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〇章 激流勇退(第2/3页)

简单翻译,孔子说叔向是“古之遗直也”,就是说叔向具有传说中古人的正直。说他三次数落弟弟羊舌鲋的过错,一次是在卫国砍人家树那一次,一次是扣押季文子那一次,还有这一次。所以啊,叔向这人一贯主持正义,大义灭亲,名声非常的好。

其实,孔老夫子真的过奖了叔向,叔向也谈不上主持正义等等,不过是尽量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自己不做坏事,但是也未必就阻止别人做坏事。

经过这件事情,叔向基本上成了惊弓之鸟。

“看来,官场险恶啊,真不是人混的地方。”尽管渡过了难关,叔向还是下定了决心要退休。否则,稍有不慎,就被收拾了。

于是,叔向找到韩起,请求退休。

“别啊,整个晋国就你学问大,怎么能退休呢?”韩起挽留,真心挽留。

“我,我最近记忆力下降,睡眠不好,屎尿多,提笔忘字,这么说罢,基本上老年痴呆的症状都有了。我想,我还是歇了吧,把位置腾给年轻人。”叔向坚持。

在叔向的再三请求下,韩起终于同意了叔向退休的请求。

就这样,叔向激流勇退了。

【退休生活】

退休之后,叔向深居简出,不再过问国家大事。不过,即便这样,还是有些人登门请教的。

譬如叔向退休后的第二年,恰好藉谈在周朝王室被周景王骂数典忘祖,回到晋国,藉谈专门去看望叔向,说起这件事情并向他请教应该怎样应对。

“其实很简单,你可以告诉他宝器的获得应该是因为嘉庆的事情,而不是由于丧事。如果这还不够,你可以说说当年文公向周王献俘,说说晋国称霸以来如何尊王室,因此楚国才不敢欺凌,各国才会向王室进贡。如果没有晋国,恐怕就没有国家来参加王室的葬礼了。”叔向一讲解,藉谈恍然大悟。

“太傅,看不出你有什么老年痴呆啊。”藉谈半开玩笑地说了一句。叔向没有搭他的茬,接着说:“周王恐怕是不得善终了,俗话说:所乐必卒焉。喜欢什么事情,就必定死在什么事情上。周王以忧患为乐,肯定因忧患而死。你想想,王室今年遇到两次丧事,周王应该服丧三年。可是,他竟然在丧礼一结束就跟使臣们欢宴歌舞,并且索要礼物,这是违背礼法的。就算他口若悬河,就算他出口成章,就算他引经据典,有什么用呢?”

“太傅,要是你不退休,这次你去就好了。”

“那什么,吃过早饭没有?要不,留下来吃晚饭?”叔向问。时间恰好快到中午,问早饭晚了点,留人吃晚饭又早了点。

“哎,刚才好好的,怎么突然老年痴呆的症状出来了?”藉谈觉得有点奇怪,告辞走了。

董叔决定向范鞅的女儿求婚,因此也来咨询叔向。

“是不是因为范家比较富?”叔向问,有点漫不经心。

“范家势力大,找个靠山,大树底下好乘凉啊。”董叔说,想法很实际。

“嘿嘿。”叔向拒绝向他提供咨询,因为他知道这样的事情最容易惹火上身。

董叔最终还是向范鞅求亲了,结果还真的成了范家的女婿。

成亲没多久,为了谁先洗澡的事情,董叔跟老婆吵架,结果老婆一生气回了娘家,第二天范鞅就派人来了,二话没说,把董叔给绑在自家门口的大槐树上了。

恰好叔向从那里路过,看见好多人在看热闹,叔向不是看热闹的人,只管走。可是董叔看见叔向了。

“太傅,太傅,去帮我求求情啊。”董叔喊了起来。

叔向一看,原来这哥们绑在树上呢,一问,说是老丈人派人来绑的。

“你不是想要靠山吗?这不靠着呢吗?你不是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吗?这不正好在大树底下吗?你的愿望实现了,我帮你求什么情?”说完,叔向走了。

叔向为什么不帮他求情?因为叔向本来和范家的关系就明和暗不和,别说去找他求情,平时到了范家门口都绕着走。

要说到叔向关系最好的呢,还是赵家。赵武之后,赵成和赵鞅(赵简子)父子也都很尊重叔向,经常走动。

尽管叔向退休,赵简子时不时前来问候,也顺便讨教。

这天,赵简子前来,叔向很高兴,两人聊得开心。从年龄上说,叔向比赵简子的父亲赵成略大,因此是赵简子的父辈。所以,尽管赵简子官阶高于叔向,到了叔向家中还是恭恭敬敬叙叔侄的礼。

两人聊到鲁国,赵简子突然叹了一口气。

“唉,看人家鲁国孟献子,人家手下有五个勇士能够为他出生入死,怎么我一个也没有呢?”赵简子叹息,原来是为了这个事情。

叔向笑了。

“元帅啊,那是因为你不想有啊,你要想有,我这把老骨头都愿意为你献出去。一个好的君主,应该能够预料到事态的发展,避凶趋吉,为什么一定要让自己的手下出生入死呢?”叔向说。他说话总是这样富于哲理。

赵简子连连点头,心情好了起来。

叔向很喜欢这个年轻人,现在晋国像赵简子这样谦恭而且能干的人几乎再也找不到了。其实,叔向心中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自己的子孙今后恐怕就要靠赵简子来关照了。

【叔向的遗嘱】

转眼,子产死了,子产的死讯对叔向打击很大。

世界上,能够相知相交的人并不多,晏婴是其中的一个,子产是其中的一个。尽管很长时间处于绝交的状况,叔向的内心里对子产还是充满了敬意,期待着有一天两人能够再次把酒言欢。

可是,这样的机会再也没有了。

叔向非常悲伤,很快病倒,到第二年就已经病入膏肓了。这一年,是晋顷公五年(前521年)。

韩起和赵简子先后都来看望他,叔向把自己的儿子杨食我托付给他们,希望他们能够关照。自然,两人都答应了。

临终之前,叔向把杨食我叫到了床边。

“孩子,有一件事情我始终没有办,那就是咱们家的封邑。在晋国,除了六卿之外,就数祁家和咱们家的封邑大了。我活着的时候,仗着和赵家韩家的关系,还算能够维持。我死之后,估计你是守不住的。与其被抢,不如自己送出去。前阵子我就提出来把封邑都还给公家,留下杨地这一块就够了。可是韩元帅说什么也不同意,没办法,只好留着。不过,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封邑还掉,切记切记。”说完这些,叔向眼一闭头一歪,离开了人世。

杨食我按照父亲的遗嘱,请求将羊舌家的封邑退回公家,只保留杨地。

“大侄子,算了,留着吧,有叔我呢。”韩起劝杨食我留着,他不忍叔向刚去世就拿掉他的封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