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现代中国的天下与夷夏之变异(第6/6页)

新天下主义追求的是“好的”文明,而文化民族主义拥抱的是“我们的”文化,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将他人“好的”文明转化为“我们的”文化,成为民族主体性的一部分;而将“我们的”文化放在世界视野之中,上升为普世文明,让它从特殊走向普遍,成为全球普世之“好”?古代中国的天下主义和夷夏之辨,提供了将普遍性融入特殊性、从本土文化上升为普世文明的智慧。


[1] 许倬云:《我者与他者:中国历史上的内外分布》,第20页。

[2] [日]宫崎市定:《中国文化的本质》,见《宫崎市定论文选集》,下卷,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翻译组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第304页。

[3] [清]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杨坚点校,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第202页。

[4] 许倬云:《我者与他者:中国历史上的内外分布》,第20页。

[5] 详见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第22页。

[6]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第23、132页。

[7] 参见[美]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王宪明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2章,第39—74页。

[8] 黄晓峰:《姚大力谈民族关系和中国认同》,载《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1年12月4日。

[9] 参见[日]松本真澄:《中国民族政策之研究:以清末至1945年的“民族论”为中心》,鲁忠慧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第299页。

[10] 参见严复:《原强》,见欧阳哲生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严复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540—551页。

[11] 梁启超:《论变法必自平满汉之界始》,见《梁启超全集》,第1册,第51页。

[12] 梁启超:《新史学》,见《梁启超全集》,第2册,第741—746页。

[13] 梁启超:《论中国之将强》,见《梁启超全集》,第1册,第100页。

[14] 梁启超:《论中国人种之将来》,见《梁启超全集》,第1册,第259—262页。

[15] 关于近代中国种族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研究,参见[荷]冯客:《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杨立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美]浦嘉珉:《中国与达尔文》,钟永强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

[16] 刘师培:《中国民族志》,见《刘申叔遗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

[17] 邹容:《革命军》,见中国哲学史研究所编:《中国哲学史资料选辑》,近代之部,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523页。

[18] 刘师培:《伦理教科书》,见氏著:《刘申叔遗书》。

[19] 杨度:《金铁主义说》,见刘晴波编:《杨度集》,第374页。

[20] 参见[日]村田雄二郎:《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时期的“五族共和”论》,载《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常安:《清末民初宪政世界中的“五族共和”》,载《北大法律评论》,第11卷第2辑,2010年。

[21] 参见杨度:《金铁主义说》,见刘晴波编:《杨度集》,第258页。

[22] 参见杨度:《金铁主义说》,见刘晴波编:《杨度集》,第301页。

[23] 参见[日]松本真澄:《中国民族政策之研究:以清末至1945年的“民族论”为中心》,鲁忠慧译,第2章第1节。

[24] 黄晓峰:《姚大力谈民族关系和中国认同》,载《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1年12月4日。

[25] 参见王尔敏:《晚清政治思想史论》,台北: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33页;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续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56—59页。

[26]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第245页。

[27] 参见并转引自钟叔河:《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3章,“西方文明对郭嵩焘的影响”,第225、215页。

[28] 参见王尔敏:《晚清政治思想史论》,第72页。

[29] 关于《社会通诠》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影响,参见王宪明:《语言、翻译与政治:严复译〈社会通诠〉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30] 参见[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北京编译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9—41页;另参见[日]子安宣邦:《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精读》,陈玮芬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7—35页。

[31] 梁启超:《文野三界之别》,见《梁启超全集》,第1册,第340页。

[32] 参见李大钊:《新中华民族主义》《大亚细亚主义》,见《李大钊全集》,第2集,第493页、662—663页。

[33] 陈寅恪:《审查报告三》,见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

[34] 胡适:《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再谈五四运动》,载《独立评论》,第150号,1935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