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爱新觉罗们(第4/5页)

乾隆四十年(1775年)后,乾隆皇帝的主要工作就是将自己和历代帝王比较,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自己确实是伟大得无与伦比。开始是比疆域,比人口,后来是比政治安定,比军事成就,再后来,这种比较到了一种极为庸俗的地步,他开始和历代帝王比年龄,比在位时间,比儿孙数目,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他七十寿辰时,他自制《古稀说》,历数秦汉以下历代帝王中活到七十岁的只有六个人,其中汉武帝、梁武帝、唐明皇、宋高宗都不值一提,元世祖和明太祖虽武功甚盛,但“礼乐政刑,有未遑焉”,而他自己,“得国之正,扩土之广,臣服之普,民庶之安”,都是别人所不能比的。“且前代所以亡国者,曰强藩,曰权臣,曰外戚,曰女谒,曰宦寺,曰奸臣,曰佞幸,今皆无一仿佛者。”得意之情,不能自掩。乾隆五十年周庆,他又和帝王们比起在位时间,作诗一首:“七旬登寿凡六帝,五十纪年惟一人。汉武却非所景仰,宋宗高孝更非伦。”随着年代一年年增长,儿孙一日日增多,他对这种比较就更加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屡见于诗集之中,几乎成了一种心理疾病,难以克服。

乾隆皇帝所举的事实都不错。问题是这些事实使他产生了一种错觉,即他没有继续努力的空间了。他不断举行豪华的庆典、巡游,耗费了大量的财富,对此他有自己的解释:天地生财止有此数,不散于下,则聚于上。正是这种静态的中世纪的思维方式,使他看不到由于经济扩张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事实上,由于经济发展,人口激增,中国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口压力,中国的社会结构弯曲变形,经济发展方式既面临挑战,也面临机遇和变革。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可惜乾隆看不到这一点,他的才智主要用在搜罗证据来证明自我的伟大之中。

聪明睿智的天才帝王乾隆现在居然变得这样可笑,反映了上帝意旨的深不可测。清朝由乾隆而极盛亦从乾隆开始衰败,其中的原因并不是历代史学家所说的乾隆后期弊政日积吏治松弛,而是因为乾隆朝的繁荣,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的猛增使传统社会机制的承受能力达到临界点,要求在传统之外寻求突破,寻找另外一种方式的支撑。可以说,正是繁荣压垮了乾隆盛世,而千古第一帝王乾隆根本没有想到在传统之外,他还能找到另外的发展方式。他的智力、活力、创造力使他本来可能完成引导社会转型这一历史使命,如果天才如乾隆都不能,那么就没有任何人可能做到这一点。可惜他被强大的文化惯性所挟裹,创造力和活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应该说,乾隆皇帝的自满,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自满;他的短视,也是一种文化的短视。文化圈囿了他的眼界,即使天才超过如他也逃不出这种封闭和暗昧。如果在这个位置上的不是杰出的乾隆,而是稍稍平庸一点的皇帝,清朝的混乱和崩溃肯定会提前到来,就像唐明皇李隆基曾经做的那样。

三 乾隆与鸦片战争

(一)

1793年,中国的乾隆五十八年,一只庞大的西洋舰队出现在印度洋的碧波之上。为首的是拥有64门火炮的“狮子”号,这艘巨舰的艉楼上坐着马戛尔尼勋爵,他是这支英国历史上最庞大的使团的团长。

这个庞大的使团是前往中国的。就在乾隆皇帝在欧亚大陆这一端进行六十年辉煌统治的同时,欧亚大陆的那一头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那些几百年前刚刚从森林中走出来的日耳曼人、盎格鲁人和萨克逊人构成的社会此时就像一个大容器,经济、政治、科学等各方面因素相互激发,一种新型的社会反应正在其中越来越剧烈地进行。这将是一场改变世界的无可避免的巨变。一种与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不同,具有摧毁一切的力量的新型社会正在那里萌芽。乾隆二十年(1755年),德国人康德发表了《宇宙发展史概论》,用星云学说解释了太阳系的生成。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法国人拉瓦锡用氧化学说解释了燃烧原理。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美国独立。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法国开始大革命。西欧人在18世纪用一种与以往有本质差别的智力水平武装了自己。

欧洲以前从未向外界派出如此大规模的使团。几千年来,他们对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充满了好奇和敬意。如今,觉醒了的欧洲带着前所未有的活力和自信来叩击中国的大门。大英帝国此时已取得了海上霸主的地位,日不落帝国自认为是大海的主人,不过,他们对“大陆的主人”——神秘的中国依然十分尊敬,这个国家几千年持续不断的繁荣不能不令人惊讶。他们一直渴望和中国结交,而现在,他们自认为有这个实力了。整个英国都为这次出访作准备,光是准备礼品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

他们把他们认为最好的东西精心带到中国。“把我们最新的发明如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织布机介绍给中国人,准会让这个好奇而又灵巧的民族高兴的。”“许多曾去过东方的使团写的纪行让我们深信每个使团均应配备卫队。在皇帝面前迅速变换队形,表演现代炮兵的装备一定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支持我们的外交活动。”

英国使团费尽心思拟就的礼品单介绍了如下礼品:

天体运行仪,该仪器演示了太阳系的构成。它能精确地模仿地球的绕日运动,以及月球绕地球运动;从仪器上还可看到太阳的轨道,带四颗卫星的木星,带光圈及卫星的火星等。“该仪器是欧洲最精美的,它所设计的天体运行情况可适用一千多年。”

地球仪。它标有世界各国的位置、首都、山脉和河流。

“欧洲各国都承认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洋国家,因此英王陛下想在给皇帝陛下派遣使团的同时派遣几艘最大的船只,以示敬意。但鉴于黄海中有暗礁,而欧洲的航海家又根本不熟悉这段海路,英王陛下不得已派遣一些较小的船只。另外,英王陛下赠送给皇帝陛下英国最大的装备有最大口径火炮110门的‘君主号’战舰的模型。”

英国人在装船时不断地设想中国人见到这些礼品之后会是多么地吃惊。见过了这些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互派使节、扩大外贸的建议一定会得到同意。

恐怕外交史上没有比英国人遇到的失败更让人难堪了。中国官员热情接待了英国使团,他们认为“英吉利远在重洋,经数万里之程,历十一月之久,输诚纳贡,实为古今所未有”,是装点乾隆盛世的一件喜事。在八十二岁生日庆典上,乾隆皇帝也开恩接见了使团。不过英国是和那些进贡的藩国一起被接见的,礼仪官在典礼上把英国人排在光着脚带着鼻环的缅甸使臣的后面。英国人被这个意想不到的安排弄得心烦意乱,不过这并没有妨碍他们认真观察了威名赫赫的乾隆皇帝。在回忆录中他们说,八十多岁的乾隆皇帝步伐稳健,动作敏捷,像是只有五十多岁,举止高贵和蔼,一望而知十分善解人意。在一系列长长的接见之后,终于轮到了英国人。马戛尔尼递上了乔治三世的国书,老皇帝却对跟在后面给马戛尔尼拖衣服后摆的英国儿童亚当斯·斯当东发生了兴趣。他和蔼地把这个可爱的孩子叫到跟前,和他交谈,因为这孩子在前来中国的漫长路途中学会了一些中国话。乾隆对孩子得体的回答非常满意,他亲手解下自己腰间的荷包赐给了这个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