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叁 第十四章 大野龙方蛰(第3/5页)

但很多留在朝鲜的日侨就没那么好运气了,他们被乱军捉拿之后,清一色地被统统杀死。

杀完别技军和日本人之后,三路大军汇合一处,浩浩荡荡地攻进王宫,准备彻底消灭闵氏一家,其中闵谦镐在王宫里跟大伙狭路相逢,结果被活活打死,据说连肠子都被打出来了,可见平日里民愤极大。而闵妃则化装成宫女趁乱出逃,算是侥幸留得一条性命。

闵氏政权就此算是土崩瓦解了,于是云岘宫的大院君一看时机已到,便终于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开始重新执掌朝政。

这次兵变因为发生在壬午年,所以也称壬午兵变。

不过因为闵妃终究未死,而且朝鲜开国也开了八九年,闵家实力深厚,所以在外避难的闵妃又召集了自己的人马,随时准备反攻倒算。

朝鲜兵变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东京和北京,日清两国高层在第一时间内做出了同一个决定:出兵。

日本出兵为了两样,次要目的是救出水深火热里的侨民,首要目的则是趁此机会能捞个在朝鲜驻兵的机会。

而大清出兵其实主要是维稳,维护藩国内部稳定,至于防范日本,倒是次要的。

一个是攻,一个是守,显然后者难度比较大。

难度更大的是,当时北洋大臣并不是李鸿章,而是张树声,李大人这会儿因丧母而正在丁忧期间,实在不方便做事——这也是清朝并没有想到将严防日本扩大势力作为首要作战目标的缘故。

不过清廷在一番考虑之后,还是派出了一个比较豪华的阵容,先是由丁汝昌率四艘军舰走水路赴朝鲜打探,接着又命令正在山东的吴长庆带三千人马走陆路平定朝鲜的动乱,并严防日本势力渗透。

丁汝昌那一路跟我们关系不大,这里就不多提了,单说吴长庆。

在接到如火的军令之后,哥们儿顷刻间就摆出一张苦瓜脸。

不是装的,是真的。

要知道,出兵打仗并非仅仅是带了家伙上阵砍人那么简单的,那么多人出去拼命,得有粮食吧,这粮食的筹备运输以及路程消耗计算,都是苦活儿,得有人干;此外还有行军路线的安排,一路上要走多少天,到了朝鲜先干什么后干什么,碰到日本人应该如何应对等等等等,都是必修的功课。

吴长庆是三军主帅,管不到那么细,这些事儿理应都该由他的幕僚来完成。

前提是如果有幕僚的话。

时为光绪八年(1882年)八月,这一年,恰逢秋闱。

所谓秋闱,其实就是乡试,因为在每三年的八月举行,正好是秋天,故得此名。

吴长庆手底下的那些幕僚,此时此刻十有八九都回了老家参加科举博取功名去了。剩下的,要么就是家里实在离山东太远不方便回去的,要么就是回去考了也必然没希望的。

好在幕府总务,也就是幕僚们的头儿没回去,虽然也快是光杆司令了,但总聊胜于无,吴长庆只得跟他商量,说你要不在军官里找几个能识文断字的,临时凑个班子,把幕僚的活儿给顶了?

总务想了想,说我举荐袁世凯,这家伙虽然八股文章读得不怎么样,但做起事来倒是刻苦认真,干练有条。

吴长庆表示你用袁世凯张世凯都是你的自由,总之这事儿交给你了。

不过怎么说他终究算是袁世凯的世叔,所以数日之后吴长庆碰到那总务还是多问了一句,说这袁世凯干得怎么样了?

总务当时就毫不掩饰地竖起了大拇指,说这袁世凯果然了得,原本五六天的活儿,他一个人三天不到就给干完了,而且干得也很好。

而那幕僚的总务,其实也不是一般人,他就是后来考取了状元又开了一系列工厂,被誉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第一人的实业家张謇,他对袁世凯的评价一直都很高,说他是谢幼度一类的人物。

谢幼度就是谢玄,东晋朝淝水一战指挥八万晋军打败前秦苻坚八十万大军的那个。

一切准备停当之后,大军就出发了。

当时中国跟朝鲜并未互通铁路,从山东去那儿只有坐船,吴长庆袁世凯张謇等人自不必说,同时跟着一起去的,还有朝鲜驻清大使,叫金允植。

要说这金大使也真是好心态,自己国家都闹那德行了倒是一点都不急,上了船后就四处晃悠找人聊天,找着找着就找到了袁世凯,而袁世凯也是个很能白话的人,于是这算是找对了眼,两个人在舱内侃起了大山,一开始的时候还说一些比较温馨的话题比如家有几亩田地里几头牛之类,但很快,谈话的重点就被转移到了这次去朝鲜的任务上。

金允植问袁世凯说袁大人你可有什么打算?

袁世凯说不用任何打算,等上了岸,就应该让我带着几百轻骑直接冲入汉城。

金允植说袁大人你是不是太急躁了,现在的朝鲜风起云涌的,指不定你那几百轻骑就遭到谁谁谁的袭击然后死在哪旮旯里嘞,倒不如稳扎稳打,先上岸,然后静观事态,见机行事。

袁世凯连忙摇头:“此万万不可。”

金允植很顺口地就问为毛不可?

“如果见机行事而导致速度放慢的话,恐怕日本人会抢先我一步。”

其实早在此时袁世凯的心里就已经一万分地清楚了:平定朝鲜内乱,不过小事一桩,真正的敌人,其实是日本。

据说后来金允植对他做出了如下的评价:豪慨似宗悫,英达类周郎。

宗悫,南朝名将,自幼立志乘长风破万里浪,这也就是成语乘风破浪的由来。

周郎,就是三国东吴大都督周瑜周公瑾。

8月20日,吴长庆部抵达朝鲜南阳马山浦港,本来按照吴长庆的打算,是想趁着晚间月黑夜高的时候先派一营人马上岸探探路,结果命令是下了,可本该去的那个营却毫无动静,叫人下去一问,原来是营官推说晕船走不动,去不了。

俗话说军令如山,平日里没病没灾的尚且如此,更何况现在正是兵贵神速的时候,可这营官就是推说自己和自己的弟兄们正上吐下泻腿发着软走不动道儿,吴长庆一时半会儿也真拿他没办法,就在这个时候,袁世凯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愿意带一小队人马前去探路。

在获得许可之后,他便立刻带人出发了。

其实早在行船途中,袁世凯就趁着跟金允植扯淡的工夫对南阳港的地形做了充分的了解,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到位,所以上岸之后,没费多大功夫,不仅选定了适合大部队登陆的最佳地点,同时还安排了一整套行军方案,更让吴长庆感动的是,在探完路之后,为了能让部队在第一时间出发,袁世凯一个人光着脚踩着泥石路飞奔回来,一口气跑了好几里地,紧接着,连歇都不歇一会儿,又自任先锋,为大军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