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稳定时期(第2/2页)

尽管魏玛共和国从1924年起明显地进入了稳定期,许多人还是没有真正认可新的政治体制。艾伯特于1925年突然离世,年老的民族主义军事英雄—陆军元帅兴登堡当选新任总统。这表明了国内对德意志帝国时代的广泛呼声。从1925—1926年起,兴登堡和1926年起实际领导军队的库尔特·冯·施莱歇(Kurt von Schleicher)将军一起积极想出了许多计划,希望政府朝右翼的专制政体发展,摆脱议会和社会民主主义的影响。另外,政党政府的形式遇到了愈来愈多的阻碍。比例代表制以及众多小党派的存在意味着没有一个党派能够以压倒性的优势赢得大选。相反,主要党派的激进观点互相碰撞,极难形成能够顺利运作的联合政府。德国中央党、自由派的人民党和保守派的德国国家人民党虽然在国内政策上能够达成一致,但却无法在外交政策上保持一致。同样,虽然所谓的“大联合政府”,包括社民党、中央党和人民党(不包括德国国家人民党)能在外交政策上达成一致,却无法在国内事务上取得一致意见。这样,唯一的选项就只剩下建立少数派内阁,如果无法获得左派或右派的支持,政府就只能忍着了。在这种情况下,内阁的更替很快,总统频繁介入,政党政治和议会政府也失去了原本就没多少的支持和信任。

很难说,如果舆论环境更好一些,魏玛共和国是不是能坚持得更久,毕竟初始阶段的窘境、早期继承的烂摊子和自身社会政治基础的脆弱,已经让政府疲于应对。实际上,从1929年起,魏玛民主制就开始遭受各方的猛烈抨击,就算坚持下来,也已千疮百孔。而1930年过后,问题就成了民主制会以什么形式崩塌。


[1]又译:中央劳动共同体,即Zentral-Arbeits-Gemeinschaft, ZAG。——译者注

[2]即由雇员选举董事会的一半代表。——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