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总督“三只鸟”[1](第2/6页)

然而,雍正帝并不希望在自己这一代留下公然增加租税的记载,因为这将会打破祖宗成法。何况雍正帝曾因自己为租税过重的苏州地区减去租税四十五万两白银之事而感到满足,认为自己施予苏州莫大的恩典,而一味增加税额起不了什么作用。于是,雍正帝让地方官自行整顿财政。但这既不是天子的命令,也不是中央政府的指令,只是采用了地方官希望自己的构想得以施行而天子以个人身份默许的一种形式。整顿财政的提案是以奏折的形式被送到天子手上的。天子虽然在回信中陈述了自己的意见,但不置可否。全部责任必须由地方官个人来承担。中国国土广大,不同的地方情况各异,无法统一。最了解地方实际情况的是地方官本人,因此,雍正帝命令他在充分调查的前提下承担全责实施。

田文镜沿袭前任巡抚的做法,继续实施进行到一半的财政整理政策,河南省的租税定额为三百万两白银,其中,附加税为一成三分约为四十万两,这不但包括地方开支,也包括支给官吏在任职地的补助。巡抚的补助为每年三万两,这相当于俸禄的两百倍,但巡抚级别的大官,家中也有数量众多的男仆、女仆,这些钱绝对不算多。当时大官的家庭包括佣人在内少则四五十人,多则四五百人。这笔任职地补助被称为“养廉银”,是为了保持官吏廉洁奉公的补助金。地方各省中最早完善这一制度的就是田文镜管理的河南省。逐渐地,其他省份也仿照实施。养廉银制度自此开始,到清朝末年为止一直在全国范围内施行,成为清朝俸禄制度的特色。雍正帝在某封信中说:

[钱粮之加耗羡原非应有之项。凡为地方州县实有万不得已公私两项之用度。全革耗羡势必不可行。]即使再增加一成变为两成,养廉银成为几万两,若是官吏不再从人民身上取一文,养廉银以外也分文不取,这便可以说是善政了。

除此之外,田文镜所施行的政策,如告发隐匿开垦地、填补前任倒卖所保管物资的亏空、催收滞纳的租税等,都大合雍正帝的心意。原本开垦田地应当向政府申报,缴纳相应的租税,但有权势之人从前收买官吏,逃避登记,没有缴纳赋税,田文镜将这些土地全部登记造册。租税的一部分由地方仓库保管,但是官吏侵吞这些物资或蒙混账目的情况很常见,田文镜逐件核查账目,揭发负责人,令其赔偿。滞纳租税的人中也有不少是贫民,但有权势的人与官吏勾结,缓交多年的租税却并未被没收财产。田文镜对这样有权有势的阶层毫不手软,强制催缴。

同雍正帝求贤若渴一样,田文镜也在探求人才。原本地方官的人事全部由中央政府决定,相当于民政长官的巡抚无从置喙,只能在其赴任之后根据该官吏的品行和才能,在成绩表上打分。他一个接一个向朝廷参劾在养廉银以外另行谋取钱财的,以及在规定的附加税以外再行榨取的部下。这也是由于巡抚自身没有直接罢免部下的权力。数年之间,田文镜推荐的成绩优异的部下有十九名,参劾并致使其被免职的官吏有二十二名。

他无视地方上的权势者一直以来享有的特权,对下级官吏采取毫不包庇的态度,这样的行为自然招致了激烈的舆论抗议。然而,雍正帝丝毫不为这些舆论所动,责难的声音愈高,雍正帝对田文镜便愈加信任。于是,制造舆论的一方最终放弃,几乎不再有什么责难的声音了。确实,河南省没有不廉洁的官吏。权势者虽有不满,但下层人民得了救。虽然征收一成三分的附加税,但与过去不知因何被征收的平均七八成的增额相比,人民的负担着实轻减太多了。

以前河南省没有设置总督,最高负责人就是巡抚。雍正帝为田文镜专门设置河南总督一职并让他担任。雍正六年,为了让其管理山东省,雍正帝又任命田文镜为河南、山东两省的总督。听说田文镜要管理山东省,山东的官吏们都惊恐万分,他们一个个心怀鬼胎,怕是没有一人能逃过田文镜的参劾。即使雍正帝夙兴夜寐、勤以为政,但因为一直没有适当的人选,直到其即位满六年,像山东这样的大省的财政整顿依旧是一纸空文、毫无进展。雍正帝明白,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进行一次全国性的改革是不现实的,于是他盘算着,首先将田文镜派往河南,静静观察他的政绩,塑造一个模范省,以此为典型推广至全国。雍正帝特意提拔在河南省经过训练的田文镜的下属官吏,将他们配置到各省的要地。河南省宛如全国官吏再教育的学校一般。这点虽然好,可是过多优秀的官吏被雍正帝从河南省调出,让田文镜叫苦不迭。

田文镜兼任山东总督后,立即奏请天子务必施行德政,宣布对过去的不端行为既往不咎,要求认为自己有罪的人自首。随后,他逐一调查官吏的实际情况,进行替换,山东省的政治面貌由此焕然一新。

雍正六年四月,河南省孟津县一个平民的妻子徐氏捡到了远道而来的棉商在途中丢失的一百七十两白银。正直的徐氏和她的丈夫找到失主后便将白银原封不动地还了回去。失主拿出六十两白银作为谢礼,但他们无论如何都不肯接受。商人也是重情重义之人,便将此事呈报知县,恳请知县一定要让他们将礼钱收下。田文镜听说这件事后非常感动,自己又拿出五十两表彰徐氏,并把这件事写到了给雍正帝的奏折中——这个故事是距今两百年前的事情,当时的欧洲尚处于大白天还会发生拦路抢劫的时代,希望读者们考虑到这一点——雍正帝认为这件奇特的事情若是只止于君臣内部实在可惜,特意通过政府公开颁布敕语传布天下:

古来以路不拾遗作为天下治平之证,现今河南省小民将拾获白银,[寻找给还原主,][丝毫不取,][固辞不受酬谢。][实为古今罕觏之事。]天子再为褒奖。

雍正帝对徐氏夫妇大加赞赏,并给予他们白银百两,特别授予他的丈夫七品顶戴。接着河南省商丘县的卖面贫民捡到白银二十四两并还给失主,雍正帝再次下敕给予卖面条的人白银五十两并授予其九品顶戴。后又有大将军傅尔丹麾下的士兵拾金不昧,也受到雍正帝奖赏。

也许有人会认为雍正帝这样以奖赏为诱饵,想让天下人民悉数成为正直之人的做法太过理想,简直如同儿戏,不禁令人冷笑。但雍正帝别有目的:真正奖赏的既不是小民之妻徐氏,也不是卖面之人,而是田文镜。

怎么样?这就是田文镜治下的河南省。其教育遍及胸无点墨的贫民。天下总督们,学学田文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