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第一(第3/3页)

1969年的一天,卡扎菲带着许多秘密传单乘车从的黎波里返回班加西,途中翻车出了车祸,幸好没有人受伤。有人感慨地说:“是万恶的酒造成了这次事故。”革命成功后,卡扎菲不仅自己不饮酒,还在利比亚提出恢复伊斯兰教的“纯洁性”的口号。利比亚原是酒的出口国,但卡扎菲颁布法令禁止酿酒和出售一切烈性饮料。卡扎菲自己则喝矿泉水和驼奶。

巴菲特曾激烈抨击富翁们的奢侈生活,他指名道姓地批评那些把财产留给子孙后代的大富翁。比如说,后期的杜邦公司“对社会的贡献几乎没有,却多次声称捐献了产值的多少”。巴菲特讽刺说,杜邦“可能认为自己很有眼光,发现穷人们的食物越来越少了”,但他们自己的“食物都多得吃不了”。

“维生素有什么用?”在75岁高龄时,钢琴家鲁宾斯坦这样解释自己保持青春活力与热情的秘诀,“吃大虾,吃它一磅鱼子酱——然后生活!”除演奏钢琴之外,他最喜欢讲有趣的故事,抽上等雪茄,品尝美味佳肴和吸引女性。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颁布禁酒令,伏特加从宴会桌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矿泉水,俄罗斯人戏称戈氏为“矿泉水书记”。当时广为流传的笑话是:厂长和女秘书偷情,突然有人敲门,厂长慌忙穿上裤子,女秘书阻止说:别急着穿衣服,不然人家还以为我们关着门在喝酒呢。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父亲是一位知名的宗教学者,非常虔诚,深居简出,生活过得非常艰难。哈梅内伊后来说:“我还记得,有许多个夜晚,我们家出现过没有晚饭可吃的情况。我母亲非常辛苦地为我们准备了晚餐,但那也只是大饼和葡萄干。”

法国总统密特朗精力旺盛,有时一晚可接连跟三个情人幽会,这使得他的司机疲于奔命。密特朗解释说:“偷情就如同按照菜谱用餐一样,有头盘,有主菜,还要来点甜品!”

当听说穷人吃不起“伟哥”时,一位投资公司总裁格林伯立刻拿出了100万美元,救济那些买不起伟哥的“穷人”。有人说,100万美元应该用在更有用的地方,比方说捐助给癌症或艾滋病治疗基金会等等。但格林伯不以为然,他反驳说:“媒体说我的捐助增加了人们对性的困惑,其实什么是性,在于每个人自己的胃口。性是每天的三明治,不是蒂凡尼的法国大餐;是渴了就要喝的水,而不是香槟酒。”

叶利钦贪杯,他的工作人员只得给他喝兑水的伏特加酒。如果他问起为什么酒的味道特别淡,人们就会回答说:“是啊,这酒是柔和了点。”有一次,叶利钦总统冲进厨房,说要进行检查。结果找到两瓶原装的伏特加酒,叶气得要命,当场倒了满满一杯,一扬脖子,全部下肚。过后,他命令把厨房里所有的员工解雇,原因是“他不喜欢人家骗他”。

在《饥饿艺术家》中,卡夫卡借人物之口说:“因为我找不到喜欢吃的东西吃,相信我,如果我能找到,我绝不会去表演,一定会随心所欲地大吃大喝,就像你们大家一样。”在临死前他那瞳孔已经扩散的眼睛里,流露着的虽然不再是骄傲,却仍然是坚定的信念:他要继续饿下去。“我虽然可以活下去,但我无法生存。”

凯恩斯一生未曾遭遇写作的困境。晚年时有人问他,如能重来一次,他会做一些什么不同的事,他的答复是:“我会喝更多的香槟。”

美国社交网站Faubook创办人扎克伯格成为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后,依然租住着一室一厅的小公寓,一床、一桌、两椅即全部家具。他的早餐多是一碗麦片。每天步行或骑自行车上班。据说他有一位仍在哈佛念书的女朋友,他承认,“曾为女朋友煮过晚餐,结果不理想”。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作过大饥荒研究,他的结论是,在现代史上,民主国家从未发生过大饥荒,而发生大饥荒的地方,没有一次是因为粮食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