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贰 第十四章 沈惟敬与小西行长的无间道(第6/6页)

而作为战争发起者丰臣秀吉,对于战争已经不再那么热切关心了,这并不仅仅因为此时已陷入被动泥泽的日本军队,不再有文禄之役时的捷报连连,最主要的原因是——秀吉此时的健康状况已经非常差了,完全没有了之前的那个精力。

这场被称为庆长之役的战争和之前那场被叫做文禄之役的差不多,一开始仍旧是日本方面的一边倒,可怜的朝鲜眼看着又要再被灭一次,不得已,只能再向明朝发出了求援信。

明朝的回信很短,意思很简明:“宜自防,不得专恃天朝。”

李昖快绝望了。

这要真能自防早防了,还用来找你吗?

万般无奈之下,朝鲜方面再次向明朝发出了多次援救请求。估计也是被催烦了,三月,明朝方面正式派出了援军,第一批总数在三万人,于当年二月开赴朝鲜。具体安排如下:总兵麻贵率一万七千人驻守汉城;杨元率辽东骑兵三千人,驻守南原;陈愚忠率骑兵三千人,屯兵全州;吴惟忠率三千人进至忠州,与南原军互相呼应;茅国器率兵三千人屯星州,控制岛岭、秋风岭;之后还有几万人,为第二批援军。

战略思想很明确,第一批先固守要塞,等待第二批,第二批一到,正式开打。

不过日军显然没有任何配合这个战略的打算,六月,日本驻兵釜山,开始逼近梁山(朝鲜地名)、熊川;七月,又分两路,左军小西行长四万多人进攻全罗道要害南原,右军加藤清正三万余进攻全州。

与此相对应,南原守将杨元,手下三千。

全州守将陈愚忠,部下三千三。

这是怎么也不可能守得住的。

然而杨元依旧死守了南原数日,给予了日军相当重的打击,最后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只得只身逃出,余部全员战死。

至于陈愚忠,则完全和自己的名字相反,一点也不愚,更加不忠,一看到加藤清正的大军,立刻率部逃跑,毫无损失。

陆地上被人打了,海面上也同样输得很惨。

在巨济岛,朝鲜水军被藤堂高虎等人打得人死船沉,几乎全军覆没。主将元均也同时战死。

而此时此刻,朝鲜海军的灵魂人物李舜臣,正在扛长矛。

这主要是因为先前战死的那位元将军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