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央苏区核心区域的争夺(第2/8页)

2月15日,陈诚致电蒋介石,详论今后作战方针:“本路军以出广昌、宁都,将匪区截成两段为有利,盖我军如能占领广昌、宁都,既可防匪西窜,并可策应我西区,且可吸引匪之主力,而使我东路军进占建泰容易也。我军无论出建宁或广昌,第一步均须先将当面之伪一、五、九军团,及伪三军团之一部,驱逐或击溃之。”[245]陈诚的意见,得到了蒋介石的支持,此后,国民党军的主攻方向始终保持在广昌、石城一线,即所谓“剿匪战略重西轻东,左急右缓”。[246]福建方面则由东路军“由北向南”,[247]顺势推进。在国民党军进攻压力下,2月中旬,红三军团又奉命返回江西广昌一带,国民党军再次抢得先机。陈诚在国民党军战略制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对作战方针的坚持也使陈诚承受了极大的压力,“时陈诚对当前形势及所担负任务,愁虑重重。据他随从副官透露,陈常深夜不眠,在办公室内徘徊,忧心忡忡”。[248]

在国民党方面计划下一步作战方针时,中共方面也在评估数月来反“围剿”战争的结果。虽然没有实现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的目标,但国民党军在苏区外围的徘徊也颇让中共领导人引以为慰。当时《红星》发表的社论写道:红军“在黎川之东北,进行了三个月胜利的战斗,伸展到浒湾附近,击溃敌人的第四师,在硝石、洪门、新丰街一带,发展了广大的游击战争,取得了很多的胜利。在北面战线,我们的大兵团,可以自由的出现于敌人堡垒线的后方,许多独立兵团,在敌人的后方出没与发展”。社论把国民党军加强构筑堡垒的举动归因于红军的主动攻击,强调正是由于红军对国民党军的打击,使之“不得不改变其计划,相隔二里路甚至四百米,就要构筑一堡垒。而且他的堡垒要向着南昌来构筑。这种堡垒政策的结果,又使其攻击精神的减弱”。[249]作为公开的舆论宣传,这种说法有其进行正面阐释的可理解一面,但仍显得过于避重就轻,缺乏准确的反思和评估。

关于对第五次反“围剿”进程如何看待的问题,在二苏大上也有反映。朱德在二苏大报告中谈道:“在最近,我们的英勇红军,已经把帝国主义国民党的六次‘围剿’粉碎了一半,给了敌人严厉的打击,阻止敌人向苏区前进。”[250]毛泽东则针对大会上认为“围剿”已经粉碎和仅在准备粉碎中的两种说法指出:

照前一说,是过分估计了自己的胜利,把苏维埃最后粉碎“围剿”的严重任务轻轻取消了,而实际上,蒋介石正在集中一切力量最后向我们大举进攻,所以这种估计是不正确的,并且是非常危险的。照后一说,是看不到几个月来红军从艰苦战争中已经给了敌人以相当严重的打击,已经取得了第一步胜利,这种胜利,同粉碎五次“围剿”的伟大胜利合起来,就成为我们粉碎六次“围剿”的坚固的基础。对于自己成绩估计不足,同样是很危险的。[251]

(2)平寮、凤翔峰战斗

1934年2月20日,为部署推进第五次“围剿”后期计划,蒋介石在南昌召集顾祝同、陈诚、熊式辉、陈调元及西、南两路将领举行军事会议。21日,南昌行营重新调整兵力部署,将入闽军队改编为东路军,委任蒋鼎文为东路军总司令,率第二路军与第五路军及预备队共16个师又1旅2团,向中央苏区东面的建宁、泰宁、龙岩、连城等地推进,目标是夺取广昌及中央苏区中心地长汀和瑞金,协同已组成的北、西、南三路军,形成对中央苏区四面合围之势。

此前,1934年1月下旬,国民党军第三路军已经开始向黎川以南发动进攻。初期根据蒋介石的指示,以建宁为攻击方向,于25日攻占樟横村。樟村、横村是黎川南50里左右的大村,“两处地方极大,约有三、四千户,如不遭匪患,实非常之富”。[252]随后,国民党军向由江西进出福建的要隘邱家隘、寨头隘进犯。邱家隘为闽赣交界的分水岭,“两翼系高峰,中为一谷地,道路蜿蜒曲折其间,加之构筑一些工事,更为壮严之天险”;“冬天积雪未溶,山头竹林茂密,真是易守难攻之地”。[253]红五军团两个师部队在此凭借天险,面对对方优势兵力“顽强抵抗”,[254]国民党军不得不集中七倍于红军的兵力,经过反复十数次冲锋,付出重大伤亡后才将红军迫出战场。随之,又占领寨头隘阵地,并乘势进占无人驻守的平寮。

2月1日,红军向平寮一带国民党军发动反攻,计划“消灭进占坪了附近之敌并相机占领里岭下向樟村攻击,消灭敌之增援部队”。[255]红一军团第一、第二两师主攻平寮,“来势殊为涌猛”,[256]五、九两军团在邱家隘、寨头隘一带牵制对方部队。平寮之战,据国民党方面战史记载“战事激烈前所罕见”。其所记战斗经过为:“匪惯以小部队牵制各处,主力集结于一地,用密集队形重叠冲锋,如此平寮战役第一二两日,均以小部队牵制我寨头隘阵地,主力集结于平寮前方……其攻击部署,犹是率由旧章,但我工事坚固,士气旺盛,匪亦无所施其技矣。”[257]经过两天攻击后,红军虽予国民党守军以重创,歼其七十九师四七○团大部,但国民党军在坚固工事和飞机轰炸配合下,利用占据“坪了至里岭下一带高地”[258]的有利地形顽强抵抗,红军也遭遇较大伤亡,陈诚家书载:“据俘匪供称,匪之第二师生还者不及十分之一”,[259]此虽或有夸张,但红军损失重大应属事实。因未能达到击垮、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的目标,红军被迫于2日午后撤出战斗。

平寮之战后,根据蒋介石的想法,第三路军应继续向福建挺进,但陈诚认为福建战事已基本结束,此后进攻方向应直接指向苏区的中心区域广昌,这一进攻方向很快得到蒋介石的认同。2月初,陈诚下达作战命令,令所部在樟横村一带集结,构筑工事,主力向位于黎川西南地区的西成桥方向推进,揭开第三路军向广昌进攻的序幕。

为破坏国民党军继续南进的意图,红军在西成桥西南、西北方向骚扰国民党军,阻止其修筑碉堡、工事,破坏其占领意图,双方在鸡公山、司令岩等高地展开拉锯战。9日,国民党军十四师及九十四师占领鸡公山地区,红军退往“康都五通桥”方向。[260]10日,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二营增援鸡公山途中,在三甲嶂顽强抗击国民党军绝对优势兵力的进攻,同时第一师其他部队根据军团指挥部命令“从西而东的向敌之后路打出去”,击溃其数个师的进攻,创造了以弱抗强的范例,被誉为“战斗中最光荣的模范”。[261]聂荣臻撰文提出:“这应当写在我们的战史上,成为我们第一团三甲嶂上光荣战斗的一页。”[262]但这样的胜利不足以影响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