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最后的宫殿(第4/8页)

慈安陵与慈禧陵于同治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午时破土兴工,于光绪五年六月二十二日完工。慈安陵耗银2665743两,慈禧陵耗银2275818两,慈安陵比慈禧陵多近40万两白银。这种状况对当时的慈禧太后来说,是无奈的,也是不甘心的。

可是,慈禧并未在慈安死后就急忙改修自己的陵寝,而是沉寂了近15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她曾来过东陵,仔细看过每座建筑,她要等机会。

光绪二十一年八月,东陵守护大臣溥龄等摸准慈禧的脉搏后,上书记述了慈禧陵的残破情况:渗漏、糟朽、吊落、酥碱等。慈禧太后急忙派出心腹大臣来东陵查勘具体残破情况。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奕劻、荣禄、徐桐、李鸿藻等善于投机钻营的新老大臣,鼓动慈禧将陵寝拆除重建,并争相献计献策,在规模、用工、用料等诸多方面大做文章,将一般的岁修工程逐步升级扩大为重修大工。

重修工程是逐步铺开的,起初只是一些诸如筑打宝顶、拆修沟嘴、修补琉璃花门等细小工程,最后,竟至将隆恩殿、东西配殿等处拆除重建。这次重修工程涉及到慈禧陵的方方面面:大殿、配殿、方城、明楼、宝城,拆除重修;朝房、班房、神厨、井亭、省牲亭、宫门、碑亭,揭瓦大修;焚帛炉、五供、各处海墁砖、月台,及地宫内金券、门洞券、石门、闪当券、扒道券、隧道券、罩门券、石床等部分修补。整个重修工程于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破土,于二十二年二月二十五日正式开工,一直到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全工告竣,历时13年。

重修之后的慈禧陵,金碧辉煌,极尽奢华。三殿所用木料均为黄花梨木。黄花梨木又名海南檀,纹理细密,质地坚硬,十分昂贵。施工时,不用披麻挂灰,而是显露木之本色,罩笼罩漆。

三殿所用黄金数目巨大,装修种类繁多。三殿共用掉叶子金4592两1钱4分3毫。使用形式分为三类:一是镀金,重修后的三殿共有64根明柱,每根柱子上盘绕一条半立体的镀金铜龙,这些盘龙都是尾上头下,龙须中巧施弹簧,每当打开殿门,龙须就会微微颤动,活灵活现。二是三殿雕砖墙壁的扫金,三殿雕砖花墙有凹凸之分,扫金时凹进部分用黄金粉,色为浅黄,凸出部位用红金粉,色呈深黄,造成色调亮度反差,交相辉映。三是三殿的贴金彩画,其方法是将叶子金凿成薄薄的金帛,再做成龙、云、蝠、寿等图案,直接贴于梁枋架木之上,三殿共贴彩画金龙3177条,形式有行龙、卧龙、升龙、降龙,形态各异。

三殿内壁雕砖图案精美,内容丰富。中心图案是五蝠捧寿,5只蝙蝠向中心飞翔,拱卫一个团寿字。4角为盘肠和绶带,锦地为万字不到头,边框为回纹、连珠纹、缠枝莲。其寓意是“万福万寿”“福寿绵长”。

慈禧陵石雕独特,带有政治寓意。封建时代,向来以龙为天子的化身,至高无上;凤依附于龙,是皇后的化身。可是,慈禧陵隆恩殿前的石雕图案,却一改传统做法。丹陛石图案为凤上龙下,称“凤压龙”,采用了高浮雕加透雕的手法,将龙的腿、尾、须,凤的嘴、冠、脚等10余处透雕,增强了立体感。不仅如此,大殿周围的石栏杆、栏板及抱鼓石上,也雕有类似的图案。石栏的望柱头雕凤,其柱身内外两面各雕一条升龙;栏板的两面雕有龙凤及水浪浮云图案,都是彩凤飞翔于前,蛟龙追赶在后;抱鼓石上雕刻的仍是龙凤图案,彩凤张翅伸爪,立于山石之上;腾龙穿云破浪,浮于波涛之中。

这块玲珑剔透的丹陛石是我国石雕艺术中的珍品,凤上龙下的图案设计也是慈禧野心膨胀、权势独揽的外在表现。     

慈禧陵三殿的外墙磨砖对缝,干摆到顶,超越于帝陵规制。一般外墙的传统做法,是上身糙砖灰砌,抹饰红泥,提刷红浆;下肩则澄浆砖干摆。慈禧陵则全部干摆到顶,其拔檐看面雕刻“卍”字、蝙蝠、流云,称“万福流云”。

慈禧陵在重修的过程中,虽没有展拓它的建筑尺寸,却在用料、装修及雕刻的图案中大做文章,屡破祖制,有的地方甚至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真正是“普天之下,唯我独尊”了。

私人笔记《爱月轩笔记》将李莲英的记忆清楚地记录下来。观后令人瞠目结舌。书中记录慈禧不仅把地面建筑搞得异常豪华,地下的棺椁陪葬品也是举世罕见。企图到另一个世界里继续享用人间的奢华。

在棺底,先铺上3层金丝串珠绣花锦褥和1层珍珠,厚1尺多。慈禧身穿金丝串珠彩绣袍褂,头戴珍珠串成的凤冠,冠上缀一颗大如鸡卵、重4两的珍珠。慈禧的衾被上有一朵大牡丹花,是用珍珠串成的。其手镯是用钻石镶成的1朵大菊花和6朵小梅花连缀而成。

在慈禧尸身周围,有秩序地放入葬品。头部上首为一翡翠荷叶,脚下为一朵碧玺大莲花,脚下左右各踩翡翠西瓜1个、甜瓜2个、白菜2棵。这几件玉石制品极为名贵,其中的翡翠西瓜为绿皮红瓤黑籽白丝;翡翠甜瓜各不一样,一对为青皮白籽黄瓤,一对为白皮黄籽粉瓤;两棵翡翠白菜均绿叶白心,菜心上伏着一只满绿的蝈蝈,叶旁伏两只黄马蜂。

慈禧尸体的左边,放着一枝玉石莲花,三节白玉石藕上,长有天然的灰色泥污,节处长出绿荷叶,开粉红莲花。尸体的右边,放着一枝玉雕红珊瑚树,上绕青根绿叶红果实盘桃一枝,树顶伏一只翠鸟。

为了填补棺缝,又向棺内放入大量珍宝:18尊蚌佛,金佛、翠佛、玉佛、红宝石佛各27尊,翡翠桃10个,红黄宝石杏60个,黄宝石李子100个,红宝石枣40个,番佛48尊,珍珠4升,红蓝宝石2200块,玉制十八罗汉。所有这些宝物放好后,最上面盖一件网珠被,被上缀2分重珍珠6000颗。

这些珠宝,将慈禧的内棺填充得满满当当,慈禧在这些奇光异彩的光环之中,得以“超生”。

慈禧生前的奢华成性,已是中外闻名。地面建筑的富丽堂皇更是人所共知。她死后随葬珠宝的秘密历来被人揣测,成为不法之徒觊觎的目标。1928年,盘踞在蓟县马伸桥一带的兵匪孙殿英,决心盗掘慈禧陵。

盗掘慈禧陵的是孙殿英手下的师长潭温江。这伙人来到慈禧陵后,进行扫荡式抢劫。先将慈禧陵地面上的宝物巡视一遍,只见三殿的64根明柱上缠绕着镀金铜龙,所有彩画均为金帛贴饰,大殿里更是供奉着名目繁多的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