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珠光宝气(第4/5页)

皇贵妃、贵妃的金约,镂金云12个,其上饰东珠各1颗,间以珊瑚。金约后系金衔绿松石结,结上贯珠下垂,三行三就,共珍珠204颗。中间金衔青金石结2个,每个结上饰东珠、珍珠各6颗。每行末缀珊瑚。妃的金约,镂金云11个,其上饰东珠1颗,间以青金石。金约后系金衔绿松石结,结上贯珠下垂,三行三就,共珍珠197颗。中间金衔青金石结2个,每个结上饰东珠、珍珠各6颗。每行末缀珊瑚。嫔的金约,镂金云8个,其上饰东珠1颗,间以青金石。金约后系金衔绿松石结,结上贯珠下垂,三行三就,共珍珠177颗。中间金衔青金石结2个,每个结上饰东珠、珍珠各4颗。每行末缀珊瑚。

此外,皇子福晋、亲王福晋、固伦公主、亲王世子福晋、和硕公主、贝勒夫人、县主、郡王福晋、郡主、贝子夫人、郡君、镇国公夫人、县君、辅国公夫人、镇国公女乡君、辅国公女乡君、民公侯伯子男夫人、镇国将军夫人、奉国将军淑人、奉恩将军恭人以下至七品命妇的金约,在装饰上各等级有差别。金约后垂青缎带2条,其带以红色片金织物为里。不论是皇太后,还是七品命佩戴的金约,皆以红色片金织物为里,垂珠于颈后。金约和朝服、朝冠的应用场合相一致。

后妃用寿福形发簪

后妃用五凤发簪

珠翠满头

耳饰,为清代后妃、福晋、夫人、淑人、恭人及公主下至乡君、命妇穿朝服时所佩戴的耳坠。这种耳坠,在平日可以随意佩戴;可是,在重要的场合,却要像朝冠和金约一样,按制佩戴。

制度规定,上至皇太后,下至七品命妇,皆左右耳各戴三具耳坠。按《大清会典》的规定,皇太后、皇后的耳饰,每具金龙衔一等东珠各2颗。皇贵妃的耳饰,每具金龙衔二等东珠各2颗。贵妃的耳饰,每具五爪金蟒衔二等东珠各2颗。妃的耳饰,每具五爪金蟒衔三等东珠各2颗。嫔的耳饰,每具五爪金蟒衔四等东珠各2颗。皇子福晋、亲王福晋、亲王世子福晋、郡王福晋、贝勒夫人、贝子夫人、镇国公夫人、辅国公夫人、固伦公主、和硕公主下至乡君的耳饰,每具皆为金云衔珠各2颗。民公侯伯子男夫人、镇国将军夫人、辅国将军夫人、奉国将军淑人、奉恩将军恭人下至七品命妇的耳饰,每具亦为金云衔珠各2颗。上至皇太后,下至七品命妇佩戴的耳饰,皆为三具纵向排列。其应用场合会各有区别。

钿子,始于金,而盛于清。清代的钿子,以铁丝缠线制成骨架,将孔雀的羽毛粘上,上面再饰以各种纹饰。形状前高后低,与凤冠有些相似。其钿有凤钿、翟钿和各种花钿。按清代的冠制,皇太后、皇后、皇贵妃、妃皆戴凤钿;嫔以下至辅国公妇女乡君均戴翟钿;民公侯伯夫人以下至七品命妇俱戴各种花钿。

钿子,也可以做成各种簪花。簪花上嵌以各种珍珠、各色宝石,并拼成各种富有寓意的吉祥图案。钿子,虽不比朝冠庄重,但由于饰物珍贵,反而显得华丽。如:镶珠翠青钿子、金镶二龙钿口、银镀金嵌珠双龙点翠条,其用质有金、有珠,有各色宝石,拼成各式图案。扁方是后妃簪头用的,有金质、玉质、翠质,有累丝,有镂空,有雕刻,有嵌宝;此外,还有各式簪子、结子、钿花、帽花、流苏、耳坠、手串、戒指、镯、佩、囊、背云、别针等,真是五花八门,应接不暇。其做工,其用料都是既精细又考究的上上品。

后妃的头花还会有各种贵重金属如金银制品,金托做成各式,上嵌珍珠、宝石等。当然,也有宝石如祖母绿、翡翠、红宝石、青金石、珊瑚等各种质地的簪子、头花和扁方。

其实,清代后妃的头饰也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有所发展。自西方侵略者入侵,欧风东渐,钻石越来越为后妃所青睐,相比之下,珠玉有些相形见绌了。《清宫词》中这样记录:

服饰宫妆总别裁,明珠约指制尤佳。

舶来钻石连城璧,贱却金梁耀月钗。

4.旗装的标配——花盆底鞋

满洲“天足”

高高的宫鞋,穿在脚上,既好看又显得高挑,后妃们很喜欢。

后妃们平日即使在休闲时,也爱穿高底的宫鞋。满洲女子不裹脚,因而是大脚,称为天足,因为在入关之前的满洲,男人在外征战,出生入死,女人在家里也要干东做西,甚至还要到地里去干农活,所以,不会像汉人女子那样裹出粽子一样的小脚,在家里养尊处优。这样一来,满洲的女子就不会像汉族女子那样饱受裹脚之苦。可是,入关以后,满洲女子看到汉女的三寸金莲,很羡慕,便效仿着也开始裹起了小脚。这种做法引起了清帝的恐慌,于是,乾隆皇帝下旨,严禁满洲女子裹脚,认为这样做会丢掉满洲简朴的传统。

清宫“高跟鞋”

宫鞋有花盆底和元宝底之分,其鞋跟也有高低之分。之所以将鞋跟做成那么高,是因为满洲起源于白山黑水之间,那里气候潮湿,女子们在劳作时,怕露水打湿了裤脚,便做成高跟鞋。跟为木胎,以白细布包成。跟部有时要装饰各种宝石,那要看主人的贫富程度了。鞋面则绣有各种图案,十分华丽。慈禧太后十分爱穿这种高底鞋,鞋上缀满粒大而莹润的珍珠。她死后,穿进棺材的是一双元宝底鞋,约合现在的38码鞋子。这种宫鞋也只有皇宫后妃或贵族妇女可以穿用,试想,那些辛勤劳作的妇女,穿上这种高高的宫鞋,行动都不方便,怎么能干活呢?

可是,咸丰帝在世时,为杜绝奢华之风,曾于咸丰四年二月十四日,颁下特旨,规定:“鞋底只准一寸厚,若有一寸五分者即应惩办,虽年节穿朝服、蟒袍时,亦只准一寸厚。”其实,这种规定,并未很好的执行,尤其是咸丰帝死后,慈禧太后专权,她本人就爱穿厚底鞋。从此之后,再无人约束了。

5.汉服之美

说到满洲人的旗装,可分为男装和女装。关于男装,一般解释为紧身箭袖,满洲人还称为女真人的时候,就是这样。主要是打仗和生产生活便利,才得以施行。

其实,早在皇太极时期,就有人主张满洲人也效仿汉人一样,穿宽衣大袖的汉服。雄才大略的皇太极当时就坚决予以驳斥,认为一旦穿用汉服,有敌人突然来袭击,就会因为行动不便而束手就擒。入关后,康熙和乾隆也反复强调语言、骑射和服饰不能丢弃,把它作为一种永世不变的国策。直到清朝灭亡的几百年间,再也没有人敢提易服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