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易传》及《淮南鸿烈》中之宇宙论(第2/5页)

此以八卦所代表者为宇宙之根本。此八卦说与前所述之五行说,(见前第七章第七节)在先秦似为两独立的系统。在其时,讲五行者不讲八卦,讲八卦者不讲五行。至汉此两说始相混合。汉人称驺衍等为阴阳家,其实阴阳乃八卦说之系统中所讲,驺衍等不讲八卦也。

古本已有以阴阳之说,解释宇宙间诸现象者。(见第三章第四节)此后常言及阴阳者为道家,如《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见上第八章第四节引)《吕氏春秋》亦曰:

太一生两仪,两仪生阴阳。(《大乐篇》,《吕氏春秋》卷五,《四部丛刊》本,页三)

《礼记·礼运篇》亦曰:

礼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礼记》卷七,《四部丛刊》本,页八至九)

《易·系辞》亦曰: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周易》卷七页十)

又曰:

一阴一阳之为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周易》卷七页三至四)

《老子》所谓二,乃指天地。《吕氏春秋》所谓两仪,亦似指天地。《易·系辞》所谓两仪,则似指阴阳,此观于“一阴一阳之谓道”之言可见也。焦循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分于道之谓命;形于一之谓性。分道之一,以成一人之性。合万物之性,以为一贯之道。一阴一阳,道之所以不已。”(《论语通释·一贯忠恕》)此所说道与性之关系,正如道家所说道与德之关系。道指万物全体之所以生之原理,而人物之性,则所分于道之一部分也。凡道所生,皆非是恶;故曰,“继之者善也”。道分为确定的部分,然后被决定而为有所成;故曰“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则《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章,《老子》上篇,《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页一)也。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五十一章,《老子》下篇页十七);故“百姓日用而不知”也。道“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老子》亦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五章,《老子》上篇页五)盖万物自然而生,天地本无心于为仁,亦无心为万物忧也。《易传》采《老》学道之观念,又采阴阳之说,以之配于乾坤。使之为道或太极所生之二宇宙的原理。关于此二原理之性质,《易传》云: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乾彖》,《周易》卷一页一)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彖》,《周易》卷一页五)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系辞》上,《周易》卷七页一)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系辞》上,《周易》卷七页四)

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系辞》下,《周易》卷八页六)

此亦以个人生命之来源为根据,类推万物之来源。以“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之事实,类推而定为“天地缊,万物化醇”之原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益彖》,《周易》卷四页十四),天地即乾坤阴阳之具体代表也。此二原理,一刚一柔,一施一受,一为万物之所“资始”,一为万物之所“资生”。“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系辞》上,《周易》卷七页十)皆根据男女两性对于生殖之活动,以说明乾坤。

乾与坤在别方面之关系,《易传》亦以当时男女在社会之地位与关系为根据,而类推之。《坤彖》云: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安贞之吉,应地无疆。(《周易》卷一页五)

《文言》云:

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周易》卷一页六至七)

乾阳为主,坤阴为辅。坤阴自为先,则“迷而失道”:从乾阳后,则“得主而有常”。所谓“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男女必须交合而后能生子,阴阳亦必须交合而后能生万物。《易传》云:

泰,……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泰彖》,《周易》卷二页一)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咸彖》,《周易》卷四页一)

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姤彖》,《周易》卷五页二)

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人之终始也。(《归妹彖》,《周易》卷五页十五)

天地即乾坤之具体的表现;乾坤即天地所代表之抽象的原理。“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天地交则生万物。“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彖》,《周易》卷四页八)因交则天地虽睽隔而事同,犹男女虽睽隔而志通。

三 【宇宙间诸事物之发展变化】

因乾坤之交感,而乃有万物,而乃有发展变化。《易传》曰:

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王弼注曰:“天地否结,则雷雨不作;交通感散,雷雨乃作也”)(《解彖》,《周易》卷四页十一)

天地革而四时成。(《革彖》,《周易》卷五页九)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系辞》上,《周易》卷七页四)

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系辞》上,《周易》卷七页十)

宇宙间诸事物时时革新,时时变化,所谓日新也。

宇宙间诸事物之变化,皆依一定之秩序。《易传》云:

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豫彖》,《周易》卷二页六)

天地节而四时成。(《节彖》,《周易》卷六页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