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十二章 超越盛唐,吉备真备的强国梦(第3/8页)

这是一个比较传奇的故事,以至于下道真备在当天课程教完出宫后,把这个故事告诉了来自己家里做客的玄昉——两个人此时已经混得很熟了,再加上那时候在日本,同期留唐相当于后来中国的同科进士,算是相当了不得的缘分,所以彼此之间也几乎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

本来这就是个八卦,但奇怪的是向来说话比阿倍内亲王还差劲的玄昉,听完后却是一脸的严肃:“此事当真?”

下道真备说具体是真是假我也没亲眼见过,但总不至于有人拿自己的奶奶来开这种玩笑吧?

玄昉想了想,说道:“你能让我见到太后吗?”

下道真备很认真地考虑了一会儿,表示如果去拜托阿倍内亲王的话或许可以,但问题是玄昉见了之后想干吗?

“我想给她治病。”

“宫中那么多有名的大夫那么多年都治不好她的病,你凭什么去治?”

“宫中的大夫无非是世代医家,靠了祖宗的名气才能混上一口饭罢了,并不代表他们有多大的能耐,更何况从你所说的症状来看,这太后应该得的是心病,心病让我这个开导普度别人的高手来治,那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下道真备知道玄昉在想什么,和一回国就加官进爵,备受天皇皇后宠爱,还在亲王身边当老师,正值春风得意的自己相比,同样是遣唐留学生,同样在专业领域里奋发读书了十七年,同样受到过玄宗皇帝的青睐(曾受赐三品紫衣袈裟),同样也带了大批经典回国(玄昉带得更多,佛经5000卷),但这时的玄昉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大和尚,从天皇那里得了一些最基本的俸禄和赏赐罢了,和当时在船上那满心衣锦还乡的憧憬全然不符,他并不是没有能力获得这一切,只不过缺少一个机会罢了。

大家都是朋友,帮一把也是应该的。

“不过,给太后治病可不比平常,万一出了什么事你可别连累我。”真备说道。

“那时候贫僧自行了断就是,放心吧。”

天平八年(公元736年),通过下道真备和阿倍内亲王的沟通,玄昉走进了皇宫,又走进了藤原宫子住的那间小屋。

眼看着藤原宫子就要闹将起来,玄昉连忙挥手赶走了左右,然后说道:“你别怕,我是海龙王派来的使者。”

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摸出了一张已经变得更加皱更加脏的南海龙王画像。

奇迹出现了,老太太一下子就镇定了下来,呆呆地看着眼前的和尚与那张画。

“你有何不快,可以对我说,我一定会转达给海龙王大人。”

结果当天这事就传遍了皇宫,说老太后多年来头一次在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情况下,非常平和地见了一个陌生人。

之后一连数月,玄昉天天往太后寝宫里钻,紧接着各种流言蜚语层出不穷,尤其是坊间,甚至连太后已经为当今圣上生了个小弟弟这种谣言都有,以至于圣武天皇不淡定了,他很想从此不再让玄昉进宫,可又做不到,因为除了最初的那几次,之后每回玄昉来给太后治病,都是应太后召唤前来的,你真要在门口挡驾,保不齐老太太又折腾出什么幺蛾子来。

只是天皇怎么都弄不明白,那玄昉到底是怎么做到的,难道他真的有神力?

当然不是。

这就要从藤原宫子的出身说起。

这位老太后虽说明面上是藤原不比等的女儿,但其实只不过是以藤原家女儿的身份嫁进皇宫的,她真实的出身是在纪州(和歌山县),也不是什么贵族千金,而是个海女。

海女就是潜水鱼师的女儿,潜水鱼师就是以下海摸珍珠摸鲍鱼为生的人,在古代日本是个很常见也很危险的职业,往往是夫妻搭档,由妻子带着绳索负责潜水。绳索上有称为“分铜”的重锤可以加速潜入,浮上时海女会拉扯绳索为信,由丈夫拉绳加速上浮。

名著《枕草子》中,就有关于海女家族的描述。

却说当年文武天皇出巡纪州行宫的时候,在海边邂逅了或许正在捕鱼或许正在晒太阳的某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海女,见惯了宫廷里的矫揉造作,猛地遇见这么个原生态的姑娘,就好像王子看到了灰姑娘一般一见钟情上了。

但海女毕竟是海女,地位那是相当下贱,就算再漂亮也不可能娶进宫里当妃子,要知道当时皇宫里头哪怕是给天皇端马桶的,都是豪族家的女儿。

就在这个时候,藤原不比等横空出世了,他把那个海女收养为自己的女儿,改名藤原宫子,有了这个身份,那海女便能名正言顺地嫁进皇宫了。

可这显然并非是什么好事。

虽然嫁入豪门,从此过上了所谓的幸福生活,但宫廷内部的钩心斗角,和周围人之间身份的巨大差异,都让藤原宫子没有办法习惯自己的新生活。

你或许可以用自由来换富贵,但你终有一天会发现,自由永远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的。

这也就难怪会得产后忧郁症了。

而玄昉正是在知晓了这一切后,才会以海龙王使者的身份进宫,代表海龙王来倾听这位海的女儿的心声。

果然很有效。

其实治心病跟治身病一样,也是“望闻问切”四个字,只要掌握了一切,再加上足够的开导,自然能妙手回春。

经过一年的努力,天平九年(公元737年),藤原宫子的产后忧郁症痊愈了,老太太几十年来头一回走出了那间小屋子,也头一回见到了自己的儿子圣武天皇。

同样,天皇活了大半辈子也第一次看清了自己亲娘长啥样,这一份内心的激动不言而明。

激动之余,他决定好好赏赐大功臣玄昉一番。

葛城王不失时机地上奏表示,玄昉这一年里实在劳苦功高,应封他做僧正。

僧正就是僧官的一种,地位相当高,比它高的只有大僧正,通常即便是大寺院的住持不到一定资历也是坐不到这个位置的。当时的玄昉不过三十来岁,但天皇依然是准奏了。

同时,因举荐有功外加把阿倍内亲王调教得很好,下道真备也受了赏,官阶被升到了从五位下。

两位遣唐使就这样出人头地了。

就在玄昉给太后治病的当年(公元736年),葛城王放弃了皇族的身份,用了自己母亲家的姓,改名为橘诸兄,名义上说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天皇处理政务,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对付藤原家,毕竟你堂堂一个王爷跟一个大臣钩心斗角地过不去,总归不大体面。

顺带一说,日本古代有四大姓氏:橘、藤原、源、平,藤原的祖先是藤原镰足,而橘氏的祖先,正是这位橘诸兄。

改名后的第二年(公元737年),橘诸兄出任右大臣,接着正式开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