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血雨腥风(第3/5页)

萧观音在冷宫里接到耶律洪基命她自尽的敕令,乞求再见皇上一面。一会儿,侍卫们返回来传旨,皇上不想与她见面,并严令她从速自尽。萧观音血泪交迸,悲痛欲绝,她为了辩白自己的冤情,写下了忧愤满纸的《绝命词》:

“嗟薄福兮多幸,羌作俪兮皇家。承昊穹兮下覆,近日月兮分华。托后钩兮凝位,忽前星兮启曜。虽衅累兮黄床,庶无罪兮宗庙。欲贯鱼兮上进,乘阳德兮天飞。岂祸生兮无朕,蒙秽恶兮宫闱。将剖心兮自陈,冀回照兮白日。宁庶女兮多渐惭,遏飞霜兮下击。顾子女兮哀顿,对左右兮摧伤。共西曜兮将坠,忽吾去兮椒房。呼天地兮惨悴,恨今古兮安极。知吾生兮必死,又焉爱兮旦夕。”

写完《绝命诗》后,萧观音关上宫门,跪在地上,深情地对着耶律洪基居所的方向三拜九叩,以白练自缢而死。一缕芳魂,恋恋而去。

当年萧观音出生时,她的母亲梦见一轮明月入怀,她伸手欲抱时,明月却升上浩渺的天空,不想突然从黑云中窜出一条黑狗,一口把光华四射的月亮吞到肚子里。萧母正在惊诧之际,只见一把明晃晃的宝剑从空中直落而下,正中她的怀中,顿时腹中大疼,从而萧观音降生了。满月后,萧家请萨满来卜吉凶,萨满预言:此女日后贵不可言,一定会光耀门廷,但恐有血光之灾,难得善终!

谁知,三十年后,萧观音不幸的人生悲剧竟然真应了萨满的谶言。

皇太子耶律浚跪在萧观音的尸体旁,痛不欲生,他大声疾呼:“杀我母后者,耶律乙辛、张孝杰之流也,他日如不诛此二贼,枉为太子!”

这一天,是大康元年十一月初三。山川呜咽,愁云黯淡。还没有消除怨气的耶律洪基诏令剥去萧观音的衣妆,用苇席包裹裸尸送回娘家,并削去皇后封号。

萧观音死时年仅三十六岁。当年萧观音被册封为皇后时,发生了一件怪事。当时行册封礼时,萧观音从后宫中走出,刚坐到座位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扇开帘卷,将一块白练吹到她的脸上,萧观音拿过来一看,只见白练上写有“三十六”三个字。萧观音心里非常疑惑,当时跟随在左右的大臣们说:“三十六”是上天昭示皇后您可以敦领三十六宫之意。萧观音听了非常高兴。等到萧观音含冤而死,人们想起这件事,才悟出这三个字是暗指萧观音只有三十六岁的寿数。

皇后萧观音既死,皇后的位置就空了下来。

耶律乙辛、张孝杰等人为了进一步控制耶律洪基,开始积极地为他补选皇后。耶律乙辛故做讨好地向耶律洪基进言:“皇后之位不可久旷。皇帝和皇后,就像天与地一样,哪能只有天,而没有地呢?”

耶律乙辛见耶律洪基沉吟不决而又充满渴望的神情,紧接着说,“驸马都尉萧霞抹的妹妹萧坦思,年轻貌美,俏丽多姿,远非萧观音可比。依臣之见,可以纳入后宫为后。”

耶律洪基听说萧坦思年轻貌美,内心早已心驰神往。

耶律乙辛之所以极力推荐萧坦思,一是因为萧坦思的妹妹萧斡特懒是自己的儿媳妇,二是因为萧坦思的哥哥萧霞抹是他的死党,一旦萧坦思当了皇后,她能不感恩戴德听从他的指挥吗?把自己的心腹之人安置在耶律洪基身边,既可以随时了解皇帝的动静;又能通过枕边之言向皇帝施加影响;再者萧坦思若能为耶律洪基生个儿子,一旦将来这个儿子登基,谁还会去翻原来的皇后被诬陷的冤案。

大康二年六月二十三日,耶律洪基册立萧坦思为皇后。一人得势,鸡犬升天,萧坦思的父亲萧别里剌由祗侯郎君升为赵王,叔叔萧余里也由西北路招讨使升为辽西郡王,哥哥萧霞抹升为柳城郡王。

萧观音被诬害后,朝廷上下对耶律乙辛极为不满。禁军护卫萧忽古看透了耶律乙辛的诡计,他埋伏在桥下,准备在耶律乙辛在过桥的时候杀了他。谁知他刚藏到桥下没多久,就下起了暴雨,把桥给冲坏了,萧忽古仰天长叹:“非吾不杀奸贼,此乃苍天不灭奸贼,天数如此啊!”

萧忽古是当时大辽国有名的勇士,他性情忠直,健捷有力,年轻时被补录到禁军。咸雍初年,他跟随招讨使耶律赵三去征讨番部。番部派使臣来辽营请降,其中有一个能徒步跃上驼峰的来使,在两军谈判时,番部使臣令此人表演,意欲展示番部将士的骁勇善战。在场的人观看后都惊诧不已。耶律赵三环顾左右问谁能如此,萧忽古挺身而出,他不像番部勇士那样用手扶着驼峰,而是身披重铠,平地一跃凌空而上,令番部使者大为惊骇。耶律赵三见萧忽古如此勇健,遂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耶律洪基听说后,召他为禁军护卫。

后来,萧忽古在耶律乙辛打猎时,又要乘隙刺杀他,被身边的亲友力劝方止。

同知南院宣徽使、北面林牙萧岩寿,性情刚直。皇后萧观音被诬陷赐死后,萧岩寿见耶律乙辛与张孝杰过从甚密,就向耶律洪基密奏:“自从皇太子总领国政之后,耶律乙辛内怀疑惧,心不自安,又与宰相张孝杰过往甚密,恐有阴谋,谋害太子。依臣拙见,不可让这些人久居朝廷重要职位。”

耶律洪基听后有所醒悟,于是把耶律乙辛改任中京留守,调出京城。因萧岩寿与耶律浚素有往来,耶律乙辛认为萧岩寿是受皇太子耶律浚的指使,所以更增加了对太子耶律浚的怨恨。

耶律乙辛在赴任时,他假惺惺地哭着说:“微臣乙辛无罪,只是因谗而被贬。我去之后,请众位大臣好生效忠皇上!”

耶律乙辛的死党萧霞抹将此话转告给了耶律洪基,耶律洪基听了大舅哥的话,又深为后悔,反而怀疑萧岩寿不忠。

不久恰逢耶律乙辛的生日,耶律洪基派遣近臣耶律白斯本送去寿礼,耶律乙辛私下求耶律白斯本转告耶律洪基:“今奸人在朝,陛下孤危。臣身虽在外,却一直为此操心,望皇上保重龙体,则是江山之幸,大辽之幸!。”

耶律洪基听了大为感动,他再次派人赐给耶律乙辛一副车辇,以示不忘之恩,并告诉他:“不要再徒劳无益地去想那些无谓的忧虑,不久朕就会把你召回来。”

大康二年,耶律洪基聚百官廷议,想要下诏重新召回耶律乙辛,大多数的大臣们因惧怕耶律乙辛的权势,不敢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只有契丹行宫都部署耶律撒剌上前直言奏道:“萧岩寿进言耶律乙辛有罪,不可为朝廷重臣,因此陛下将他调出;如果萧岩寿所奏不实,则当治罪;如果是事实,则不应该再将奸臣重新召回来。而今没有任何理由,又要将耶律乙辛召回,恐让天下人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