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九章 子路和颜回(第3/3页)

“那什么,你看,多么蓝的天啊。”大夫岔开了话题。大夫心说:“我关心的是你能不能管理我的属民,提高我的封地的粮食产量,处理好我的财务。克己复礼,复你个头啊。”

面试失败。

“你觉得管家应该怎么当?”另一次面试。

“用夏朝的历法,乘坐商朝的车,戴周朝的帽子,乐曲用《韶》《舞》。不要听郑国的歌曲……”颜回这一次换了一个说法。

“啊,那什么,我还有点事处理,你先回家等消息吧。”这位大夫直接赶人了。颜回走了之后,大夫对他的朋友说:“颜回脑子不是有毛病吧?夏朝历法干我们鸟事?郑国的歌曲那么好听,为什么不听?”

面试失败。

经历了多次的面试失败之后,颜回自己也很沮丧,不过他还要努力让自己感觉快乐。

孔子对此也很无奈。

按《论语》。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技焉,亿则屡中。”

按过往的译法是这样的:颜回应该说很出色吧,可是他总是缺衣少食;子贡不信天命,去经商,结果常常能够预测准行情。

这样的译法是错误的,是为了掩饰孔子和颜回的失败。

正确的译法应该是:颜回难道注定只能是个平民了?他出仕总是落空;子贡没有按照老师的意愿出仕,选择了经商,总是赚大钱。

孔子这两句话显然是对照着来说的,如果说颜回出色,那么下一句就应该是子贡不出色。就如现在常说“坏学生发财了,好学生反而受穷”。所以,传统的译法是不正确的。

实际上,孔子想要说明的:想当官的当不了官,不想当官的却发了财。

隐隐然,孔子替颜回抱不平。但实际上,孔子应该为此负主要责任。颜回之所以沉醉于理想国的状态中,与孔子的循循善诱是分不开的。

“师兄,你怎么头发都白了?注意休息啊。”这一天,胡乱看见颜回情绪不佳,前来劝解。颜回的头发两年前就有些花白,如今已经全部白了。根据传说,这都是学习太刻苦的原因。

“唉,胡乱,你是后人,不妨跟你说句实话,我这头发,都是愁白的啊。自古以来,谁听说过学习刻苦头发就会白的?”颜回说,一脸愁容。

“愁什么?”

“愁什么?你不知道吗?”颜回反问。

胡乱尽管是后人,也不是个傻瓜,他很容易就猜出颜回在愁什么,人生愁苦,无非是愁情愁财愁前途。

“师兄,我觉得吧,老师都把自己的理想标准降低了,你为什么不多跟子贡师兄和冉有师兄学学,少讲点理想,多学些现实的技能呢?”胡乱出于好意,却忘了自己改变不了历史。

“你真是胡言乱语随便说啊,老师把我当成了仁德的标杆树在那里,我要是倒了,老师多没面子?我多没面子?唉。”颜回叹口气,摇摇头,走开了。

“面子,又是面子。自古以来,面子害死了多少人?唉。”胡乱自言自语,也叹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