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三章 卧薪尝胆(第2/3页)

两人依依不舍,送别而去。

“唉,好人哪。”夫差感慨,像送走了自己的兄弟。

勾践登船而去,船到越国境内,看到自己的大好河山,勾践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背景音乐:故乡的云。)

【卧薪尝胆】

回到故乡,回到故国,回到自己的大床。

勾践感慨万千,万千感慨汇成两个字:报仇。

“我要报仇。”勾践对范蠡说。三年的共同养马生涯,三年的同室而卧,勾践对范蠡有一种特别的亲近和信任。“告诉我该怎么办?”

“很简单,伍子胥都已经告诉我们了。”范蠡说。

“怎么,伍子胥告诉你了?”勾践惊诧,难道伍子胥是我们的卧底?

“不错,伍子胥说过,我们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就可以灭掉吴国。”

“二十年?太长了吧?”

“不长,从现在开始,大王祈祷夫差不要死得太早吧。”

“那,伍子胥还教给你什么?”

“吴国伐楚,第一件事就是修建都城。如果我们有坚固的都城,也不至于一场败仗就要投降。”

“好,你来操办一切。”

范蠡,现在是越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特别要提出,这个时候越国沦为吴国的属国,因此,越国虽然没有被灭,但是地盘都变成了吴国所封,吴王夫差只封给了越国一百里地。按《国语》,越国此时的地盘为“南至于句无(今浙江诸暨),北至于御儿(今嘉兴),东至于鄞(今宁波),西至于姑蔑(今衢县),广运百里”。

那么,原先属于越国的地盘呢?要么被吴国夺走,要么处于三不管状态:吴国无力管,越国无权管,当地无人管。

以区区百里的地盘,越国这个时候只能继续装孙子。

范蠡把越国都城从诸暨搬到了会稽,新都城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一千一百二十二步,一圆三方。外城故意不筑西北角,象征臣服吴国,吴军随时进入。自然,这是用来忽悠吴国人的。

修建都城仅仅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实施积极的人口政策,也就是春秋越国版的计划生育政策。

来看看越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壮年男子不准娶老妇,老年男子不准娶壮妻。姑娘十七岁还不嫁人,她的父母就要论罪;小伙二十岁不娶妻,他的父母也要论罪。

有要生孩子的报告上去,公家派医生守护。生了男孩,赏两壶酒,一条狗;生了女孩,赏两壶酒,一头小猪。生三胞胎的,公家提供奶妈;生双胞胎的,公家供给食物。

嫡子死了,免除三年徭役;庶子死了,免除三个月的徭役,而且勾践一定亲自哭着参加埋葬,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

除了计划生育政策,还有养老福利政策和人才引进政策。

凡是鳏夫、寡妇、有病和贫弱的家庭,由公家供给其子女生活费用。对那些有才干的人,提供他们整洁的住房,给他们穿好的,吃好的,让他们切磋磨炼以崇尚正义。对各地来投奔的士人,一定在庙堂里以礼接待。勾践还坐着装载粮食和肉的船出行,遇到流浪的年轻人,给吃给喝,记下姓名安排工作。

勾践自己以各种方法折磨自己,让自己时刻不忘在吴国所受的侮辱和痛苦。他怎样折磨自己?来看看两种版本的说法。

按《吴越春秋》:越王念复吴仇非一旦也,苦身劳心,夜以接日。目卧,则攻之以蓼;足寒,则渍之以水。冬常抱冰,夏还握火。愁心苦志,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中夜潜泣,泣而复啸。

简单翻译:勾践日夜想着报仇,困了,就用蓼叶刺激自己的眼睛;脚冷,就用更冷的水去泡。冬天经常抱着冰,夏天总是烤火。门口挂着苦胆,进出都尝一下。半夜经常哭泣,哭完了还对天长啸。

基本上,《吴越春秋》比较夸张,勾践自己神经衰弱也就罢了,估计把后宫所有人都要弄成神经病。

按《国语》: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邪?”

简单翻译:勾践苦思冥想怎样报仇,座位上挂了一个苦胆,时常咬一口,吃饭的时候也要咬一口。经常对自己说:“你忘掉了会稽投降的耻辱了吗?”

基本上,《国语》比较真实。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就出于这里。

不过对于尝胆,似乎不仅仅是激励自己的意思。想来尝粪的阴影总在勾践心中,挥之不去,尝胆也是为了压制异味的心理安慰。

除此之外,勾践亲自下地干活,夫人亲自织布。不是自己种出的粮食就不吃,不是夫人亲自织成的布就不穿。同时,宣布整整十年在国内不收赋税。

看得出来,勾践复仇的决心远远大于当初夫差复仇的决心,同样也大于伍子胥复仇的决心。

对内,勾践苦心经营,卧薪尝胆。对吴国,还要继续装孙子,拿出养马尝粪的精神来。

勾践先后向吴王夫差进贡“葛布十万,甘蜜九樘,文笥七枚,狐皮五双,晋竹十廋”。同时也继续贿赂伯嚭,结果吴王夫差一高兴,把越国的封地增加到八百里;再一高兴,把越国原来的地盘全部还给了越国,于是,越国的地盘超过了一千里。

【计然之策】

勾践很努力,但是,仅仅有努力是不够的。

两年过去,越国的变化不算太大。

“大王,这样下去,报仇大概要五十年了。”范蠡对勾践说。

“什么?只怕我也活不了五十年了。”勾践瞪着眼说,有点急了。

“这样下去不行。”

“那,那怎么办?我都自己下地种田了,还天天尝苦胆,这都不行,我,我可怎么办啊?”勾践哭丧着脸说。他有报仇的决心,可是真没有办法,范蠡这么说,让他有些绝望。

“大王,有一个人很有才能,不妨请他来给大王出出主意。”范蠡这人这点好,提出问题的时候,多半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快请来。”勾践迫不及待地说。

计然,范蠡介绍的这个人叫计然。

计然也不是越国人,是蔡国人,不过,是晋文公的后人,晋国公子都流落在外国,计然的祖辈就到了蔡国。计然原本姓辛,字文子。博学多才,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不过此人性格内向,酷爱山水,不求功名。从蔡国到越国,也不过是游山玩水。恰好遇上了范蠡,两人一交谈,范蠡大吃一惊,知道这是一个真正的高手,比自己还高的高手。

所以,范蠡把他推荐给了越王勾践。

“先生请坐,您就是计,计然?”勾践说话有一点结巴,为什么?不是因为忘了尝苦胆,而是觉得眼前这个人不像是个有学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