未进兵。楚师不到宁国,浙贼更无顾忌,思之忧悸。

致李希庵中丞 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