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六章 伍家父子(第2/3页)

伍子胥没有再劝哥哥,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

伍子胥的选择是什么?报仇。

【二胥】

伍尚随着楚平王的特使回到了郢都,直接被投进了关押父亲的大牢。

看到伍尚,伍奢笑了。为什么笑了?

该来的来了,不该来的没有来,两个儿子都没有让自己失望。为什么不笑?

看见父亲,伍尚也笑了,为什么笑了?

能够陪伴父亲,生死与共,伍尚觉得很幸福、很充实。

“楚君、大夫其旰食乎?”(《左传》)伍奢说道。旰食就是晚食的意思,伍奢的意思就是楚国人恐怕今后吃饭时间都要推迟了,因为伍子胥不会让他们安生的。

伍奢为什么这么有把握?因为伍子胥能力超众,更重要的是心黑、手狠、不择手段,而更更重要的是他坚忍不拔的个性。

可惜的是,伍奢看不到那一天了。

费无极杀了伍奢和伍尚,并且立即下令追捕伍子胥。

伍子胥不是坐以待毙的人,甚至不是逃命的人,他是要报仇的人。

逃命的人和报仇的人是不同的,逃命的人会逃往最安全的地方,而报仇的人不是,他不是逃,而是去寻找最适合报仇的地方。

在许国这个位置,逃命的最好方向是向北,逃到晋国就万事大吉了。

可是,伍子胥不是逃命的人,他是报仇的人。

报仇的人会去哪里?吴国。

伍子胥知道,只有在吴国,才能找到报仇的机会。

伍子胥知道的,费无极同样知道。因为他是一个报复的人,报复的人与报仇的人有很多共同点。

费无极一边派人去捉拿伍子胥,一边在从许国往吴国的道路上安排缉拿人员。

捉拿伍子胥的人自然是晚了三秋,不过伍子胥一路向东,逃往吴国的路上则是越来越凶险。到汉水的时候,伍子胥听说太子建在宋国,于是决定前往宋国,同太子建会合。

于是,伍子胥转而向北。还好,这一边倒比较安全。费无极不是没有料到伍子胥有可能去宋国,而是他认为只要不去吴国,伍子胥就没有办法回来报仇。

伍子胥一路向北,临出楚国的时候,遇上了一个人。谁?申包胥,伍子胥的朋友。

申包胥是什么人?申家的人,而申家的人都很有才能。

“子胥,你去哪里?”好友相遇,申包胥问。

“我,去宋国。”

“去宋国干什么?”

“去,去,呜呜呜呜……”伍子胥哭了,看见朋友,就像看见了亲人,父亲和哥哥冤死之后的悲痛,在这个时候再也忍不住,爆发出来了。

申包胥还不知道伍子胥的遭遇,不过他大致猜了出来,这世界上能够让伍子胥流泪的事情并不多,一个如此坚韧的人流泪,一定有巨大的冤屈或者仇恨。

果然,伍子胥擦干了眼泪,把事情的前前后后说了一遍。

“我要报仇,我一定要让楚国成为一片废墟,你一定要帮我。”伍子胥咬牙切齿地发誓。

申包胥摇了摇头,他很同情自己的朋友,但是,仅此而已。

“子胥,我帮不了你。如果我帮你向楚国报仇,那就是对楚国的不忠;但是,如果我劝你不要报仇,那就不够朋友。你赶快走吧,咱们不要再多说了。”申包胥是带着从人的,这个时候他可以捉拿伍子胥,可是他没有。既要对得起国家,又要对得起朋友,他只能让伍子胥快走。

“父母之仇,不共戴天。申兄,即便你不帮我,我也一定能够报仇。”伍子胥略有些失望,不过这不影响他的信心。

来到宋国,伍子胥很容易就找到了太子建。太子建在宋国过得还不错,按照国际避难通行准则,在这里享受卿的待遇。

从前,是伍奢辅佐太子建;如今,伍奢死了,他的儿子伍子胥来辅佐太子建了。太子建明显能够感受到老伍老师和小伍老师的不同,老伍老师斯文稳重,教自己小心谨慎,避免犯错;而小伍老师孔武有力,声如洪钟,教自己要锐意进取,敢于冒险。

“公子,要报仇,宋国不是我们应该待的地方。”伍子胥劝说太子建离开宋国,前往吴国。

“不,宋国是中原大国,背靠晋国,有机会的。”太子建拒绝了,其实他心里的算盘与伍子胥完全不一样,伍子胥是要报仇,要毁灭楚国,而太子建是要等待机会,譬如父王突然良心发现或者费无极突然脑膜炎发作等等,自己就有可能重回楚国了。可是,如果自己去了吴国,就等于宣布与楚国为敌,就再也没有可能回到楚国了。

道不同,不与谋。

虽然同是费无极的受害者,伍子胥和太子建的目标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还是去吴国吧。”伍子胥一再地劝告。

“不!”太子建一再地拒绝。

伍子胥有些后悔来到了宋国,因为在道义上说,他现在是不可以抛下太子建而独自前往吴国的。

郁闷,非常的郁闷。

【太子建搬家】

也许是伍子胥报仇的决心感动了上帝,也许是某一天出门踩上了鸡屎而改变了命运,总之,突然有一天,太子建提出来:“老师,咱们离开宋国吧。”

为什么太子建同意离开宋国了?想通了,还是改变策略了?都不是,是形势所迫。

来看看宋国的形势。

就在伍子胥来到宋国的当年,宋国发生了内乱,宋元公和华、向两家发生争执,于是双方互相抓了对方的儿子做人质。有一段时间,宋元公和夫人每天吃饭之前要先到华家,看自己被扣押在华家的儿子吃了饭,这才放心地回宫吃饭。

后来宋元公实在忍受不下去了,就把自己手头的人质都给杀了,然后进攻华、向两家,结果那两家都逃到了吴国。

华、向两家从吴国借兵攻打宋元公,宋元公急忙向晋齐郑等国求援,于是联合国军队前来救援,与吴军交手,吴军大败,华向两家就被包围在城中。

眼看吴军不行了,华、向两家又向楚国求援,于是楚国军队前来援助。

这下热闹了,世界大战又要开始了。

不过,此时的楚国和晋国都不愿意开战。于是楚国向宋国提出请求,说是华、向两家在宋国犯了罪,楚王很担忧,因此希望让这两家到楚国接受惩罚。楚国人的话说得很客气,宋元公竟然拒绝了。

宋元公拒绝了,楚国人就很没有面子了。联合国一商量,觉得楚国人的建议挺好,大家都有面子,于是晋军主帅中行吴下令,解除包围,让华、向两家逃往楚国。

最终,事情就这样解决了。

这个时候,已经是楚平王九年(前520年),太子建和伍子胥在宋国已经两年时间了。

那么,为什么这件事情让太子建决心离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