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最后的宫殿(第3/8页)

礼部给皇后陵命名的方法,具体地讲是这样的:凡皇后陵都建在本朝皇帝陵的东旁或西旁(因为清陵都是坐北朝南),皇后陵是皇帝陵的附属陵寝,所以没有必要另立陵名,只根据皇帝陵的名称而命名。皇后陵的第一个字用皇帝陵的第一个字,皇后陵的第二个字用皇后陵与皇帝陵的相对方位字,位于皇帝东旁,则用东字,位于西旁,则用西字。用这种方法给皇后陵命名,从字面上就可以知道陵内葬的是哪位皇帝的皇后,这座皇后陵位于皇帝陵的哪一旁。以后,清朝所建的皇后陵均按此命名,成为定制。

孝东陵的产生,为以后皇后陵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做出了范本。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建制皇后陵时会增减相关建筑,那要看实际需要。总之,要与时俱进。在清一代,共产生了7座各有特色的皇后陵:皇太极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顺治帝孝惠章皇后的孝东陵、雍正帝孝圣宪皇后的泰东陵、嘉庆帝孝和睿皇后的昌西陵、道光帝孝静成皇后的慕东陵、慈安太后的普祥峪定东陵、慈禧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

这些皇后陵与身边的丈夫帝陵毗邻而建,同样的建筑名称,同样的黄色琉璃,使人很难分清伯仲。这就是皇太后的特权,是其他宫里女人很难企及的。

声名显赫的“凤上龙下”

在清东陵的定东陵内,埋葬着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普祥峪定东陵和菩陀峪定东陵共同组成了这座特殊的皇后陵寝。

普祥峪定东陵内葬有咸丰帝慈安皇太后。慈安,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生于道光十七年七月十二日,初入侍文宗潜邸,咸丰二年二月封贞嫔,五月晋贞贵妃,十月册立为皇后。咸丰十一年七月,咸丰帝崩,载淳即位,慈安被尊为母后皇太后。

慈安这个女人,世称其“德容言工俱全”,堪为封建社会的妇女典型。那么,慈安到底漂不漂亮呢?有她的画像传世,读者可以自己下结论。有人说慈安懦弱,但据考证慈安并不像传闻所说的那样优柔寡断,懦弱怕事。她为人贤德,待人宽厚,遇事忍让,顾全大局。

这些性格特征既是她的优点,同时也将她推入无尽深渊,因为忍让在政治斗争中是不会占优势的。其实,慈安权力欲望并不小,无论是咸丰十一年,她决定发动北京政变(虽然受到了慈禧的蛊惑,但毕竟她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还是同治五年,她悍然下令秘密处死了慈禧的宠监安德海,都证明慈安并不是甘于摆布的政治俘虏。不过是由于她的政治谋略远逊于精明的慈禧太后,才在光绪七年突然暴崩于深宫之中,年仅45岁。

菩陀峪定东陵里葬有举世闻名的西太后慈禧。慈禧,姓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生于1835年,死于1908年,其父为安徽徽宁池太广道惠征。慈禧是一位“无冕女皇”,几乎没有哪一个中国人不知道她的。

咸丰元年大选秀女,那拉氏中选,咸丰二年五月初九日入宫,时年18岁,封为兰贵人。四年二月二十六日内阁奉谕旨;贵人那拉氏晋封为懿嫔;十一月命协办大学士贾祯为正使、礼部左侍郎肃顺为副使持节赉册晋封贵人那拉氏为懿嫔。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未时,叶赫那拉氏生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于储秀宫,第二天便由懿嫔晋升为懿妃。七年正月,内阁奉谕旨晋懿妃为懿贵妃;十二月命大学士裕诚为正使、内阁学士黄宗汗为副使晋封懿妃那拉氏为懿贵妃。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咸丰帝病危,召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肃顺和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右瀛承旨立载淳为皇太子;第二天咸丰帝崩,懿贵妃时年27岁。九月,大学士桂良等奏遵旨谨拟崇上母后皇太后徽号曰慈安,圣母皇太后徽号曰慈禧。这就是她发迹前的简单经历。谁也不会知道这个妖冶的女人,日后会成为中国的最高统治者,而且,她的影响会至深至远,直到今天。

慈禧太后是同治、光绪两朝实际统治者,统治中国达48年之久。她的权力欲望极盛,同治十二年,虽然载淳已18岁,开始亲政,但慈禧仍然把持着朝政,这个傀儡皇帝当政不到一年就病亡了。同治帝无子,按清制规定,应在载字辈之下的溥字辈中选择继承人。慈禧为了揽权,竟将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之弟、自己的妹夫醇亲王的独生子载湉立为皇帝。载湉是同治帝载淳的堂弟,所以载湉既是慈禧的侄子,又是外甥。这样亲上加亲,便于慈禧的控制。1875年,年仅4岁的载湉登基,年号光绪,成为又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由慈禧“训政”,二度垂帘,至光绪七年,慈安暴亡,从此慈禧愈加大权独揽,为所欲为了。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日,在慈禧的授意下,光绪帝之弟醇贤亲王载沣之子溥仪入承大统,继承穆宗同治帝,兼祧德宗光绪帝。溥仪是光绪帝的亲侄,也是慈禧的侄孙,溥仪之母为慈禧亲信、后党核心人物荣禄之女。溥仪进宫第二天,即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绪帝崩。次日,即十月二十二日,慈禧太后因痢疾而亡,卒年74岁。

定东陵的两座皇后陵并列而建,这在历代皇陵建筑中绝无仅有。

慈禧一生垂帘听政达48年之久,将晚清国柄牢牢操在手中。发动过两次政变,镇压了三次农民起义,经历了四次对外战争,在她的操纵下,清廷产生了许多离奇的谜案,直到今天,还很难解开。

慈禧陵为清东陵中最晚构置的建筑,因此,它综合了清代帝后陵寝的诸多特点,成为集大成的最为完备的后陵。宝城作长圆式,围墙前宽后窄,取法于定陵格式。地宫构造为5券2门,取自道光帝慕陵规制。地宫庑殿顶用新样城砖灰砌,取法于道光帝宝华峪慕陵和咸丰定陵。宝城与方城之间隔以卡子墙,并辟东西角门,则仿自昭西陵、泰东陵及除慕陵以外的各帝陵。隆恩殿前月台之上鼎、鹤、鹿,是循于泰东陵之成规。而神道碑亭的建立,则完全仿照了昭西陵。

而慈禧陵中最具标志性的部分,是将隆恩殿前陛阶石的图案搞成了凤上龙下的格局,为清代及历代封建社会所仅见。这种图案,将两宫皇太后追逐名利与权势的政治图谋形式化、表面化。

豪华逾制、典制大备的慈禧陵,已为世人所瞩目。但是,贪婪成性的慈禧太后并不满足。光绪七年三月初九日,慈安皇太后染病,暴亡于钟粹宫,再也没有谁能约束慈禧的行为了。于是,她决心重修自己的陵寝,在规制上压过慈安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