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入宫门深似海(第4/10页)

其二,宠冠后宫。宠冠后宫的标志就是,魏佳氏与乾隆帝生育了6个孩子,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在乾隆帝的后宫之中,妃嫔成群,也有更为年轻的女子,只有她和乾隆帝生育子女最多,这是一件很荣耀又很不易的事情。我们看看她的生育情况:乾隆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乾隆二十二年,生十四子永璐;乾隆二十三年,生皇九女;乾隆二十五年,生十五子颙琰;乾隆二十七年,生皇十六子;乾隆三十一年,生十七子永璘。我们从魏佳氏生育的年份看,从乾隆二十一年开始,乾隆帝46岁,魏佳氏30岁,一直到乾隆三十一年,乾隆帝56岁,魏佳氏40岁,他们之间保持了10年的生育期,也就是在这10年里,魏佳氏最为得宠,这在宫中十分难得。可以看出,在这段时间里,魏佳氏宠冠后宫,是乾隆帝在这一段时间里最爱的女人。

其三,在宫斗中大获全胜。其实,魏佳氏的得宠远不止这些。乾隆帝宠她,爱她,信她,给她以最优厚的待遇,让这个女人尽享胜利者的快乐。毫无疑问,魏佳氏是一个敢于挑战的冒险家,她的对手就是中宫皇后乌喇那拉氏。在后宫之中,那拉皇后的下面是令贵妃,位置是最近的了。可是,令贵妃心气儿很高,她有更高的要求,就是晋封为皇贵妃。但是,她确实犯了忌讳,因为皇贵妃的位置直逼皇后,为了不给皇后压力,清朝皇帝一般不设皇贵妃。尽管如此,她还是要得到这个封号。就在乾隆三十年,陪同乾隆帝南巡途中,在杭州的“蕉石鸣琴”,这一问题被提上了日程。皇太后、皇帝都支持魏佳氏,决定晋升令贵妃为皇贵妃。可是,那拉皇后坚决抵制,最终竟然以剪发相威胁。其结果是:那拉皇后“论其行事,即予废黜,亦所当然”(《清列朝后妃传稿》),被打入冷宫,乾隆三十一年七月,黯然死去。而魏佳氏,在皇后被打入冷宫、备受煎熬之时,她却如愿以偿,“乾隆三十年六月,晋封皇贵妃”(《清列朝后妃传稿》)。魏佳氏打败了皇后,大获全胜。

其四,儿子被立为皇太子。打败了中宫皇后,晋封为皇贵妃,魏佳氏如愿以偿。但是,这不是她的最终目标。乾隆三十一年,她又生育了乾隆帝第十七子,使她达到生育6个子女的最高目标。那拉皇后去世后,她在宫中位置最高,到乾隆三十八年冬至节,她的儿子第十五子颙琰被“高宗密建皇储”(《清皇室四谱》)。虽然,魏佳氏并不能完全确定,但是,凭她的宫中地位,凭她的直觉,还是很有把握的。

令妃,魏佳氏,嘉庆帝生母,即后来的孝仪皇后。

其五,死后享哀荣。乾隆四十年,魏佳氏不幸病逝,走完了她49岁的人生。她的去世,使乾隆帝非常悲痛,他痛苦地写道:“强收悲泪为欢喜,仰体慈闱厪念谆。”(《高宗御制诗四集》)表达自己悲痛而又思念的心情。到乾隆六十年,乾隆帝禅位,做太上皇,魏佳氏的儿子颙琰继位,她母以子贵,“著赠为孝仪皇后,升祔奉先殿。”(《清高宗实录》)她的神牌被摆放到太庙、奉先殿和陵寝大殿,她的棺椁被安放到裕陵地宫。这一切,都是那些宫中妃嫔们望尘莫及的事情,真是死后享哀荣。

由此,我们看出,魏佳氏这个女人真是太有心机了,不仅收获了最高封号,儿子也得以成为太子。更重要的,自己俘获了乾隆帝的心,使她成为乾隆帝后妃中生育最多的女人,也是乾隆帝最爱的女人。

诗人吴士鉴曾以《满汉通婚》为题,作诗一首:

汉姓难同色目侪,当年却特制诚乖。

东朝未下通婚诏,圣母曾闻氏魏佳。

有的专家称,康熙生母孝康皇后佟佳氏为汉人,说康熙大帝具有三个民族血统:祖母为蒙古族,父亲为满族,母亲为汉族。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是,笔者认为佟佳氏并非汉族,细考佟氏家族,原本女真,为辽东望族,但他们世代受封明朝官阶,被人误视为汉人,而他们本身也以汉人自居,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汉化程度非常高,与汉人无异。后来,满洲人入关,定鼎天下,佟佳氏一族深感自己当年自称汉族有失远见,可是,要想族归满洲旗下,也并非易事,于是,他们被编入汉军旗下。到康熙时,以孝康章皇后、孝懿仁皇后母家为皇亲国戚,而将佟图赖、佟国维本支由汉军旗抬入满洲旗,所以,应排除在满汉通婚之列。

尽管如此,满汉通婚这一做法,在宫中总处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之中,汉族女子和优秀的汉文化时刻在吸引着清代帝王。虽然,他们一再声称“宗室觉罗不得与民人结亲,违者按律治罪”(乾隆五十七年上谕),但处在大汉文化包围下的清代帝王,怎能做到这一点呢?所以,即使发生宗室联姻的事情,也只好听之任之,“不必离异”,只象征性地给一些处分而已。清史专家王钟翰先生曾就满汉通婚作过结论:“恰恰相反,在清代官书《清实录》里即有大量准许满汉通婚的明文记载。”

维吾尔族传奇——香妃

乾隆帝的后妃中,居然有一位维吾尔族女子,这位女子在宫中封号为容妃。虽然她在宫中的地位不是很高,可是,近年来却被炒得红红火火,在画像上、在学术上、在影视作品上、在民间传说上、在葬地上都笼罩着神秘的光环,让人感到扑朔迷离,被当时和后世称之为“香妃”。关于她的真实情况,我们有必要揭开其庐山真面目。

关于香妃的身世,经过考证,她的真正封号为“容妃”。因她27岁入宫,有人推测她入宫前结过婚,但丈夫是谁无从考证,传闻她是叛乱酋首霍集占的王妃,乾隆平叛后,将其掠入宫中,强纳为妃。

《清史稿·后妃传》中记:“高宗容妃,和卓氏,回部台吉和扎麦女。初入宫号贵人,累进为妃,薨。”其他资料中亦有类似的记载。容妃出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二十五日,小乾隆帝23岁。她的父亲为台吉和扎麦。实际上,“和卓”乃是对我国新疆及中亚、西亚等地伊斯兰教封建贵族上层的尊称,有创教者后裔和宗教学者两层含义;而“台吉”一词为爵位,为容妃之兄图尔都最初的封爵,而这一爵位又是世袭而来,所以推断,其父也应为台吉;“和扎麦”,却不是人名,而是称号,即“和卓木”,意为“我的和卓”,表示更加尊敬。那么,容妃之父真正的名字为“阿里和卓”,是回部第二十九世和卓。所以,按汉人的规矩,应记成这样:“容妃,和卓氏,阿里和卓之女。”容妃的原名,史书上并无记载。只是到光绪年间,才在一些清人笔记中偶有出现。至于“香妃”名字的广泛出现,则是在清亡之后,一些关于清宫的疑案秘闻到处泛滥,就包括“香妃”的传说。近年学者考证其名为“伊帕尔罕”,“伊帕尔”乃为麝香,“罕”是维吾尔族女性名字常用的词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