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拉格:苏联强制劳动经济体系的形成

吉林大学 李庆华

古拉格(Гулаг)是苏联国家政治保卫总局(1923年7月6日至1934年7月10日)—内务人民委员部(1934年7月10日至1946年3月)—内务部(1946年3月至1953年4月)—司法部(1953年4月至1954年2月)—内务部(1954年2月至1960年)下属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的简称。从1930年至1960年它先后多次改名:1930~1934年,称苏联人民委员会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1934~1938年,更名为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劳动改造营—劳动居民和关押地管理总局;1938~1941年,则为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劳动改造营和劳动居民管理总局;1946年至1953年4月,被称为苏联内务部劳动改造营和劳动教养院管理总局;1953年4月至1954年2月,改称为苏联司法部劳动改造营和劳动教养院管理总局;1954年2月至1959年,易名为苏联内务部劳动改造营和劳动教养院管理总局;1959~1960年,则称苏联内务部关押地管理总局。虽然如此,古拉格这个缩写词的简称却自始至终没有改变过。形式上,古拉格存在于1929~1960年期间,实际上却产生于1918年。

自“1930年4月25日成立”[1]到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开始解体的20多年间,古拉格在斯大林加速实现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承担了无数大型工业项目的设计、建设或生产等任务。1930年下半年,在它刚刚成立不久便承接了大型项目“白海—波罗的海运河工程”施工任务,并在两年内以惊人的速度完工;1931年11月11日,承接了在“克雷马河上游开采金矿工程”;1932年9月30日,承接了“伏尔加—莫斯科河运河工程”,随后又承接了“远东贝加尔—阿穆尔铁路工程、伯朝拉河流域煤炭、石油及其他资源开采工程、共青团城建造船厂工程,以及为列宁格勒和莫斯科采伐原木和木材”等生产任务。如果说“1928~1933年克雷马河金矿采金量为1937公斤”的话,那么在古拉格成立后的1934年则发生了转变。“1934~1936年间,包括远北工程管理总局在内开采了53吨多黄金,而1937年开采了51.5吨黄金”;“1935年1月,古拉格承接了哈巴罗夫斯克—共青团城180公里铁路建设任务”;“6月23日,承接了诺里尔斯克镍联合企业工程;7月29日,承接了谢格扎木材造纸化工联合企业纸浆厂工程;9月14日,承接了乌格利奇和雷宾斯克地区水利枢纽工程任务,年底承接了公路工程任务”;“1937~1938年承接了大量的木材采运任务(1938年古拉格森工企业运出2290万立方米木材,比1937年多2倍)”,“1938~1939年,古拉格的木材采运量占苏联的13%”;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苏联的大部分军工企业和设施是古拉格承接完成的,如“远东和欧洲北部的庞大铁路建设工程、连接波罗的海、白海和里海的伏尔加河—波罗的海和北德维纳河水路设施、水电站和码头的建设,金、镍、锡、铜等有色金属,以及铝、磁铁、石油基地、飞机制造厂、公路设施的建设等”;“1941年为国防部新建和改建了251个飞机场”。20世纪50年代初期,古拉格工业产品的相对指标额并不大,企业产品的批发价仅为国家工业品总额的2.3%,但是,其某些产品却占领先或绝对优势地位,例如,“1952年锡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0%,镍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3。”从1950年起,古拉格承建了“伏尔加河—顿河运河、伏尔加河—波罗的海运河、土库曼运河、古比雪夫和斯大林格勒水电站”等水利设施。古拉格还承建了一些军工设施,尤其是“在苏联核方案实施处于关键时期的1947~1948年,古拉格经济成分中承建核工业设施的比重从24.6%增加到30.5%,1949年为21.3%”等。[2]由此可见,俄罗斯史学家们称古拉格是苏联“最大、具有无限动员能力的经济机构”[3]不无道理。

迄今为止,俄罗斯出版的关于苏联古拉格历史的著作已有数千本之多,但对苏联古拉格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应当认为始于俄罗斯开放档案之后,因为苏联惩罚机构——国家政治保安总局、内务人民委员部、内务部、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档案资源的公开解密,实质性地改变了局面,为史学家们对古拉格历史进行研究开辟了新前景。总体上说,近年来俄罗斯史学界对古拉格历史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对积累的独特的第一手新资料,首先是近年来刚解密的档案资料和有关对苏联惩治机构的结构、活动、公文处理机制等方面的资料加以整理研究,目前已整理出并由莫斯科俄罗斯政治百科出版社出版的七卷集文献《斯大林的古拉格历史》是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它不仅为研究这个复杂而又大量的解密文件系统提供了客观条件,而且也为全面深入研究古拉格的历史提供了可能。目前已有许多俄罗斯史学家开始出版运用档案资料研究的成果,如斯米尔诺夫编撰的《1923~1960年苏联劳动改造营制度》,库库林等撰写的《古拉格:1918~1960年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鲍罗德金等撰写的《古拉格:强制劳动经济》,伊万诺娃·加丽娜·米哈伊洛夫娜撰写的《1918~1958年古拉格历史》等著述。鉴于篇幅所限,本文将在俄罗斯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仅从理论和实践视角入手,透视古拉格强制劳动经济体系建立的历史过程,从而为揭示古拉格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具有无限动员能力的经济机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