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的转变与美苏建交谈判

在苏美建交问题上,苏联政府的态度始终是积极、明确的,即:愿意在不干涉内政和解决债务问题的基础上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多次主动要求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二天苏维埃政府通过了《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人民和政府,其中包括美国政府建议立即就缔结公正、民主的和约进行谈判。1919年初,苏维埃政府向美国派出了自己的外交代表马尔滕斯。美国不但拒绝承认其代表地位,还以苏维埃政府试图通过共产国际颠覆美国社会制度为由将其驱逐出境。尽管如此,列宁在1919年秋天仍然表示:“我们完全同意与美国(也同一切国家,但特别是同美国)达成经济协议。”[83]1921年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又向美国政府提出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建议,并着重强调:“同美国没有正常的事务关系,这在苏维埃俄国看来,对于两国人民是特别不正常和有害的。”[84]

为了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的经济封锁和政治孤立,1922年苏维埃政府派出了以外交人民委员齐切林为首的代表团出席在热那亚召开的国际经济会议。在会上苏维埃政府声明,可以放弃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封锁给俄国造成损失的赔偿要求,但各大国必须在法律上承认苏联。美国政府表面上拒绝派正式代表出席热那亚会议,暗地里却阻止苏维埃政府与一些国家达成协议。[85]

1923年底,柯立芝成为新一任美国总统。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齐切林随即致函柯立芝总统,希望缓和两国关系的紧张局面,并就影响双边关系的主要问题进行谈判。苏联的建议遭到柯立芝政府的拒绝,理由是苏联政府一直拒绝偿还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欠美国的外债,拒绝返还被没收的美国公民的财产,并不断进行推翻美国现行制度的宣传活动。尽管如此,苏联政府始终没有放弃与美国建立经贸和外交关系的努力。1927年底,齐切林在给李维诺夫的信中还指示:“当前我们的迫切任务就是想方设法与美国实业界之间建立联系。要争取与美国做贸易,从美国获得更多的贷款。”[86]

1929年胡佛就任美国总统后,苏美关系仍然没有任何进展。胡佛早年曾与英国企业家乌尔克瓦特一起从事西伯利亚和乌拉尔矿产资源的开发活动,他们成立了克什特姆采矿厂、塔那雷克斯公司和俄亚股份公司。1914年俄亚公司的子公司——额尔齐斯股份公司又在俄国创办了里杰罗夫斯基和吉尔吉斯矿山公司,其中吉尔吉斯矿山公司还在俄国从事租让活动。但十月革命后所有这些公司都被苏维埃政权收归国有,胡佛因此蒙受巨额财产损失。[87]

胡佛崇尚美国的民主政治。他称布尔什维克是一伙“杀人犯”、“共产主义是一个深渊,认为如果失去理性的民众被饥饿和瘟疫所控制,那么所有的政府都会坠入这一深渊”。因此,向俄国提供援助是“保证共产主义崩溃的最有效手段”。[88]在胡佛执政时期,美国始终拒绝承认苏联。1931年3月,当国务院有人提出同苏联改善关系时,胡佛命令国务院电告所有美国驻外使馆:“本政府不可能改变态度,承认俄国的现存制度。”[89]

在1932年美国总统大选前夕,苏联已经通过各种渠道获悉胡佛在承认苏联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只要胡佛继续当选总统,承认苏联的问题就毫无指望。于是,苏联把两国建交的希望寄托在民主党候选人富兰克林·罗斯福身上。

1933年,民主党候选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大选中获得胜利,取代始终坚持反共政策的胡佛成为新一届美国总统。罗斯福虽然对共产主义信仰持否定态度,但作为有着非凡胆识和战略远见的总统,他更倾向于从国际局势的视角来冷静、客观地审视苏美关系:尽管苏美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领域存在根本对立和冲突,但随着日德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世界战争的危险性不断增加。日德法西斯的侵略行动不仅威胁美国,也威胁到苏联在亚洲和欧洲的利益和安全。如果不与苏联这样与日德法西斯侵略存在利害关系的大国合作,美国自身安全和世界和平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意识形态和国家根本利益之间,奉行实用主义外交政策的罗斯福总统最终选择了后者,主动打开了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的大门。

1933年10月10日,罗斯福总统直接致函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加里宁。他在信中对“两国伟大的人民一百多年来存在令人愉快的传统友谊”,现在却没有外交关系表示遗憾。他“盼望努力结束美国一亿二千五百万人民和俄罗斯一亿六千万人民之间目前的不正常关系”。为了解决两国现存的矛盾和问题,罗斯福建议苏联派代表前往华盛顿就建交问题直接进行谈判。[90]罗斯福的主动邀请使冻封已久的两国关系的冰河开始融化。莫斯科欣然接受了苏美谈判的建议。1933年11月7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率领代表团抵达华盛顿,同罗斯福总统就建交问题展开直接谈判。

苏美建交谈判主要围绕宣传、宗教和债务问题展开。随着美国社会舆论向对苏友好方面转变,在困扰苏美关系的三大问题当中美国公众更为关注宣传和宗教问题。整个建交谈判依然暴露出双方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矛盾。

宣传问题始终是困扰苏美两国关系的重大问题。大量的档案材料表明,美国社会对共产国际在美国的宣传问题极为关注,而苏联政府许多年间对此事一直矢口否认。

1926年1月11日,美国共和党民族执委会成员古特里奇在给时任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及夫人的信中写道:“您曾对我说过:‘俄国不会给第三国际提供资金,但我们不能拒绝为其提供场所,其他国家的政府也曾给第一和第二国际提供场所。因此,在这方面我们不能拒绝第三国际’。可是美国人说,这完全是两回事。因为第一、第二国际并没有号召通过暴力革命推翻现存的政府。说得更明确一点,我们认为,如果你们想成为我们的邻居,就不能在自家的屋内庇护经常威胁要闯进我们屋子里的人。”信中还说,“直到现在季诺维也夫还是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莫斯科市委书记和政治局成员,同时还是第三国际的主席。这就不可能让美国人相信,共产国际不是苏联政府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可以说,我们的绝大多数民众坚信这一看法,并完全支持总统的政策——只要在美国还进行鼓动以武力推翻美国政府的宣传,只要苏联政府不仅向此类机构提供场所,还向其提供有力的支持(这已被苏联官方报纸上的大量文章所证实),美国就绝不会承认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