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日暮西山 第十一章 强大,无比强大(第2/5页)

明宫三大案就此结束,东林党大获全胜。

局势越来越有利,天启元年(1621)十月,另一个重量级人物回来了。

这个人就是叶向高。

东林党之中,最勇猛的,是杨涟,最聪明的,就是这位仁兄了。而他担任的职务,是内阁首辅。

作为名闻天下的老滑头,他的到来,标志着东林党进入了全盛时期。

内忧已除,现在,必须解决外患。

因为他们还没来得及庆祝,就得知了这样一个消息——沈阳失陷。

沈阳是在熊廷弼走后,才失陷的。

熊廷弼驻守辽东以来,努尔哈赤十分消停,因为这位熊大人做人很粗,做事很细,防守滴水不漏,在他的管理下,努尔哈赤成了游击队长,只能时不时去抢个劫,大事一件没干成。

出于对熊廷弼的畏惧和愤怒,努尔哈赤给他取了个外号:熊蛮子。

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外号,不但对敌人蛮,对自己人也蛮。

熊大人的个性前面说过了,彪悍异常,且一向不肯吃亏,擅长骂人,骂完努尔哈赤,还不过瘾,一来二去,连兵部领导、朝廷言官也骂了。

这就不太好了,毕竟他还归兵部管,言官更不用说,平时只有骂人,没有被人骂,索性敞开了对骂,闹到最后,熊大人只好走人。

接替熊廷弼的,是袁应泰。

在历史中,袁应泰是个评价很高的人物,为官廉洁,为人清正,为政精明,只有一个缺点,不会打仗。

这就没戏了。

他到任后,觉得熊廷弼很严厉,很不近人情,城外有那么多饥民(主要是蒙古人),为什么不放进来呢?就算不能打仗,站在城楼上充数也不错嘛。

于是他打开城门,放人入城,亲自招降。

一个月后,努尔哈赤率兵进攻,沈阳守将贺世贤拼死抵抗,关键时刻,之前招安的蒙古饥民开始大肆破坏,攻击守军,里应外合之下,沈阳陷落。贺世贤战死,七万守军全军覆没。

这一天,是天启元年(1621)三月十二日。

袁应泰没有时间后悔,因为他只多活了六天。

攻陷沈阳后,后金军队立刻整队,赶往下一个目标——辽阳。

当年,辽阳的地位,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沈阳,是辽东地区的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也是辽东的首府。此地历经整修,壕沟围绕,防守严密,还有许多火炮,堪称辽东第一坚城。

守了三天。

战斗经过比较简单,袁应泰率三万军队出战,被努尔哈赤的六万骑兵击败,退回坚守,城内后金奸细放火破坏,大乱,后金军乘虚而入,辽阳陷落。

袁应泰看见了城池的陷落,他非常镇定,从容穿好官服,佩带着宝剑,面向南方,自缢而死。

他不是一个称职的大明将领,却是一个称职的大明官员。

辽阳的丢失,标志着局势的彻底崩溃,标志着辽东成为了后金的势力范围,标志着从此,他们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抢哪里,就抢哪里。

局势已经坏得不能再坏了,所以,不能用的人,也不能不用了。

天启元年(1621)七月,熊廷弼前往辽东。

在辽东,他遇见了王化贞。

他不喜欢这个人,从第一次见面开始。因为他发现,这人不买他的帐。

熊廷弼此时的职务是辽东经略,而王化贞是辽东巡抚。从级别上看,熊廷弼是王化贞的上级。

〖角色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会不会抢戏。

——小品演员陈佩斯〗

王化贞就是一个很会抢戏的人,因为他有后台,所以他不愿意听话。

关于这两个人的背景,有些历史书上的介绍大概如此:熊廷弼是东林党支持的,王化贞是阉党支持的。最终结局也再次证明,东林党是多么地明智,阉党是多么地愚蠢。

胡扯。

不是胡扯,就是装糊涂。

因为最原始的史料告诉我们,熊廷弼是湖广人,他是楚党的成员,而在大多数时间里,楚党是东林党的敌人。

至于王化贞,你说他跟阉党有关,倒也没错,可是他还有个老师,叫做叶向高。

天启元年的时候,阉党都靠边站,李进忠还在装孙子,连名字都没改,要靠这帮人,王化贞早被熊先生赶去看城门了。

他之所以敢嚣张,敢不听话,只是因为他的老师,是朝廷首辅,朝中的第一号人物。

熊廷弼是对的,所以他是东林党,或至少是东林党支持的,王化贞是错的,所以他是阉党,或至少是阉党赏识的。大致如此。

我并非不能理解好事都归自己,坏事都归别人的逻辑,也并不反对,对某些坏人一棍子打死再踩上一只脚的行为,我只是认为,做人,还是要厚道。

王化贞不听熊廷弼的话,很正常,因为他的兵,比熊廷弼的多。

当时明朝在辽东的剩余部队,大约有十五万,全都在王化贞的手中。而熊廷弼属下,只有五千人。

所以每次王化贞见熊廷弼时,压根就不听指挥,说一句顶一句,气得熊大人恨不能拿刀剁了他。

但事实上,王化贞是个很有能力的人。

王化贞,山东诸城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原先是财政部的一名处级干部(主事),后来不知怎么回事,竟然被调到了辽东广宁(今辽宁北宁)。

此人极具才能,当年蒙古人闹得再凶,到他的地头,都不敢乱来。后来辽阳、沈阳失陷,人心一片慌乱,大家都往关内跑,他偏不跑。

辽阳城里几万守军,城都丢了,广宁城内,只有几千人,还是个破城,他偏要守。

他非但不跑,还招集逃兵,整顿训练,居然搞出了上万人的队伍,此外,他多方联络,稳定人心,坚守孤城,稳定了局势。所谓“提弱卒,守孤城,气不慑,时望赫然”,天下闻名,那也真是相当的牛。

熊廷弼也是牛人,但对于这位同族,他却十分不感冒,不仅因为牛人相轻,更重要的是,此牛非彼牛也。

很快,熊大人就发现,这位王巡抚跟自己,压根不是一个思路。

按他自己想法,应该修筑堡垒,严防死守,同时调集援兵,长期驻守。

可是王化贞却认定,应该主动进攻,去消灭努尔哈赤,他还说,只要有六万精兵,他就可以一举荡平。

熊廷弼觉得王化贞太疯,王化贞觉得熊廷弼太熊。

最后王化贞闭口了,他停止了争论,因为争论没有意义。

兵权在我手上,我想干嘛就干嘛,和你讨论,是给你个面子,你还当真了?

一切都按照王化贞的计划进行着,准备粮草,操练士兵,寻找内应,调集外援,忙得不亦乐乎。

忙活到一半,努尔哈赤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