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八章 “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第2/4页)

小野妹子一听连忙跪下磕头谢恩。

使者的名字叫裴世清,时任鸿胪卿掌客,其实就是专门负责外交接待的高官。

不管怎么说,该交的国书已经递交了,该拿的回文虽然还没写好但也肯定能拿着,而且对方连回访的使者都已经安排妥当,故而这次出国访问,至少从表面上看,算是功德圆满了。但实际上小野妹子明白压根就不是这么回事,真正的苦难才刚刚开始。

不过此时他也没什么好说的,只是冲杨广行了个大礼,转身结束了这次会见。

看着告辞离去的小野妹子,隋炀帝只是轻蔑一笑:“不知天高地厚,也想妄称九五。”

在他看来,倭国之所以自称天子,不过是纯属想威风一下的冲动之举。他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

日本人又不傻,怎么可能因一时的激情而跑长安去踩中国人的底线过嘴瘾?

自称天子,那绝对是蓄谋已久的事,而且少说也是数代倭国统治者代代相传的一个心愿。换言之,这步很大的棋至少也盘算了百多年。

回顾之前南北朝倭五王的那段,之前就说过,自打从刘宋那里得到了都督南部朝鲜半岛诸国军事权的名分之后,倭国对中国的外交方针就开始发生了相当微妙的变化。在此之前主要是来朝贡,在那之后则每次来都必定有自己的目的,也就是办事来的。

请不要忽略这种变化。

举个例子,假设你是一方老大,你有一群马仔,平日里他们都会很守规矩地隔三岔五给你上贡,或真金白银或名烟名酒。

但突然有一天,其中的一个不再送东西了,这家伙即使是上门找你,那也只是除了一张嘴什么都不带,而且每次的话题都相当正经,不是一脸严肃地跟你汇报这个月你的另一个马仔A挡了他的财路,就是浑身杀气地告诉你下个月他准备吞了另一个马仔B的堂口。

这说明什么?很明显,这说明这厮已经不再满足于只做你的马仔了,他打算跟你平起平坐,也做一个老大。

同理可证,倭国外交方针的变化,说明他们对中华朝廷的外交政策,已经从原来的藩属对宗主国的讨好渐渐演变成为了对等的国与国邦交,至少在态度上是这样的。

当年的中华帝国,对于倭国来说,确实是至高无上的,而数百年过后,随着日本自身的不断强大,对中国国情的不断深入了解,原先笼罩在对方身上的那圈光环也越发暗淡,而且日本人自己也不愿意总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他们想寻求的,其实是一种互相尊重的对等外交,也就是想把中国当成自己的兄弟,中国是兄,日本是弟。

其实这个想法平心而论并没有错,首先双方同文同种且一衣带水,称一声兄弟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其次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交往本来就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那种卑尊屈膝地谄媚对方是慈父亲爹又把自己贬为儿皇帝的攀亲做法,哪还能算得上是“友好”?

这就跟人与人相处是一个道理,能够把你当兄弟看待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一个天天称你干爹或是要你认他做干爹的人,你会把他当成朋友吗?你敢把他当朋友吗?

于是我们完全有理由说一句,厩户王子的那封将推古天皇称为天子的国书,绝对不是对中国的无礼之举,它最多是反映了当时倭国人或者说厩户王子本人想要努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不输给对岸中华帝国的强盛大国的期望罢了,这种想法当然没有任何过错,故而所谓的沙文主义肾上激素也完全不必在此爆发。

虽然隋炀帝并不打算跟倭国做兄弟。

数日后,小野妹子再次进了王宫,并且收到了杨广亲笔写好的回信。

回到驿馆,他偷偷将其打开,想看看上面到底写了些什么。

结果才看了一眼,妹子就傻了。

因为在这封回信里,第一行第一句是这样写的:“皇帝告倭王”。

皇帝,当然是杨广;倭王,则是推古天皇。

完全一副居高临下的亲爹姿态。

此外,该信通篇的格式,也严格遵照了中国历来皇帝写给诸侯文书的格式,同时文中措辞比较激烈且态度相当强硬,大有一副倭国国王欠他多还他少的架势。

心知坏了菜的小野妹子一连几宿都没睡好,绞尽脑汁在那里想对策。但不管他怎么想,都没能得出个所以然来。

这一年八月,在隋朝使节团陪同下,小野妹子踏上了回国的路程。

使节团的团长是裴世清,之前已经提过了。

裴世清跟杨广完全不是一类人,这家伙比较乐善好施,跟谁都能走得近,跟谁都能自来熟。估计也正是因为这样,皇帝才会安排他做外交官接待那些小邦附庸的使臣们。

一行人于当月末抵达了倭国首都飞鸟,然后受到了最高规格的接待。

据说那天厩户王子先是派出了两百名骑兵打头,出城数十里前来迎接,然后一路上设置仪仗队,敲锣打鼓地欢迎大隋使者来倭。

当队伍抵达王城正门,早已等候多时的厩户王子身着紫色绫罗,率百官行汉礼,一字排开地前来恭迎。裴世清一看这阵势,也连忙下了车驾,走上前去行礼答复。

两人见面,厩户王子似乎显得特别高兴,一边作揖一边就说:“听说大隋在我倭国西方,乃名扬四海的礼仪之国,而我倭国乃一介蛮夷,偏居海隅,不识礼仪,孤陋寡闻,以至久不相见。今贵客远来,特意清扫道路,装饰馆会,以待大使,希望听到来自泱泱大国的文明教化。”

虽说这话听着就知道是客套,但厩户王子的演技相当不错,一副“远方的亲人啊我总算把你盼来了”的腔调。

而那边的裴世清毫不示弱,也非常淡定地吐出了一套官话:“我大隋皇帝的威德与天同高,恩泽遍流四海,并以王道开化诸邦,故特地派遣我来你这里宣旨传谕,递交国书。”

两人一番空对空之后,厩户王子表示这八月的艳阳天热得很,我们家大王早已准备好了国宴,要不进去边吃边聊?

于是一帮人便在王子的带领下,来到了宫殿之内。

虽说是倭国的国宴,但无论是用的锅碗瓢盆还是席间侍者们的穿着打扮,都是百分百地从中国学过来的,尤其是锅碗瓢盆,几乎就是清一色地原装进口,这让裴世清充分感到了一股清爽的家乡气息。

此外,最让他中意的,则是摆在自己面前的餐具——筷子一双,勺子一把。

陪同在座的倭国君臣们,也使用着同样的家伙。

这就表明至少从那时候起,日本的上流社会就已经普遍把筷子当成了日常吃饭的工具了。

国宴过后,裴世清与推古天皇进行了更为深入的亲切交流,双方你来我往地将客套话艺术发挥到了极致,虽说陪同在旁的厩户王子心中不时会掠过一丝疑惑:说好的国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