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蛇出洞卤城获大捷,中军论兵将帅生分歧(第6/6页)

诸葛亮摇头:“曹魏自我军首次北伐,深知雍凉重镇关切命脉,已调离怯懦无用的长安守将夏侯楙,一直以重兵镇守雍凉,而今屯守长安者又为司马懿。倘或昔日对夏侯楙尚有三分胜算,对司马懿,文长可许此豪言否?若无十分胜算,长安难取,潼关难锁,曹魏一旦以重兵压阵,岂非全军覆没?”

魏延被问得哑口无言。如果说他最先提出奇兵攻关中策略,是考虑长安守将无能,蜀军有不战屈人的可能。而今随着北伐战事频繁,曹魏加紧了对雍凉地区的兵力部署,今日的长安已不再是过去的长安,曹睿甚至把司马懿调入雍凉地区,坐镇西北对付蜀汉。在曾经可能拥有的最好的机会里,诸葛亮没有采纳他的子午奇兵之策,当机会变得艰难时,诸葛亮就更不可能允可了,这让魏延备觉无奈。

诸葛亮语重心长地说道:“文长,如果真的派你兵出子午谷,一万士兵哪里够用,非两万人不能定长安。但如此一来,我军兵力分散,应变之际捉襟见肘,你学韩信奇计,难道不知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手中无兵,拿什么去和魏国争天下?”

魏延埋了头,他说不出反驳的话了。蜀汉能出战的士兵全部加起来十五万有余,二分之一的要分出来守卫各地险要关隘,因此诸葛亮带出来北伐的军力总共只有八九万,每每到用兵之时,必定百般计较,一兵一卒都要用得恰到好处。临到出战前,诸葛亮一定会对领兵将领千叮咛万嘱咐,要他们谨慎用兵,不要为争一时意气牺牲士兵性命。他改进连弩,演练八阵,皆是为了减少战争中的伤亡。如今魏延提出兵行险棋,万一失败了,几万士兵的生命便要白白牺牲,蜀汉又去哪里补充兵源呢?到时候,不仅是兵败,亡国也非危言耸听。

诸葛亮见魏延长久不说话,知他被拂了面子,心里不好受,他抬起羽扇拍拍魏延的肩膀:“好了,文长,你有心为北伐谋定良策,亮都明白,如今之计还是安道平坦,稳扎稳打为好,我们就存而不论吧,如何?”

魏延很想再争一争,可诸葛亮温和的眼神里是毅然决然的不可反对,他怏怏地应答:“哦……”

诸葛亮向帐内诸人一挥羽扇:“就这样吧,散帐!”

将军们朝诸葛亮一拱手,倒退着出了中军帐。

魏延也随着人流踏步而出,满脸的沮丧之色,一开始被当众夸奖,紧接着被当众反驳,人生际遇真是此刻彼时的天壤之别。

“魏将军,为国家出谋划策,好生让人佩服!”杨仪从一旁走过,不阴不阳地说。

魏延很想一刀剁了杨仪的头,但诸葛亮就在中军帐内,眼风一扫,必然会看见二人龃龉。他只好等杨仪走远,对着那可恶的背影恨恨地吐了口唾沫:“小人!”

脚步声渐行渐远,中军帐内又恢复了平日的安宁,像是一座肃穆的祠堂。

诸葛亮说了半日的话,早就口焦舌燥,眼见众将都走远了,才端起案几上的铜卮一口喝下,当真是如饮甘泉,清凉爽口。

修远几步冲到他身边,抢过他手里的铜卮:“先生,那是冷水,你口渴了,告诉我一声,我煨着热水呢,你胃不好,成天喝凉水,太伤身体!”

诸葛亮轻轻笑道:“怕什么,凉水才解渴呢!”他一挑眼,看见姜维凝着眉头站在大帐内,“伯约,昨日大战劳顿,今日暂且无事,你先回营休息吧!”

姜维没有走的意思,眉头越锁越紧,仿佛拧成了一个问号:“我在想下一步该怎么办!”

诸葛亮心中一动:“终究是你思虑深远,我其实也在想下一步如何走!”

姜维说:“丞相,如今军营粮草不足,虽然大胜司马懿,但司马懿严守关隘不出,如果粮草不济,我军如何持守下去啊!”

诸葛亮当即透彻明了,他默看了姜维一眼,意味深长地说:“那就要看李正方怎么做了……”

两个人都没再言语,通透心事的目光交会一霎,又缓缓地转向未知的空间,望向苍茫虚无的世界。

修远对诸葛亮和姜维瞅了半晌,嘀咕道:“还说赢了这一仗,就要好好休息,看这个样子,又是不可能了!”

他无奈地转过背,提起内帐里煨在温火上的水瓮,把温热的水倒入手里的铜卮,轻轻放在诸葛亮面前的案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