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七章 东郭先生和狼

回到阖闾城,大家都感觉踏实了些。从实际情况看,越国人也就是抢掠了外城,烧了姑苏台,抢走了夫差的大船,其余的,倒说不上太大的损失。最大的损失是人,太子死了。

夫差有些气闷,召集大臣们来商讨对策。

“狗日的勾践,原来一直在忽悠我们,我们去讨伐他们怎样?”夫差问大家。

大夫们中,有支持的,有反对的。

“大王,我们连年灾害,百姓们连饭都快没得吃了。我看,我们还是先整好自己再说吧。”伯嚭提出反对意见,他怀疑吴军已经不是越军的对手。

“唉,”夫差叹了一口气,有气无力地说,“算了,冤冤相报何时了啊。我们也欺负越国十多年了,也差不多了。再说,现在我们已经是盟主了,何必再跟他们计较呢?和平吧。”

夫差心里也明白,如果真的跟越国开战,吴国是消耗不起的。

于是,出乎越国的意料,吴国人没有来报复,竟然派人来讲和。

“也好,我们现在也没有把握战胜他们,那就和平吧。”范蠡建议。

于是,吴越两国签署了互不侵犯协议。

和平了,和平来得很意外。

【楚昭王】

吴越之间的仇恨似乎在一夜之间敉平了。

可是,仇恨在另一个地方发酵、膨胀。

哪里?楚国。

这段仇恨,与吴国有关,与伍子胥有关。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值得去思索的,譬如太子建。

太子建很冤枉吗?如果我们对比太子建和他的弟弟们,就会发现,太子建没有当上楚王或许是这个国家的幸运。太子建贪婪而不顾后果,忘恩负义而不择手段,结果被郑国人杀死。

太子建有四个弟弟,按照排行,分别是子西、子期、子珍和子闾。楚平王薨之后,囊瓦曾经准备废掉太子子珍,让子西继位,被子西严词拒绝,结果才是太子子珍继位,也就是楚昭王。后来吴军侵入楚国,子西和子期全力辅佐楚昭王,楚国得以复国。(见第一八七章)

到吴王夫差六年(前489年),吴国讨伐陈国。作为陈国的保护国,楚国由楚昭王亲自率军前往救援。抵达前线之后,那一天,天上有两块鸟状云彩,在太阳的两侧飘过。楚昭王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听说周王太史很灵,于是派人去问。周太史确实很有学问,告诉楚国人:“这是楚王的凶兆,不过,我有办法把这个灾难转移到楚国的令尹和司马身上。”令尹是谁?子西;司马是谁?子期。

“不行,他们是我的哥哥,怎么能害他们?”楚昭王拒绝了。

之后,楚国人占卜,占卜的结果是黄河河神作祟,应该去祭祀黄河。

“怎么可能?我们楚国只有长江和汉水,我怎么可能得罪黄河河神?”楚昭王又拒绝了。

对此,孔子赞不绝口:“楚昭王通大道矣。”

不过,通大道的楚昭王还是死在陈国前线。

临死,楚昭王请来三个兄弟交代后事。

“我的儿子太小了,担当不了楚王的重任。子西哥哥,你来当楚王吧。”楚昭王要把宝座传给哥哥。

子西拒绝了。

“子期哥哥,那么你当楚王吧。”

子期也拒绝了。

“子闾,两个哥哥都不当,你当吧。”

子闾也拒绝了。

楚昭王再次提出要求,到第五次的时候,子闾答应了。

当天,楚昭王薨了。

现在,该子闾当楚王了。

“两位哥哥,当初之所以答应大王,是因为不这样他就死不瞑目。现在他安心而去了,我们就共同扶立太子吧。”子闾不肯当楚王。

兄弟三人于是隐瞒了楚昭王的死讯,悄悄撤军。回到楚国,立了楚昭王的太子熊章为楚王,就是楚惠王。

看看这四兄弟,再看看太子建,确实不可同日而语。

回想当年楚平王废太子建,恐怕并不就是费无极从中挑拨这么简单。苍蝇不叮没有缝的鸡蛋,大致就是说太子建这样的人。

【白公胜】

楚惠王二年,子西突然想起哥哥太子建还有个儿子在吴国,也不知道混得怎么样了。一打听,混得一般。

子西和沈尹戌的儿子叶公沈诸梁关系很好,于是跟沈诸梁商量:“我想把公孙胜从吴国召回来,你觉得怎么样?”

“我听说公孙胜这个人奸诈而且喜欢惹祸,只怕他回来会引发动乱啊。”沈诸梁反对,公孙胜的事情他大概知道一些。

“我倒听说他这人说话算数,而且非常勇敢。把他安置在吴楚边界,不是可以保卫国家?”子西的看法又不一样。

“令尹,周仁之为信,率义之为勇(《左传》)。切近仁爱才是信,合乎道理才是勇。说了什么都要去做,不择手段不顾后果,这不是信,也不是勇。公孙胜就是这样的人,他还四处招募亡命之徒,一定是在图谋不轨。把他召回来,您一定会后悔的。”沈诸梁说。

看来,对一个人的性格,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结论是不同的。

“不,再怎么说,他也是我侄子。”

最终,子西没有听从劝告,派人悄悄去吴国接公孙胜。

公孙胜过得怎么样?

不爽,很不爽,非常不爽。

自从奶奶来了之后,祖孙二人也算是相依为命。不过,与伍子胥的关系变得非常冷。为什么与伍子胥变得疏远?说起来,原因不少。

当初吴国讨伐楚国,公孙胜就曾经私下找到伍子胥,请求让自己回去做楚王,被伍子胥以吴王不同意推脱了,实际上公孙胜知道,伍子胥要灭掉楚国或者摧毁楚国,根本不考虑公孙胜的问题。后来吴军拿下郢都,伍子胥鞭尸楚平王,公孙胜非常不满,毕竟那是他的亲爷爷。

公孙胜有一点跟伍子胥非常像,那就是把仇恨记得很深,他始终记得当年怎样逃出郑国,当然,不是伍子胥一路上照顾他保护他那一段,那是恩,他不在乎。他记得的是父亲太子建被郑国人所杀的那一段,这个杀父之仇他一直记在心间,发誓要报。

所以,当吴军拿下楚国之后,公孙胜派人去向伍子胥请求讨伐郑国,为太子建报仇。可是,伍子胥拒绝了,这让公孙胜伤心透顶,也绝望透顶。

“伍子胥,不靠你,你看我能不能报仇。”公孙胜发誓,从那之后,再没有去找过伍子胥。

而伍子胥也感觉到公孙胜的不满,于是,基本上不再往来。

两年前,奶奶死了,公孙胜更加感到孤独无助。于是,公孙胜开始在吴国招纳亡命之徒,准备报仇,他要刺杀郑国国君。

就在这个时候,楚国来人了。

“太好了,我回去。”公孙胜毫不犹豫,他早就不想在吴国待了,他恨这个国家。