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散共产国际并非一场骗局(第2/4页)

[67]但是,无论如何不能简单地认为联共(布)中央国际情报部或国际部就是共产国际的继续。从国际部所担负的任务看,基本上都是与战争期间反法西斯斗争相关的事务,而与作为共产国际宗旨的革命主张已经没有关系。至于说共产国际的机构和功能,早在战前已经沦落为苏联对外政策的工具,国际部在某些职能上取代了共产国际,也只是承认了一个现实而已。如前所述,斯大林和季米特洛夫几次谈到解散共产国际是一次认真的行动,应尽量避免人们再想起这个机构。这说明,从本意上讲,斯大林决不想让西方看到共产国际组织在苏联的复活。为了在苏联抹去共产国际的一切痕迹,斯大林甚至注意到许多细节:1920年得名的“共产国际路”(лу. Коминтерна),现在已改名为加里宁路(лу. Калинина);一直作为苏联国歌的《国际歌》,现在也被取消,而仅留作党歌了。[68]

问题当然不仅仅在于表面形式,从斯大林解散共产国际的动机可以看出,这一决定的历史意义主要在于两个方面。

第一,解散共产国际就意味着莫斯科从战略的角度放弃了世界革命的主张,而这一主张恰恰是建立共产国际的初衷。从国家层面看,斯大林在其掌握权力后考虑的唯一问题,就是保障苏联的安全和发展,输出革命和鼓动造反曾经被认为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方式,但是在战争期间特别是战后,这种方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了,即使提到革命,也不过是顾及意识形态延续性和鼓舞人民士气的一句口号。斯大林已经考虑并正在准备让苏联作为重要成员加入国际社会,加入一个既有约束力又能提供机会的体制,而加入这个体制的方式和前提是放弃革命的传统。1944年10月斯大林在与丘吉尔的著名对话中一语道破天机——丘吉尔坦诚地对斯大林说,“在1919~1920年时,全世界都因世界革命而吓得发抖”。斯大林毫不迟疑地回答说:“现在世界不会再吓得发抖了”,因为“苏联无意在欧洲发动布尔什维克革命”。[69]

第二,解散共产国际就意味着莫斯科失去了从组织上指挥各国共产党的合理依据,虽然在莫斯科的各国共产党国外局继续存在了一段时间(两年左右),但是随着战争结束,各国共产党领导人返回国内领导本国的重建工作,国外局和国际部陆续被取消,而让位给对外联络部。通过这个机构与各国共产党的联系,根本无法与共产国际相提并论。否则,在冷战兴起的背景下,斯大林也不会想方设法去组建共产党情报局了。[70]


[1] 笔者对上述问题的论述详见《共产党情报局的建立及其目标——兼论冷战形成的概念界定》,《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苏共二十大、非斯大林化及其对中苏关系的影响》,李丹慧主编《国际冷战史研究》第1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毛泽东、赫鲁晓夫与1957年莫斯科会议》,《历史研究》2007年第6期。

[2] 苏联解体后,随着档案的解密,有关研究论著便在俄国开始出现,如Лебедева Н.,Наринский М. Роспуск Коминтерна в 1943 году// 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жизнь,1994,№5;Шириня К.К. Идея мировой революции в стратегии Коминтерна// Новая и новейшая история,1995,№5;Адибеков Г.М. Коминтерн после формального роспуска(1943-1944 гг.)∥ 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1997,№7;Адибеков Г.М.,Шахназарова Э.Н.,Шириня К.К. Организационная структура Коминтерна,1919-1943,Москва:РОССПЭН,1997。这些论著分别讲述了共产国际解散前后的情况。至于涉及共产国际解散的历史文件,主要收集在俄国出版的三本档案集中:Россий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Наук Институт Всеобщей Истории Коминтерн и 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ЧастьⅡ,после 22 июня 1941г.,Москва:Памятники исторической мысли,1998;Чубарьян А.О.(отв. ред.)История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ого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а,1919-1943,Докум. Очерки,Москва:Наука,2002;Адибеков Г.М. и т.д.(сост.) Политбюро ЦК РКП(б)-ВКП(б)и Коминтерн:1919-1943гг.,Документы,Москва:РОССПЭН,2004。此外,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的日记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史料来源:Димиитров Г. Дневник(9 март 1933-6 феврари 1949),София:Универсстетсйо издарелство“Св. Климент Охридски”,1997,中译本参见《季米特洛夫日记选编》,马细谱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41页。

[4] Шириня Идея мировой революции,с.46-48。有关的详细档案文件,参见沈志华总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第2、5、6卷的相关专题文件。

[5] 参见《斯大林全集》第6、8、9卷,人民出版社,1956、1954,特别是下列内容:《论列宁主义基础》、《托洛茨基主义还是列宁主义?》、《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斯大林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全会的报告和结论等。关于斯大林与托洛茨基的争论还可参见《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6卷(特别是第81~124页)和第9、10卷刊载的相关专题文件。

[6] РЦХИДНИ,ф.495,оп.18,д.767,л.76,Шириня Идея мировой революции,с.52-53.

[7] Шириня Идея мировой революции,с.54-55;马细谱:《季米特洛夫关于人民民主思想的转变》,《世界历史》1997年第4期。共产国际组织的国际纵队对西班牙内战的干预成为这一方针的实践。

[8] 关于苏德秘密接触和谈判的过程,以及签订的秘密协定等文本见《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刊载的相关专题文件。

[9] Димиитров Дневник,с.181-185;Шириня Идея мировой революции,с.56-57。另参见《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5卷,第56、5~6页。

[10] 详见Димиитров Дневник,с.209-213、202、227。

[11] Чубарьян А.О. Предисловие к русскому изданию//Адибеков Г.М. и т.д. Совещания Коминформа,1947/1948/1949,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Москва,1998,с.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