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肆 第十六章 神助拳,义和团

话说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慈禧太后对外宣布光绪帝龙体欠佳,退出政坛,实际上将他软禁在了中南海的瀛台,没甚大事是不许踏出那一圈方圆半步的。

可以很负责任地讲,如无意外,从此以后,只要慈禧还有一口气,那么他光绪皇帝就不可能再出现在中国的政坛上了,此人的政治生命基本算是被终结了。

但是太后对于这样的结果却并不满意,按照她的意思,其实是想让光绪退位的。

是因为恨他要伙同康梁杀自己么?

不,是因为意外发生了。

戊戌政变光绪被囚之后,引发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总理衙门每天都能给老太太送来一堆厚厚的洋人照会,什么敝国皇帝对大清皇帝的近况高度关注啦;敝国公使希望能向大清皇帝递交国书啦;我国最近听说了不少谣言啦等等,弄得慈禧很烦心。

但老太太也很明白,现在不是叫烦的时候。

说起来,在我读书的那个时代,很多历史书尤其是历史教科书提起光绪帝的时候,都会说他“开明贤良并且深受外国欢迎”。

光绪帝开明,这应该是真的,同时较之大清历代其他统治者更受洋人喜爱这也不假,但上述两者却并不构成因果关系。

外国人喜欢光绪,绝非因为他“开明”,而是有利可图。

想当初维新变法那会儿,康有为他们搞的那个四国合邦计划,如果真搞成了,大清变成什么样子我们在此不细说,可想必也不会落到什么好,而跟着一块儿的英国美国跟日本,则必然会把中华大陆当成一块到口的肥肉分而食之,赚到盆满钵满。

即便退一万步讲他们不赚,可中国也完了。

只不过因为慈禧太后的出现,使得这场合邦计划胎死腹中,而且不仅维新党人死的死逃的逃,就连光绪帝本人也被关进了瀛台。

可老太太却并未就此安心,她坚信无论是康党还是洋人,都不会善罢甘休,眼下这外国人突然关心起大清内政皇帝近况,绝非什么善男信女的好心问候,而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告诉自己,他们时时刻刻关注着大清的一举一动,从而对自己施加压力。

不过西太后毕竟是西太后,她很淡定地让总理衙门告知诸外国使节:由于我们的皇帝最近健康状况非常恶劣,不能处理政务,因此这国家大事,就暂时由哀家代为掌管了。

但外国人并不买账,各国政府纷纷再派使节照会,说既然皇帝陛下病成这把相了,那是否有对他进行妥善的治疗?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应该是贵国的医生无法治愈龙体,那么是否能让敝国的医疗专家来试试?

对此慈禧的回答当然是不行:我大清皇帝的生老病死婚娶丧嫁,有你们外国人什么事儿呀?

不过总理衙门对这事儿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要是如此毅然决然地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话,很容易给洋人落话柄,将来指不定这帮人在全世界散播什么有损我大清太后颜面的谣言呢。不如这样,干脆就让洋人派医生进宫,为皇上看病。

不过这医生的资格要由总理衙门事先审核,确定是如假包换的名医而非什么间谍细作才行。

慈禧同意了。

其实无论是老太太还是总理衙门,他们都对一件事情有着十足的自信和把握,那就是光绪的健康状况。

此时此刻,这位年仅27岁的皇帝,真的身体很差。

就这样,在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的10月,在各国的推举下,时任法国驻清使馆医生多德福入宫来到瀛台,为光绪帝进行身体诊疗。

多德福的确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好医生,他首先调阅了历年由宫廷御医所做成的关于光绪的“病源说略”,也就是病历,在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后,便开始对光绪进行身体检查。

这是大清帝国自努尔哈赤起兵以来第一位接受西式医学体检的皇帝。

在检查完之后,多德福提出了他的治疗意见并开出了药方,并表示自己还会再来的。

接着,便告辞了。

应该讲,这是一次再寻常不过的医生出诊了,谁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慈禧甚至还拿了药方过来仔细瞅了瞅,并真的打算按照西式的疗法让人去给皇帝抓药。

结果就在第二天,各国使馆又来了照会,说经过我们西医的检查,认为贵国皇帝陛下的身体状况非常不错,完全有能力处理政务,因此希望太后您能尽快退居二线,让皇帝陛下重出江湖,再登政坛。

慈禧闻讯勃然大怒。

因为洋人在撒谎。

前面说了,当时光绪皇帝的身体状况确实非常糟糕,从病历上来看,主要是肾亏,亏到不行。

具体的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寒,身肢酸痛,面色青黄,头觉眩晕,坐久则痛,耳内觉聋,时作烘声,胸中发堵,以及遗精。

据记载,这位皇上一个月三十天至少有二十天是遗精的。

此外,在戊戌政变被囚于瀛台后,光绪的精神状态也到了一个面临崩溃的地步了。

主要表现为气不舒畅,心烦而悸,不耐事扰,时作叹息,心中无因自觉发笑。

以上这些病状,不仅在病原略说里有写,多德福本人在诊疗之后亦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这样的一个人,这样的身体状态,你要说他是健康的,说他能靠这种身子骨来担负起统治四万万臣民大国的工作,那真的是在扯淡。

于是问题也就来了,各国公使为何要撒谎?

答案简单得很,对于此时的洋人来讲,他们需要的是光绪,而不是慈禧。

这就把老太太给惹火了。

她直接一不做二不休地召集了几个有皇室血统的满族权贵,一番讨论后,将端王载漪的儿子爱新觉罗溥俊立为大阿哥,摆出了一副随时准备龙椅换人的架势。

而各国政府亦不甘示弱,他们再度集体照会清廷:既然光绪皇帝龙体无恙,那么从今日起,敝国政府只认光绪陛下,其余的什么大阿哥五阿哥一律不认。

应该讲,事情进行到这一步,慈禧太后也有点后悔了,她没想到自己走了一步狠的,洋人却比自己更狠,这要真的从此往后大家翻脸,对大清一点好处也没有。

无奈之下,老太太服了个软,搞了一次宫廷外交,把各国驻华公使的夫人们都请进颐和园里来了个一日游,顺便还弄了个茶会,然后苦口婆心地讲了讲大清当前的政策,希望众夫人回家之后多吹吹枕边风,让自家家属尽快走上支持大清支持太后的正确道路上来。

与此同时,端王载漪也搞了一次外交,这哥们儿在自己家里设酒宴摆了十几桌,发下请帖邀各国公使以及重要外交官赴宴,目的是想在吃吃喝喝的过程中,凭借自己那三寸不烂口条使对方回心转意,放弃光绪,转而支持自己的宝贝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