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六章 伍家父子(第3/3页)

来看看太子建最初的如意算盘是怎样打的。

太子建从来没有想过要靠武力回到楚国,他所想到的最佳的途径就是外交途径,这就是他逃到宋国的原因。

在所有中原诸侯国中,与楚国关系最好的就是宋国,而宋国的向家与楚国的卿的私人关系尤其好,所以太子建就希望通过宋国,特别是向家来与楚平王沟通,期望说服楚平王让自己回到楚国继续做太子。

所以在宋国期间,太子建和向家走得很近。

可是,如今一场内战过去,楚宋两国关系恶化,而向家仓皇逃奔楚国,太子建在宋国的处境也变得非常尴尬,再待下去不仅毫无意义,更且充满危险。

到了这个时候,太子建是不得不走了。

去哪里?伍子胥强烈建议去吴国。

“不,去郑国。”太子建决定去郑国,按照自己既有的策略,去郑国是最好的选择了。

于是,太子建去了郑国,伍子胥无奈,也只好跟着去了郑国。

此时的郑国国君是郑定公,由于子产已经鞠躬尽瘁,游吉担任执政。

太子建在郑国受到热情的接待,郑定公甚至给了他上卿的待遇,给了一块非常不错的封邑,以此来表明郑国比宋国更仁义、更慷慨。

与宋国人死要面子不一样,郑国人很直率。在宋国,向家人每次都哼哼唧唧地答应太子建“等机会”;而在郑国,游吉直接告诉太子建“我们真是帮不上忙”。

游吉说得很明白,郑国是个小国,眼下是跟着晋国混,跟楚国已经没有什么来往,当年有交情的人也都死光光了,现在郑国在楚国还有人,可是,是个仇人,那就是子革。所以,郑国在楚平王面前根本说不上话。

“那,那给指一条明路吧。”太子建有些失望,不过也说不上太失望,因为在这里的日子过得也挺好。

“要不,你们去晋国,看看晋国人有没有兴趣?”游吉想了想,出了这么个主意。不过在心里,他对晋国人不抱希望。

事到如今,也只好死马当作活马医了。

在郑国住了一段时间,太子建决定去晋国。

“那就是一帮大忽悠,别被他们忽悠了。”伍子胥劝太子建,他根本就不相信晋国人。

“是不是大忽悠,去了才知道。”太子建坚持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