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叁 第三章 发兵琉球(第6/7页)

再然后是分配体制,有五条:

第一,三司官受萨摩支配,遇事不得擅专;

第二,无官职者不许领官俸,包括原本的王族在内;

第三,女性一律不准领取官俸;

第四,严禁将他人变为自己的奴仆,严禁在琉球境内搞任何买卖人口的勾当;

第五,禁止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造寺庙或是神社。

这几个条款的意思大多比较明确,主要是把琉球原本的权力者给变成维持会长,同时再控制宗教势力泛滥,不准买卖人口和将人变成奴仆,主要是为了防止有些人因为太有钱而买了过多的人口变成一方豪强,这对萨摩的殖民统治有百害而无一利。

最后是经济制度,不多,两条:

第一,除每年固定年贡之外,还须向萨摩大名贡上贡品,至于贡什么,贡多少,则由萨摩奉行官决定;

第二,度量衡制度一律改成日本的。

这两条全然没甚内涵,纯粹就是赤裸裸的榨取。

总共十五条,所以也称钦定十五条,可以说是条条见血,招招致命。拟写完毕之后立刻分发给了原琉球国各官员,要求他们仔细阅读之后签名,以表赞同。

这事儿进行得还算顺利,虽说大伙都明白这是当了婊子要立牌坊,你签了他要搞十五条,你不签这政策一样要推行,但除了一小撮极端强硬分子之外,绝大多数琉球官员还是很给面子地签上了自己的姓名。

那一小撮,其实具体算来也就一个,不说你也能猜着,亲方谢名利山。

不过这人现在说好听点叫被软禁在学习班,说难听点就是个被囚禁的劳改犯,签名本身就是个走过场的形式,所以那种已经人畜无害的家伙爱签不签,无所谓。

就这样,琉球王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实质性权益,终究还是被全盘掌握到了萨摩人的手里。

然而,正当岛津家上下指着琉球当一回老母鸡给自己多生俩金蛋的时候,一场情理之中,却又出人意料的事件发生了。

且说那位琉球的亲方谢名利山,虽说是跟尚宁王一块儿被带到了萨摩参加学习班,以便成为一名合格的17世纪新型萨摩人才,可由于这家伙可能是大脑构造有些特别,尽管别的琉球官员都已经能够毫不羞耻地说出“爷是萨摩人”这五个字了,可唯独这位谢名亲方,别说让他自称萨人,就连琉球诸岛的归属问题,那厮都毅然决然地坚持着那地方乃大明藩属这样相当反动的学术观点,除了特立独行地不签那钦定十五条之外,他还念念不忘反攻琉球,成天就念叨着一些诸如一年准备、三年反攻、五年作战、十年成功之类的口号,看样子是打算跟岛津家血拼到底。

对此,岛津家倒是显得相当大度:谁家还能没个忠臣良将呢,让他去吧,只要用点心思,好好改造,是块石头也能给他焐热了不是?

就这样,当那些经过改造并被鉴定为合格的琉球战俘一个个地从学习班里毕了业,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并走上了各自工作岗位的时候,只有谢名利山,依然被留在了学校,继续接受教育。

这一年9月初的一天,某中国宁波商人自长崎来到了萨摩,想做点买卖赚一票,在生意途中,也不知道怎么就跟谢名利山搭上了关系,两人见了一面。

在双方四目相交打过招呼之后,利山一听说对方是从中国来的,立刻泪流满面仿佛是见到了几百年没碰过头的亲戚,他一边哭一边就当场跪了下来,还磕起了头。

宁波老板吓坏了,心想自己是个做生意的,又不是打劫的,你看到我又哭又号地作甚?于是连忙扶着利山说道:“谢名兄,有话您就说吧。”

“老板,不瞒您说,我有要事相求。”

看着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利山,宁波老板说了一句我们中国人经常说的台词:大哥您有话就讲吧,只要小弟能做的,肯定帮你做了,你就别再哭鸡鸟嚎的了。

谢名利山一听这话,连忙抹了眼泪擤了鼻涕,把手伸到怀里,从内侧袋里颤颤巍巍地掏出了一张纸,然后一边抽泣一边说道:“这…你把这…这个…交给明朝的大皇帝。”

宁波老板生怕利山看多了海瑞的故事然后在里面写了些骂人的大不敬话从而使得自己也跟着沾包,所以在接过之后,又问了一句:“我能打开看看吗?”

“请看。”

在打开这封疑似入党申请书的玩意儿并仔细阅读之后,宁波老板面容一下子变得有些严肃了起来:“小弟一定不负大哥之托,将它带到北京。”

“多谢了!”

夕阳下,宁波老板抱拳告别,转身离去,越走越远,越走越远……

然后,被萨摩士兵当场拦截在了某路口。

谢名利山的一举一动都受着严密的监视,这种又是哭喊又是给申请书的行为,当然没可能躲过萨摩特工们的法眼。

拦住之后就是搜身,因为不曾有过地下工作的经验,所以宁波老板很快就被他们从自己身上找到了那张纸。

那果然是一封信,收信人是明国皇帝:万历。

主要内容是谢名利山想请明朝派援军帮助自己收复琉球那沦陷的江山,并且还在信中提到了自己是中国后裔,以博取对方好感与信任。

在信的最后,他还签上了自己的大名:琉球三司官,亲方谢名利山。

证据确凿,这厮是想翻天。

岛津家久和他爹岛津义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那就是忠恒是一个相当刻薄严厉的人,尤其对于想要给自己添堵造事的主儿,他是从来都不会手软的。

当月,他便下达了处决谢名利山的命令。

不仅判了个死刑,还没打算让其好死。

具体的行刑方法是把利山给丢在锅里煮了,就跟后来李自成煮福王朱常洵一样,只不过萨摩人没那么恶趣味,还不至于到吃人肉的地步。

在临上锅的时候,谢名利山还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很老套的传说。

前面已经提过了,这是个大个子,身高有一米八,在当年的日本算是魁梧巨汉了,所以是由两个萨摩士兵给押着上的法场。

到了锅沿,都要把他往下推了,结果这谢名利山也不知从哪儿来的力气,突然就挣断了绳子,然后一左一右抓着那两个萨摩兵,纵身那么一跃,三个人便齐齐掉入了那浓雾滚滚的沸水之中。

周围人一看这场景,慌不迭地灭火的灭火,抽薪的抽薪,但最终还是慢了一拍——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已经面目全非根本无法辨别出谁是谁的三具尸体。

无奈之下,萨摩人只能把这三位一同下了葬。

听起来似乎跟中国的干将莫邪相似度挺高,嘛,反正都是传说,山寨一下部分情节也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