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共党内在“新思维”实践中的分歧与斗争(第5/6页)

[79]

由于举措失当,戈尔巴乔夫欲通过改革改变党的形象,没有取得多少成效。据苏共中央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中心在1990年10月24日至11月5日在党员中进行的社会调查显示,21%的被调查者认为党组织已经没有任何政治威信,67%的被调查者认为它残存的一点威信也正在丧失;20%的共产党员对自己的党员身份持动摇、中立、漠不关心的态度,他们虽然表面上没有退出苏共,实际上已不参加党的政治生活,不参加会议,也不交党费。半数以上的党员拥护取消企业、军队、法院、检察院、内务机关中的党组织。[80]共产党员对党的态度尚且如此,党在普通民众中的威信与地位可想而知。

1991年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宣布:“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处、政治局没有反对政变。中央委员会未能采取坚决的立场去谴责和阻挡,没有发动共产党员去同践踏宪法的行为作斗争。阴谋家中竟有党的领导干部。许多党委会和大众新闻媒体支持了国事犯的行动。这将共产党置于错误的境地。许多党员拒绝与阴谋家们合作,谴责政变并且加入到反对政变的斗争中。谁也没有权利对所有共产党员进行无理指控,而我,作为总统,认为有责任保护他们,作为公民免受无理的指控。在这种局势下,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应该做出艰难的、但是很切实际的决定:自行解散。各共和国共产党和地方党组织的命运由它们自己决定。我认为自己不可能继续履行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职能,并让出相应的全权。我相信,忠于宪法和社会振兴方针的充满民主精神的共产党员们,一定会主张在新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能够同一切进步力量一起,为了劳动人民的利益继续推行根本的民主改革的党。”[81]在解散苏共的问题上,戈尔巴乔夫没有召开任何会议,一句“建议苏共自行解散”的话就把这个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无产阶级政党解散了,恰恰说明戈尔巴乔夫没能实现党的民主化,苏共仍是一个听命于总书记的党,这样的政党很难承担起改革的重任,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完成改革事业。

总之,戈尔巴乔夫想通过新思维改变人们固有的观念,改变苏联国家的停滞状态,使社会主义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在6年的改革中,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目标在变化,实现新思维的方法与途径也在变化,新思维的目标(不管是最初提出的,还是最后确立的)并没有实现,戈尔巴乔夫政治新思维没有成功。但是,戈尔巴乔夫及苏共提出社会主义应该为人服务,人是社会主义的核心等思想还是值得研究的,新思维实践中的教训也是值得总结和吸取的,不能因为苏共失去执政地位就对此持全盘否定的态度。


[1] 米·谢·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第52页。

[2] 鲁·格·皮霍亚:《苏联政权史(1945~1991)》,徐锦栋等译,东方出版社,2006。

[3] Согрии В.В. Политическая история современной Россиию(1985-2001:от Горбачёва до Путина),М.:Весь Мир,2001,с.251-252.

[4] 亚历山大·加尔金:《戈尔巴乔夫改革在俄罗斯历史上的地位》,戈尔巴乔夫基金会编《奔向自由——戈尔巴乔夫改革二十年后的评说》,李京洲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第74页。

[5] 鲍里斯·斯拉文:《当代人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诠释》,戈尔巴乔夫基金会编《奔向自由——戈尔巴乔夫改革二十年后的评说》,第129页。

[6] Susan M.Peterson,Perestroika,the Cold War 1945-1991,3 vols,Detroit,Mich.:Gale Research,1992.

[7] 米哈伊尔·戈尔什科夫等:《俄罗斯人20年后看改革》,戈尔巴乔夫基金会编《奔向自由——戈尔巴乔夫改革二十年后的评说》,第351~354、370~371、377页。

[8] 许新等:《超级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原因探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第199页。

[9] 陆南泉等主编《苏联兴亡史论》,人民出版社,2002,第714页;陈之骅等主编《苏联兴亡史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第708页;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第860页。

[10] 许新等:《超级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原因探析》,第198页。

[11] 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人民出版社,2007,第524页。

[12] 俄语一般意义的改革(реформа),是指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改进;而戈尔巴乔夫使用的“改革”(перестройка),则有“重建”、“重构”,甚至有“推倒重来”之意,这在苏联改革史上首次使用。

[13] 俄文书名为:ПЕРЕСТРОЙКА И НОВОЕ МЫШЛЕНИЕ для нашей страны и для всего мира,在中国通译为《改革与新思维》。

[14] 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中央全会关于继承二十六大方针的讲话,沈志华总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30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第500页。

[15] 米·谢·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岑鼎山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第18页。

[16] 米·谢·戈尔巴乔夫:《十月与改革:革命在继续》,莫斯科,新闻出版社,1987,第28、29页。

[17] 辛华编译《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主要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87,第430页。

[18] 戈尔巴乔夫:《关于改革和党的干部政策》(1987年1月27日),苏群译《戈尔巴乔夫关于改革的讲话》,人民出版社,1987,第132页。

[19] 戈尔巴乔夫:《关于改革和党的干部政策》(1987年1月27日),苏群译《戈尔巴乔夫关于改革的讲话》,第142、143页。

[20] 戈尔巴乔夫:《关于党的根本改革经济管理的任务》(1987年6月25日),苏群译《戈尔巴乔夫关于改革的讲话》,第369页。

[21] 米·谢·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回忆录》上册,述弢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第477页。

[22]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第21页。

[23]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第95页。

[24]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第95页。

[25]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第104页。

[26] 《戈尔巴乔夫在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上的报告》,《苏联东欧问题译丛》1988年第5期,第18页。

[27] 《戈尔巴乔夫在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上的报告》,《苏联东欧问题译丛》1988年第5期,第22、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