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士大夫的理想主义情结(第3/3页)

在封建时代,整个家族有时候会将全部力量当作赌注,押宝在一个儿女身上,这在当时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司马相如由此做了訾郎,这个官衔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古代郎字和走廊的廊字是通假的。依据这一点,我们可以推测出司马相如这个郎中,说白了就是站在皇帝办公的宫殿走廊里听使唤的一个小官,随叫随到。在汉景帝时期,司马相如为武骑常侍,作为一个郎官,虽然是侍奉在皇帝身边,但他的职责就是整天训练马匹,供皇帝跃马驰骋,这和他所擅长的文学专业完全不对口;皇帝狩猎的时候,他要奔跑在皇帝的前面,寻找狩猎的目标,以便让皇帝能够百发百中,彰显其天赋的胆识和武功。这样一个整天和牲畜野兽打交道的武骑常侍,对于自以为满腹经纶,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所作为的司马相如来说无疑是痛苦的。正是在这种痛苦心理的驱使下,梁孝王来朝的时候,司马相如与梁孝王身边的说客邹阳、枚乘一见如故,随后假托有病,辞去了武骑常侍这个皇帝身边的官职,跑到梁孝王那里做了一名混吃混喝的食客。

在梁孝王那里,司马相如作为食客虽然没有一官半职,但是能够和邹阳、枚乘等文人整天赏花赏月厮混一处,也算是找准了自己的人生定位。一群文人泡在一起,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倒也过得逍遥快活。也就在这个时期,司马相如写出了令他受益终生的《子虚赋》。但是这种幸福的生活并没过多久,梁孝王就死在了自己的封地,梁地也随之被瓜分为五个小国,分封给梁孝王的五个儿子。司马相如也就此结束了让他恋恋不舍的“北漂”生活,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继续一个文人的创业之旅。

司马相如回到家乡面对着的是家徒四壁,官场走一遭,又做了几年的食客却还是一无所有。此情此景,可以说是西汉王朝普通文人的真实写照。按照司马相如出生的年代(公元前179年)计算,这个时候的他已经是一个三十五岁的中年男人。古人讲究三十而立,三十五岁依然功不成名不就,他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也就是在这时候,司马相如在官场上结交的朋友王吉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王吉,人如其名,为司马相如带来的是大吉大利的人生。他不仅协助司马相如娶到了富家的小姐,而且还动用自己的资源帮助司马相如在仕途上起死回生。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这次婚恋活动的前前后后,王吉是人场和钱场给够足了面子。这些钱都花在哪些地方呢?一方面为司马相如大造舆论声势,以显示其大款气派;另一方面用来买通卓文君身边的人,向卓文君推荐司马相如,制造一些情人邂逅的场面,让卓文君与司马相如能够零距离接触。所有的付出就为了让卓文君能够欣赏司马相如的才华,觉得“那小子真帅”,并最终倾心于这个穷小子。前期的经费投入对王吉来说,也许算不得什么,但是对穷得叮当响的司马相如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在卓王孙宴请司马相如的宴会上,王吉故意让司马相如弹琴,而司马相如再三推辞谦虚,最后演奏了那首向卓文君求爱的乐府诗。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种安排十分巧妙。一是以琴传情本就是爱情大戏里常用的桥段;二是弹琴掩盖了司马相如口吃的生理缺陷。一个穷困潦倒的文人,三十多岁还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爱情与事业,这种感觉很难向外人倾诉。

司马相如在王吉的协助下,不仅如愿娶到了卓文君,抱得美人归,而且还为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宣传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当地的名门望族都知道,我司马相如是这个时代最贵的人才。在那个报纸、电视、网络要什么没什么的年代,想把自己炒热炒红炒成文化名人,还真不是容易的事。可司马相如做到了,如果没有很好的营销手段,司马相如的文采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被汉武帝刘彻所知晓的。刘彻登基之后,搜罗了一批出身草根的文人跟随在自己的左右,作为自己的参谋。蜀人杨得意也就是这时候在汉武帝面前推举了司马相如,并拿出了那首流传千古的《子虚赋》。当时的汉武帝刚刚十七岁,需要文人为他摇旗呐喊。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也就是汉武帝登基的第二年,西汉王朝开立乐府,征及各国及民间乐曲。这个时候的司马相如是协律都尉(宫廷乐师)李延年手下的一名官员,其主要职责就是专门从事诗词歌赋的创作。

司马相如写了很多赋,几乎篇篇都是汉武帝的心头所好。究其原因那就是司马相如专门找皇帝感兴趣,爱听的话写,民间有句俗话:“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不知在哪里听过一则《颂屁》的笑话,颇能说明问题:一个秀才病死后,来到阎王面前报到。这个秀才在阳间没有混到一官半职,就想到阴间重新来过。他在阴间也熟悉那些官场的规则,在报到的过程中,阎王刚好放了一个屁。秀才立即吟道:“伏惟大王,高耸金臀,洪宣宝屁,仿佛乎麝兰之气,依稀乎丝竹之声;臣立下风,不胜馨香之至。”阎王非常高兴,盛宴招待,又多许了他十年的阳寿,将他放回人间。十年后秀才来到地府,小鬼上殿禀报:“启禀大王,十年前做马屁文章的秀才又来啦。”

虽然说司马相如在一些文字中对汉武帝进行了劝谏,但是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些文字都是隔靴挠痒,并没有触及到皇帝的要害。从个人素质来说,司马相如并不具备一个优秀官员最基本的素质,最要命的一条就是司马先生还患有严重的口吃。这也就决定了他不会像其他的官员那样,激烈地参与朝廷事务的辩论。这是司马相如的缺点,同时也是他在汉武帝手下得以生存下来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