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伥

五代孙光宪在《北梦琐言》中说:“凡死于虎、溺于水之鬼号为伥,须得一人代之,虽闻泛言,往往而有。”也就是说,伥有二种,一种是死于虎的鬼魂称“虎伥”,还有一种溺死于水的叫“江伥”。江伥就是后来常说的淹死鬼或溺死鬼,而江南则称作河水鬼者,他之所以挂上“伥”的名字,大约是因为他和虎伥一样必须“求替身”。但“求替身”的鬼魂并不止此二种,缢死鬼、食毒菌鬼(包括水莽鬼)、坠崖鬼、产难鬼(因难产而死者)等也属此类,却无称“伥”者。而到了清代,又有“银伥”一物,见于袁枚《续子不语》卷四,云盗贼窖藏金银,常折磨一人,使其求死而不可得,乃与之约道:“如果你答应为我守窖,我就不折磨你了。”其人只好应允。盗贼便把他活埋到银窖中,其鬼即为银伥。银伥不须找替身,如果以后有人发现银窖,闻到奇臭而不可近,那就是遇到银伥了,此时只要做功德超度,其魂自会投生,而奇臭也随即消失。但如果银窖不为人发现,那么银伥之魂就要永远地封闭在银窖里。如此看来,“伥”之为物,虽然不必专拉活人做替身,但其解脱须有凭借却是一样的。

“伥”字在古书常用作“伥伥然”,司马温公《释禅偈》亦有“使学者伥然益入于迷妄”之语,是“伥”即“怅”字,似为茫然不知所措意。但“伥”是怎么成了鬼物的名称,至今还找不到缘由,只是唐人陈劭《通幽记》有一条云:

唐建中二年,江淮讹言有厉鬼自湖南来,或曰“毛鬼”,或曰“毛人”,或曰“枨”,不恒其称。而鬼变化无方。人言鬼好食人心,少女稚男,全取之。

“枨”今读为cheng,与“伥”音近,不知是字误还是音变,估计与“伥”应该有些关系。那“毛鬼”是指身上有毛之鬼,还是为“毛虫”(老虎的别称)所役使之鬼,“讹言”说不清,我们更猜不透。但“枨”这东西还是能查到一些来历的,《南史·梁武帝纪》云:

夏六月,都下讹言有枨,枨取人肝肺及血,以饴天狗。百姓大惧,二旬而止。

这“枨”取人的肝肺,并不是自己要吃,而是要奉献给它的主人天狗。这便让人感到有些意思了,因为它正和虎伥的功用一样!伺候天狗的枨与伺候老虎的伥本是一类,只是伺候的主人不同。所以说这枨与伥本是一物,也不能大错了。但这“天狗伥”后来便不大流行,只留下“虎伥”、“江伥”之类了。“江伥”一物已经当作“水里的东西”表过,此文之“伥”,仅指“虎伥”。

周作人先生说:“中国关于鬼怪的故事中,僵尸固然最是凶残,虎伥却最是阴惨。”“阴惨”二字用得极是传神,虽然在下一向与此物无缘谋面,却也感到活画出他们那种变态晦暗的神情和心境。

“为虎作伥”,作为成语已经与“助纣为虐”成了同义词,但细究起来,二者还是应该有所区别的,那区别就在于“为虎作伥”在很大程度上是被驱使被奴役的,而“伥”之为物在可恨之外更有一层可怜可悲的成分,所以本文题目取一“哀”字,不知能否为读者诸公所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