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懊恼的老皇帝(第2/4页)

迄今为止我贪污受贿之事确实无疑,但究其原因乃上官索贿,所以我也无可奈何,只得从下层官民中收取罢了。大人为人清正廉洁,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若上官分文贿赂不取,我自此便也不再收受一文贿赂。请大人赐我一个月的时间,其间我会将县里的政治彻底整顿给您看。[2]

汤斌笑而应允。郭琇回到县中,将县衙的柱子、地板彻底擦洗一新,接着对僚属宣布:

昨日之知县已死。今日来者是转世重生之郭琇。你们也一齐给我转世重生!

该县的政治从那日起焕然一新。汤斌将郭琇作为政绩最优秀者上报朝廷,他的才干逐渐得到认可,当上了相当于检察官的御史。郭琇眼见明珠蛮横的样子,出于御史的职责,不能放任不管。但对权势极盛的明珠下手可是性命攸关的大事情。思考再三,他终于下定决心一赌输赢。

二月六日正值明珠生日,明珠党羽齐集于他家举行庆祝宴会。就在这一天,郭琇清早就去了朝廷,提交了列举明珠八大罪状的弹劾本章,在归途中顺道拜访了明珠家。因为名士郭琇是稀客,明珠兴高采烈地出迎,招呼他在大官们列坐的上座就座。郭琇悠然地径直走向里面,仅稍稍点头而没有正式见礼。看着他扭扭捏捏的样子,明珠误解了:

若有为鄙人祝贺的诗文见赐,愿拜读大作。

郭琇忽然做出严肃的表情:

想请您过目的是对您的弹劾文。

然后就把弹劾文的抄本摆到了明珠眼前。明珠接过展开,却手抖不止以至不能阅读。郭琇愈发从容:

下官在各位大人面前失礼至极,这样无礼该当处罚,我自罚一杯。

他一边说一边将放在旁边的大杯拉到手边,斟满后一口喝光,然后轻蔑地瞥了一眼目瞪口呆的满座大官又悠然而去,真是好胆量!

这样痛快的趣闻的宣传效果必然是百分之百的,一日之内便传遍北京,成了街头巷尾人人谈论的话题。而且,那些在明珠家被郭琇看到的人,谁都无法为明珠辩护。于是,名震一时的明珠也就轰然倒台了。

下一个登场的朋党首领是索额图。索额图是满洲贵胄,而且还是皇太子的母亲即死去的皇后的叔父。这可是成为政治首领再合适不过的身份了。索额图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紧紧握住皇太子,将他当作自己的后盾,这使得情况变得颇为棘手起来。尽人皆知越早接近将来注定继承大统的皇太子越有利,但想要接近皇太子首先必须通过索额图之手。于是索额图的威势日益膨胀起来。比起向已在风烛残年的康熙帝表达忠心,奉承有远大前程的皇太子以及他的大管家索额图更为合算。但这是独裁制下天子所不能容忍的僭越行为。天子无论如何都必须是政治的中心。一日当空,又生一日,只会令政治陷入无尽的混乱。

在君主独裁制下,皇太子只不过是一介臣子,只是皇帝的候补。换言之,他的身份与过去普通家庭已经成年但尚未继承家业的嫡长子相似,不能干预政治。这位皇太子忘却本分,一跃成为政治寡头,这一点让康熙帝深感烦恼。虽说是皇太子,但他实际上已经三十岁了,而在家长眼中,他依旧只是一个孩子。皇帝认为这全是索额图的错,若没有索额图,事态绝不至于发展到如此境地。康熙帝痛下决心,命令将索额图免职、幽禁,后因他毫无悔过之意而最终赐其自尽,时值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帝五十岁。

康熙帝本以为只要没有索额图就万事大吉了,但他的预想完全落空了。已经形成的以皇太子为中心的党派不但没有因此解散,反而变本加厉,性质愈发恶劣起来。康熙帝垂垂老矣,一旦驾崩,天下就是皇太子的了。不少人考虑到未来而倾心于皇太子,皇太子自己也丝毫没有悔改的意思。康熙帝是自己的父亲,同时也是自己的外叔祖索额图的仇人。虽然不知皇太子是否真的想到那一步,但最终康熙帝已经收到了皇太子心怀怨恨、不得不防的报告,接着这个消息也传到了皇太子一方。独裁制度下皇太子的地位极不安稳,天子一声令下,不会起任何政治波澜,臣子们也不会有一声反对,皇太子的位置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被他人取代。因此,皇太子一日未登基成为天子便一日惴惴不安。然而,即使再想尽早成为天子,现在稳稳地坐在天子位置上的不还是自己的父亲吗?

听到皇太子意图发动政变的传闻,康熙帝再也不能置之不理了,他最终下定决心废黜太子。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康熙帝在内蒙古的布尔哈苏台的旅途中,紧急召集王公大臣等文武百官至行宫前,唤出皇太子,命其跪下,宣布了废黜太子的诏书:

朕对尔之恶行视而不见置之不理,隐忍优容至今二十五年矣。惟冀尔一日悔过自新,不意尔为索额图所蒙蔽,视父为仇雠。此时尔之行动有如恶魔附体。令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万一朕身遭不幸,即便不虑及自身,岂能容尔玷污祖宗弘业。尔等不幸之人不可立为太子。

宣诏终了,康熙帝悲不自胜,泣不成声,以至背气昏厥。父子之爱业已断绝,帝王的荣耀又遭到无情践踏,康熙帝难以抑制心中的愤怒。他亲笔写下不得不废黜太子之情由,告于天地神明,将废太子拘禁于宫中。

但是,康熙帝并没有放弃最后一丝希望,若是太子能够改过自新,还可让太子复位,自己也可以恢复失去的名誉。太子并不愚笨,想必能够借此时机幡然悔悟。只要他有懊悔之意,父子之间以后也不会有任何芥蒂,到时候一家子又可以重新变得和睦起来。康熙帝如此期待着。

可是康熙帝的估计过于乐观,事态进一步恶化了。比废太子年长两岁的大阿哥趁机秘密地在父皇耳边嘀咕。

“父皇,二阿哥(废太子)活着终究不成器。请您痛下决心……”

“此后当如何?”

“八阿哥还算是可靠之人。”

康熙帝听到此话不由一惊,仿佛天地翻覆一般。他认为皇太子之事是自己与皇太子之间的问题,与其他皇子并无半点瓜葛。皇子们应当对此事不闻不问,完全相信父皇,一心一意学习经典才对。但从大阿哥的语气来看,皇子们现在当真欲取皇太子而代之,开始大肆图谋,甚至要杀掉碍事的废太子!不甚聪颖的大阿哥受到品行不端的八阿哥的煽动,竟然来说这样的话。从大阿哥充满自信的表情就看得出,在他心中能做皇太子的除自己之外别无他人。

康熙帝意识到事态严重:

召诸阿哥。

皇子们齐聚一堂。为首的大阿哥三十七岁,除去废太子二阿哥,三阿哥三十三岁,四阿哥三十二岁,五阿哥三十一岁,七阿哥三十岁,八阿哥二十九岁,兄弟们一直排下去,十四阿哥二十二岁,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有十多位,十分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