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遭猜忌丞相萌生致仕意,掩阴谋李严暗起灭口心

把遮窗的帷幕轻轻撩开,凉风霎时扑入,烦闷的胸襟暂时一荡,片片秋叶挣扎着从枝头掉落,飘飘荡荡地在半空中起舞回旋。门廊下丛生的花也败了,一瓣瓣蔫挂在干枯的花茎上。

倚着窗静观院中的秋景,说不出是欣赏,还是悲愁,手里抚着一架旧琴,手指在琴徽上拨来拨去,像有意,也似无心。

这一秋真凉啊!诸葛亮默默地想着,手指缓缓滑过琴弦,“铮!”不经意的一声战栗如叹息飞出,指头竟有些刺痛,似乎弹的不是琴,而是刀口。

许久都没有弹琴了,事情太多,心事太重,忙得昼夜不分,哪里有闲暇奏琴颐养性情。虽然这架琴总是相伴身边,但这些年自己竟从没有弹过一次。

诸葛亮慢慢地看住这琴,琴面的冰纹似乎更深了,蜿蜒出泪水似的痕迹,琴弦因久不弹拨,微微发暗。琴尾上悬挂的红色垂旒的光泽败了,这琴看上去像是个步入垂暮的老人,面容憔悴沧桑。

他沉沉一叹,莫名的感受驱策着内心,他抬起双手,一手调着琴徽,一手拨弦听音准,不过片刻,音色已纯,再无高低不宁的杂音。

他于是不假思索,双手抚弄琴弦,悲而清的琴音从指尖颤抖发出,仿佛满天柳絮随风飞起,哀伤的旋律犹如人生最悲伤的叹息,却又没有歇斯底里地发泄出来,仍然带着隐忍的冷静和明晰,仿佛自动地将一颗心放在火上煎熬。明明折磨万端,偏偏把痛苦都吞咽下去,熬烂了一颗心,泼冷了一腔的热血。

琴声幽幽,如泣如诉,听着令人心颤的琴音,黄月英缓缓地走到了门口,却没有立刻进去,牵着她手的诸葛瞻想要跑进屋子里,她俯下身体,轻轻地“嘘”了一声,诸葛瞻懂事地收回了脚。

她听出这是《梁甫吟》,有多久了,诸葛亮没有抚琴了,又有多久,没有抚这一曲《梁甫吟》。曲声很悲,透着深凉的伤感,让人忍不住想要哭泣。

“嘣!”一声咽塞的断弦音震得人心头一抖,黄月英惊了一下,诸葛亮倏地缩回了手,手指似被断弦震痛了,抖动着伸到了唇边。

“爹爹!”诸葛瞻忍不住喊道。

诸葛亮扭过头,微绷的眉目舒展了,他笑了起来:“瞻儿!”

诸葛瞻咯咯笑了,小脚板迈过高高的门槛,两只小手高高地举起,扑蝴蝶似的投入了父亲的怀里。

“爹爹,你在弹琴么?”他仰起小脸,水晶般透明的眼睛里蓄着满满的好奇。

诸葛亮半蹲下身体,刮了刮诸葛瞻的鼻子:“是啊,爹爹在弹琴,好听不?”

诸葛瞻偏着脑袋想了一会儿:“不知道!”

诸葛亮大笑:“诚实!”他举手抱起诸葛瞻,在他的左右脸颊亲了亲,“爹爹以后教你弹琴好不?”

诸葛瞻紧紧地贴着父亲的下颚,小手摸着那柔软的青须:“嗯,娘说爹爹会好多本领,瞻儿都想学。”

“爹爹会哪些本领?”诸葛亮笑着逗儿子。

诸葛瞻抿着小嘴,很认真地出神着,手指头在父亲的掌中轻轻点划:“会弹琴琴,做木马,会打仗,会写文章……嗯,还会好多呢……我也想学弹琴琴,学做木马,学打仗。”

诸葛亮笑声欢畅:“有男儿志气,好,爹爹教你弹琴,做木马,打仗!”他捉着儿子的手,缓缓放在琴上,“这是琴弦,琴徽……”

倚在门边的黄月英看着父子的欢愉,霎时竟是感慨得几乎要涌出泪来,自诸葛亮返回成都,一直病卧床榻,闷锁府中,整日愁眉不展,很少见到笑脸,偶尔绽出一丝,却苦得扎人的心。

儿子快乐的笑声如雨滴般洗刷掉心里的沉重,诸葛亮忽然钻出一个念头,也许自己真的该急流勇退了,不如抽身而离,享享这难得的天伦之乐,半生辛苦,全为了社稷江山,剩下的半生该留给家里人了。

繁复的心情卸下了负担,浑身有一种舒坦的轻松感,诸葛亮笑道:“去把修远两口子叫来吧,今日我们好好乐一场!”

“好!”黄月英已看出他心情变好,回头便让女僮去请修远。

吩咐的话音才落尘,门口便响起了熟悉的声音:“先生!”修远竟然迈了进来。

诸葛亮轻轻招手:“过来,一起吃饭,再把你媳妇叫来!”

修远没有忙着坐下:“先生,有件事……”他从怀里掏出一只黑糊糊的布袋,“我刚才从相府角门进来,有个乞丐忽然冲出来,硬塞给我一只袋子,还说要交给先生,我本来不肯要,他撒腿就跑了,我觉得事情蹊跷,所以来回一声。”

“乞丐?”诸葛亮一愣,他迷惑地接过黑糊糊的布袋,封口打开了,里面躺着一张巴掌大的手绢,摊开来上面有一行字,刹那,诸葛亮舒缓的眉目忽地一紧,扬起的笑坠落了,清朗如月的脸如被阴霾突然笼罩,皎洁的光华黯淡了。

“爹爹,是什么?”诸葛瞻好奇地问,伸手便要夺来看。

诸葛亮轻轻让开他,将手绢叠了拢入袖中,不露声色地说:“没什么。”他平静地一笑,“我们吃饭,别管了!”

诸葛亮神情自如,端起勺子喂了诸葛瞻一口粥,自己再吃了一口,淡淡的微笑始终在眉目间流淌,而刚刚被洗刷掉的沉重重新压下,但他一直没有吐出一个字。

※※※

夜很深,遥远的天际只有寥寥的星光闪烁,四周一派昏沉沉的安静,微微的虫鸣在夜风中忽强忽弱。

借着如豆灯光,诸葛亮重新打开那白日里收到的手绢,平平地铺在书案上,一行字如同漂在水面的石子,轻轻地浮了起来。

“妇寺当道,君欲隐退乎?托孤之重,君果遗忘乎?”

他长长地叹息了一声,短短一行字映入他的瞳仁里,像浸入湖水里的汀兰,清晰得仿佛生长了一千年。

他认得这是董允的字,蜀汉百僚皆奏事与他,谁的笔迹、谁的文风是什么样,他闭上眼睛就能辨清。他知道,董允之所以托乞丐之手传书于他,是为着他这些日子闭门不出,才用了这不得已的办法。他为避嫌疑,一直与朝中臣僚断绝往来,凡一应文书投递皆退了回去,政务卷宗更是不肯收,一众蜀汉朝臣都被挡在大门之外,他俨然有卸了丞相之职的姿态。不问政事,不见下属,岂不是要致仕了么?

他再把这两句话读了一遍,心情越来越凝重,难以排解的忧烦熬得他辗转难平,仰面只是沉沉地叹气。

他缓缓地满撒目光,却看见兰锜上搁置的长剑,那是章武剑。

记忆在这个时候奔涌返潮,一幕幕新鲜如昨,只是被夜晚的雨水打湿了面容,稍稍地洇漫了。

“孔明,国家需要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