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叁 第十五章 甲申政变(第6/6页)

更何况,现在跟大清开战绝非明智之举。

金玉均一看自己的靠山要撤,连忙一把扯住袖子:“竹添阁下,您不能离开。”

他很明白,一旦没了日本人当后台,就凭自己做的这些个破事儿,判个五马分尸都算宽大处理了。

纠缠了半天之后,竹添进一郎同意自己现在不走,三天之后再撤军,同时又允诺借三百万日元给金玉均用作日后开化党人的活动经费。

只是这计划赶不上变化快,两人才刚刚商议待定,清军就已经分三路攻入了王宫。其中,袁世凯的部队是从王宫正面的敦化门进来的,一进去就碰到了日本军队,当即双方就展开了一阵枪战,日本人因为人数太少,外加当时论作战能力也的确无人能出他袁世凯其右,所以是节节败退,以至于竹添进一郎闻报之后,退意更为坚定,也不管刚才承诺金玉均的那暂缓三天了,直接就跟高宗说,殿下,我们要不去东京避难吧?

高宗虽然没经验,但毕竟不傻,事已至此已然是看明白了个大概其,当场就拒绝了竹添公使的建议,说自己哪都不去,就在这宫里头待着。

就在这两个人扯淡的当儿,传令兵来报,说袁世凯已然攻到脚跟前了,怎么办?

怎么办还能怎么办,逃呗。

此时金玉均跟竹添进一郎也不管高宗肯不肯去东京了,拉起他就走——不管去哪儿,只要这哥们儿在身边,那就是个绝好的人质。

一路上,金玉均不断威逼利诱,劝说高宗先去仁川,再图长久,但刚刚还劝高宗去东京的竹添进一郎却又反复无常了起来,先行打起了退堂鼓,表示自己不玩了,要回日本公使馆去了,跟着你们太苦逼,又是炮弹又是枪子儿,回了公使馆好歹还有外交豁免权,袁世凯不敢把自己怎么样。

金玉均一听这话顿感在理,马上就松开了紧拽着高宗袖子的手:“公使阁下,我跟你一起去吧!”

而高宗显然是不可能跟着一起去的,于是两位绑架犯也再顾不上人质,双方就此分道扬镳,金玉均跟竹添进一郎去了日本公使馆,国王高宗则继续在汉城北面的关帝庙里安歇了下来,当天晚上,攻下了王宫赶走了所有日本人跟开化党的袁世凯派人找到了他,将其送回宫里,重新坐上了宝座。

之后的数日,朝鲜半岛对开化党跟日本人展开了总清算,尤其在汉城,市民看到日本人就打,竹添进一郎本来还以为躲在公使馆里毛事没有,没想到老百姓怒火中烧哪管你外交豁免,直接拎着菜刀擀面杖就来砸使馆,不得已,哥们儿只能逃往仁川,再从仁川坐船撤回日本。

当然,这一路上,金玉均是紧紧跟随,一步也没肯落下。

而回到宫里的高宗也没闲着,在12月10日,发旨昭告天下,宣布金玉均等开化党人为乱臣贼子,借他国之兵,挟持君父,罪不容诛。

宣布完之后,就开始大清洗,尽管主犯已经去了日本,但从犯们却是一个都没的跑,不仅自己被抓住砍头的砍头下大狱的下大狱,就连九族都没能幸免,短短数日,光是开化党的家属,就有一百余人被处死在汉城。

事情到此,也就差不多了,唯一想多说几句的,是袁世凯。

我记得我曾说过的,在这本书里,我们对于袁世凯之后的种种事情一概不予涉及不予评价,只就事论事,发生了哪件就说哪件。

在本次事件中,袁大人那当机立断的行为实在是可圈可点,怎么给好评都不为过,要不是他,估计亚洲的近代史就很有可能要重写了。

因为公元1884年是甲申年,所以这事儿在历史上人称甲申事变,金玉均他们从12月4日坐天下坐到6日下午,历时三天多,故而朝鲜人称三日天下。

消息传到北京和东京之后,两国震撼,撼完后,决定谈谈。

谈判的地点约在了中国的天津,算是北洋的大本营,中方代表自然是北洋大臣李鸿章,而日方代表,则是已经不干内务卿而改当了宫内卿的伊藤博文。

这是两位世纪巨人的初次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