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黄金在天上舞蹈,命令我歌唱

笔者有一次深入非洲的一片不毛之地,那是一片巨大的熔岩池,古代火山喷出的熔岩覆盖了整个地面,一片黑红色,火山岩是一种多孔的玄武岩,裂开之后断口锋利如刀,我们的当地司机为他的4X4越野车准备了5个备胎,跑了几百公里用掉3个。这片熔岩地上根本没有鬣狗、狮子一类猛兽,因为火山岩会把它们的脚掌磨破。不过这里还有人类居住,这些人贫困到了极点,几乎衣不遮体,不过每人脚上都穿了一双鞋,凉鞋、拖鞋、旅游鞋都有,全都是中国造的。

由此想到的是事情的另一面,如果中国货已经卖到了偏远的地方,那么这个地球差不多也已经填满了。显然我们不可能再靠出口长期支持我们的工业化进程了。

很多年来,我们陷于一种纠结之中。我们知道要发展工业,发展科技,加强国防,却总是担心会不会重蹈苏联、纳粹德国的覆辙。这是因为我们仍然习惯于用传承了几千年的农业思维看待世界,古人说“国虽大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可是孔孟没有告诉过我们应该怎么拿捏,到底应该保持多高的国防预算比例,多大的工业规模。

不但古人没有留下什么预算平衡表,连近代西方经济学家,甚至连马克思、恩格斯也没有给我们具体的操作指南。归根到底,套用一句电影里的台词“未来尚未注定”,一切要靠我们自己。

不过人类二百多年来的工业化进程给了我们一个最明确、最毋庸置疑的结论:一切强权、帝国在工业革命面前都是浮云。

谁来终结帝国

几千年来,中华农业文明的历代帝国雄踞东方,几乎不可撼动。然而1842年,三四条蒸汽拖轮牵引着英国舰队开进了中国的内河,占领了镇江,截断了大运河——中国农业文明的大动脉,就终结了当时世界上最富足强盛的大清帝国,延续几千年的中华农业文明就此堕入近代百年屈辱。

然而鸦片战争的胜利者也没有辉煌多久。到了20世纪,英帝国迅速衰落,“二战”之后在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中分崩离析。终结大英帝国的显然不是闭关锁国,也不是夜郎自大,而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前面说到过,工业化就是“用机器造机器,实现生产力的指数增长”,在大英帝国的时代,这种“机器造机器”只有一种模式——用蒸汽机造蒸汽机,也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然而到了19世纪末,德国人奥托、狄塞尔发明了内燃机,美国人爱迪生、特斯拉发明了电机和电力系统,这二者结合出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用电机和内燃机造电机和内燃机。与蒸汽机造蒸汽机相比,虽然第二次工业革命看起来只是换了个名词,但工业化的内涵和外延却完全不同了。

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的年代,任何工厂都要有一个巨大的动力车间,在这里烧煤锅炉驱动庞大的蒸汽机组,蒸汽机带动工厂的动力主轴,通过房子大小的齿轮箱和离合器组把动力分配到各个生产车间中的天轴,天轴通过皮带轮或者齿轮箱驱动车间里的工作机器。

建立这样一个工厂就像造一辆巨大的汽车,所有动力主轴、变速机构、离合器的设计参数都需要精确匹配,工厂一旦建成,就很难再做什么改造。英国人把自己的铁路沿线、运河边都铺满了这样的工厂,如果想进行产业升级,无异于对整个国家动开膛破肚的大手术。

当美国、德国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英国人不愿意再承担艰苦的产业升级,干脆把再生产资金交给金融资本,选择在一穷二白的美、德进行投资,久而久之自己的工业也就荒废了,同时还塑造了一个政治力量强大的金融资本,最终这个金融资本吸血鬼吸干了大英帝国,眼下的美国好像也是如此。

帝国用国运给金融资本续命,当然也会得到一点短期利益。“一战”前美国经济被伦敦的投资家所控制,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一旦咸鱼翻身,立马变得像英国一样热衷于靠投资进行金融剥削。比如“二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向欧洲提供了130亿美元(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6000多亿美元)的投资和援助,名义上是帮助欧洲战后重建,实际是进行产业阉割,靠投资控制欧洲经济。

“二战”中整个西欧被德国占领,欧洲的工业都被绑定到了德国的重化工业和精密制造业身上。虽然“二战”期间德国被炸了个底朝天,不过炸弹只能炸塌厂房,机器是铁疙瘩,损失有限。而且机器是人造的,德国的大部分工程师和技术工人还在,打完仗德国人立刻就把废墟扒开敞着屋顶恢复生产了。德国工业还是欧洲老大,当然苏联除外。

于是战争一结束,美、英、法就立刻执行了一个拆掉1500家德国工厂,把德国工业砍回战前规模一半的计划,出动宪兵开着吉普车搜捕和纳粹合作过的实业家和工程师,没收德国的图纸和技术资料,肢解德国工业托拉斯,这样一砍等于挖了整个西欧工业体系这棵大树的根,一时间欧洲经济濒于崩溃,难免惹恼靠工业吃饭的各国工会,于是各国左翼政党纷纷高票进入议会,甚至着手组阁。

这时候马歇尔将军已经当了国务卿,主抓外交工作,见势不妙赶紧拿出100多亿美元给欧洲买美国货,算是阉割后补偿一些营养费,以阻止濒于崩溃的欧洲产业界和中间势力倒向左翼。同时用美国的重工业取代德国的作为欧洲工业的新核心。为此美国还派了一大票技术人员去指导欧洲人学习美国技术,操作美国设备,后来苏联援建我们156个项目的时候那么大方,也有点跟美国人攀比的心思。

不过和一穷二白的中国不同,欧洲的工业托拉斯很多关键技术比美国还先进,比如喷气式发动机就是德国和英国分头发明的。为了省掉和这些趾高气扬的老寡头钩心斗角,更为了逼迫这些老寡头廉价出卖技术和工程师,美国人把绝大部分援助款项通过一些专门基金发给了欧洲的中小私营企业,以“向客户的客户销售”的策略斩断欧洲核心制造业和下游企业的产业链配套联系。

“马歇尔计划”说是用于战后重建,不过其中最大一笔钱——超过30亿美元都给了并不怎么需要重建的英国,比德国多一倍,比法国多一半,另外像瑞典、瑞士、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这些根本没被战争波及,一直在发战争财的国家也得了不少,连英国一起,占了整个“马歇尔计划”款项的近一半。这是因为英国是盟友,西班牙、葡萄牙们是中立国,不能直接踹开门抓人拆厂,只能拿糖衣炮弹裹着软刀子慢慢杀。当然慢工出细活,英国被阉得也确实比德国干净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