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日暮西山 第十一章 强大,无比强大(第3/5页)

天启二年(1622)正月十八日,努尔哈赤亲率大军,进攻广宁。

之前半年,努尔哈赤听说熊廷弼来了,所以他不来。后来他听说,熊廷弼压根没有实权,所以他来了。

实践证明,王巡抚胆子很大,脑子却很小,面对努尔哈赤的进攻,他摆出了一个十分奇怪的阵型,先在三岔河布阵,作为第一道防线,然后在西平堡设置第二道防线,其余兵力退至广宁城。

就兵力而言,王化贞大概是努尔哈赤的两倍,可大敌当前,他似乎不打算“一举荡平”,也不打算御敌于国门之外,因为外围两道防线的总兵力也才三万人,是不可能挡住努尔哈赤的。

用最阴暗的心理去揣摸,这个阵型的唯一好处,是让外围防线的三万人和努尔哈赤死拼,拼完,努尔哈赤也就差不多了。

事实确实如此,正月二十日,努尔哈赤率军进攻第一道防线三岔河,当天即破。

第二天,他来到了第二道防线西平堡,发动猛烈攻击,但这一次,他没有如愿。

因为西平堡守将罗一贯,是个比较一贯的人,努尔哈赤进攻,打回去,汉奸李永芳劝降,骂回去,整整一天,后金军队毫无进展。

王化贞的反应还算快,他立即派出总兵刘渠、祁秉忠以及他的心腹爱将孙得功,分率三路大军,增援西平堡。

努尔哈赤最擅长的,就是围点打援。所以明军的救援,早在他意料之中。

但在他意料之外的,是明军的战斗力。

总兵刘渠、祁秉忠率军出战,两位司令十分勇猛,亲自上阵,竟然打得后金军队连连败退,于是,作为预备队的孙得功上阵了。

按照原先的想法,孙得功上来,是为了加强力量,可没想到的是,这位兄弟刚上阵,却当即溃败,惊慌之余,孙大将还高声喊了一嗓子:

“兵败了!兵败了!”

您都兵败了,那还打什么?

后金军随即大举攻击,明军大败,刘渠阵亡,祁秉忠负伤而死,孙得功逃走,所属数万明军全军覆没。

现在,在努尔哈赤面前的,是无助、毫无遮挡的西平堡。

罗一贯很清楚,他的城池已被团团包围,不会再有援兵,不会再有希望,对于胜利,他已无能为力。

但他仍然决定坚守,因为他认为,自己有这个责任。

正月二十二日,努尔哈赤集结所属五万人,发动总攻。

罗一贯率三千守军,拼死守城抵抗。

双方激战一天,后金军以近二十倍的兵力优势,发起了无数次进攻,却无数次败退,败退在孤独却坚定的罗一贯眼前。

明军凭借城堡大量杀伤敌军,后金损失惨重,毫无进展,只得围住城池,停止进攻。

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城头突然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没有了呐喊,没有了杀声。

因为城内的士兵,已经放出了最后一支弓箭,发射了最后一发火炮。

在这最后的时刻,罗一贯站在城头,向着京城的方向,行叩拜礼,说出了他的遗言:

“臣力竭矣!”

然后,他自刎而死。

这是努尔哈赤自起兵以来,损失空前惨重的一战,据史料记载,和西平堡三千守军一同阵亡的,有近七千名后金军。

罗一贯尽到了自己的职责,王化贞也准备这样做。

得知西平堡失陷后,他连夜督促加强防守,并对逃回来的孙得功既往不咎,鼓励守城将士众志成城,击退后金军队。

然后,他就去睡觉了。

王化贞不是个怕事的人,当年辽阳失守,他无兵无将都敢坚守,现在手上有几万人,自然敢睡觉。

但还没等他睡着,就听见了随从的大叫:

“快跑!”

王化贞跑出卧房。

他看见无数百姓和士兵丢弃行李兵器,夺路而逃,原本安静祥和的广宁城,已是一片混乱,彻底的混乱。

而此时的城外,并没有努尔哈赤,也没有后金军,一个都没有。

这莫名其妙的一切,起源于两个月前的一个决定。

王化贞不是白痴,他很清楚努尔哈赤的实力,在那次谈话中,他之所以告诉熊廷弼,说六万人一举荡平,是因为他已找到了努尔哈赤的弱点。

这个弱点,叫做李永芳。

李永芳是明朝叛将,算这一带的地头蛇,许多明军将领跟他都有交情,毕竟还是同胞兄弟,所以在王化贞看来,这是一个可以争取的人。

于是,他派出了心腹孙得功,前往敌营,劝降李永芳。

几天后,孙得功回报,李永芳深明大义,表示愿意归顺,在进攻时作为内应。

王化贞十分高兴。

两个月后,孙得功西平堡战败,惊慌之下,大喊“兵败”,导致兵败。

是的,你的猜测很正确,孙得功是故意的,他是个叛徒。

孙得功去劝降李永芳,却被李永芳劝降,原因很简单,不是什么忠诚、爱国、民族、大同之类的话,只是他出价更高。

为了招降李永芳,努尔哈赤送了一个孙女,一个驸马(额驸)的头衔,还有无数金银财宝,很明显,王化贞出不起这个价。

努尔哈赤从来不做赔本买卖,他得到了极为丰厚的回报。

孙得功帮他搞垮了明朝的援军,但这还不够,这位誓把无耻进行到底的败类,决定送一份更大的礼物给努尔哈赤——广宁城。

因为自信的王化贞,将城池的防守任务交给了他。

接下来的事顺理成章,从被窝里爬起来的王大人慌不择路,派人去找马,准备逃走,可是没想到,孙心腹实在太抠门,连马都弄走了,搞得王大人只找到了几头骆驼,最后,他只能骑着骆驼跑路。

还好,那天晚上,孙心腹忙着带领叛军捣乱,没顾上逃跑的王巡抚,否则以他的觉悟,拿王大人的脑袋去找努尔哈赤换个孙女,也是不奇怪的。

第二天,失意的王巡抚在逃走的路上,遇到了一个让他更为失意的人。

熊廷弼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不是一个慈悲的人,至少不会放过落水狗。

当王巡抚痛哭流涕,反复检讨错误时,他用一句话表示了他的同情:

“六万大军一举荡平?现在如何?”

王化贞倒还算认账,关键时刻,也不跟熊廷弼吵,只是提出,现在应派兵,坚守下一道防线——宁远。

这是一个十分明智的判断,可是熊大人得理不饶人,还没完了:

“现在这个时候,谁肯帮你守城?晚了!赶紧掩护百姓和士兵入关,就足够了!”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当初不听我的,现在我也不听你的。

事情到这份上,就没什么可说的了,作为丧家犬,王化贞没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